飞碟唱片那些百听不厌的专辑 | 《八又二分之一》李寿全(1986)

原作者: 腾远

简介:这张专辑的价值不仅在于音乐本身,更在于它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思想深度。它与罗大佑的社会批判不同,更侧重于个体在时代中的生存感悟,这种“微观叙事”让听众产生强烈共鸣。在《台湾百佳唱片》评选中,它名列前茅,成为衡量人文专辑的重要标尺。

李寿全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提起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则是无人不晓,李寿全正是这张专辑的制作人,前文提到的苏芮《搭错车·原声大碟》,李寿全也是制作人之一。而他本人其实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歌手,1986年,作为飞碟“五陈二李”核心制作人的李寿全,推出了个人唯一一张创作专辑《八又二分之一》。

这张被称为“飞碟最人文、最写实”的作品,以意大利电影大师费里尼的同名作品为灵感,通过11首作品构建80年代台湾知识分子的人文图景,‌用音乐完成了对时代与自我的双重叩问,成为华语乐坛人文专辑的巅峰之作。在偶像路线逐渐崛起的当时,这张专辑如同浮躁中的一剂清醒剂,彰显了飞碟唱片从未放弃的艺术追求。

专辑的创作阵容堪称奢华,李寿全亲自担任制作人,陈志远负责编曲,歌词则由詹德茂、陈乐融等才子操刀,每首歌都承载着厚重的思想内涵。开篇《张三的歌》以温暖的民谣旋律切入,“我要带你到处去飞翔,走遍世界各地去观赏”的歌词,看似洒脱却暗含对平凡人生的深切关怀,成为跨越时代的治愈金曲,齐秦、蔡琴等众多歌手都曾翻唱致敬。

《未来的未来》最初是作为1985年台湾新浪潮电影《超级市民》主题曲诞生,歌曲以城市爵士乐为基底,以电子合成器营造迷幻疏离的都市氛围‌,张大春的歌词“雨水和车声拥挤在窗口”、“三十岁我的职业是自由”以白描手法刻画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是谁在指挥这场戏,是谁在导演这出悲剧”则直指时代焦虑,展现出超越个人情感的宏大视角。

李寿全的演唱风格质朴而真诚,没有华丽的技巧堆砌,却以叙事感极强的嗓音将每首歌的故事娓娓道来。《残缺的角落》聚焦社会边缘人群,“在那残缺的角落,有多少残缺的梦”的吟唱,配合陈志远简约而有力的编曲,成为华语乐坛少有的社会关怀之作。《看不见自己的时候》则转向内心探索,钢琴与弦乐的交织中,李寿全的声音带着些许迷茫与自省,精准捕捉到现代人在都市中迷失自我的状态。

专辑的封面也很有故事感,和罗大佑的《皇后大道东》专辑封面风格类似,采用的是台湾摄影家阮义忠1979年拍摄的台北衡阳路街景,晨曦中的”8又二分之一个人影”成为隐藏彩蛋。2016年,该专辑发行了30周年纪念版,重新编曲并收录新曲,附赠摄影画册及文章,足见其跨越年代的影响力。‌

这张专辑的价值不仅在于音乐本身,更在于它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思想深度。它与罗大佑的社会批判不同,更侧重于个体在时代中的生存感悟,这种“微观叙事”让听众产生强烈共鸣。在《台湾百佳唱片》评选中,它名列前茅,成为衡量人文专辑的重要标尺。作为制作过十几张百佳唱片的幕后巨匠,李寿全用这张作品证明了自己不仅是“巨星推手”,更是极具个人表达的创作歌手,而飞碟唱片敢于为这样一张非商业专辑投入资源,也彰显了其黄金时代的格局与底气。

Series Navigation<< 飞碟唱片那些百听不厌的专辑 | 《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王杰(1989)
浏览 2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