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音乐家眼里的中国 | 梦回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日本新世纪音乐家喜多郎(本名高桥正则)1980年为同名纪录片创作的背景音乐系列,以电子合成器为核心创作工具,融合了敦煌历史、印度佛教等多元文化元素。喜多郎,无疑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新音乐作曲家之一。他出生于1953年,据他自述,他从未接受任何的音乐教育,也没有上过所谓的音乐课程,他的创作灵感完全来自于大自然。
音乐唱片
《丝绸之路》是日本新世纪音乐家喜多郎(本名高桥正则)1980年为同名纪录片创作的背景音乐系列,以电子合成器为核心创作工具,融合了敦煌历史、印度佛教等多元文化元素。喜多郎,无疑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新音乐作曲家之一。他出生于1953年,据他自述,他从未接受任何的音乐教育,也没有上过所谓的音乐课程,他的创作灵感完全来自于大自然。
“从一开始制作时,我就决定用一种非传统性去接触中国民间音乐,同时仍忠实地保留原来音乐的神髓。我希望这录音能帮助东、西方的音乐爱好者,能看见这些遥远地方和久远文化写照。我同时希望这个人意愿是客观,而不会曲解这些美妙音乐的情感意思。”
1987年8月1日至6日,张学友演唱会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这是张学友第一次个人演唱会。自那时起,他的歌声开始在全球华人世界广泛传播,但无人预估到他日后将登顶香港流行乐坛成为“四大天王”之一,甚至到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张学友歌声的地步。
值得肯定的是,由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成本,《十面埋伏》这电影原声的音响制作已经达到了国际级水平,其Hi-Fi效果即便与好莱坞大片的配乐相比也不遑多让,广大Hi-Fi迷和AV发烧友又多了一套测试大动态、大场面的发烧软件。
对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有着浓厚兴趣的西方人,一向不乏其人。西洋古典音乐历史上,与中国文化有密切关联的作品也屡见不鲜。但是在这些作品当中,像马勒的《大地之歌》这么规模宏大而且知名度广泛的,只能说是凤毛麟角。
在华语乐坛的璀璨星空中,邓丽君是一颗永恒闪耀的巨星,她的歌声穿越时空,抚慰着一代又一代听众的心灵。而1984年在台湾举办的“10亿个掌声”演唱会,作为她演艺生涯的一座丰碑,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个时代的音乐记忆。今年,ABC(国际)唱片让这场演唱会CD版时隔41年重见天日,也让发烧友们得以优质地享受这场跨越时空的音乐之旅。
在华语乐坛的璀璨星空中,梅艳芳是一颗独特且耀眼的恒星,她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在音乐和影视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传奇印记。2003年11月,40岁的梅艳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于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了8场演唱会,燃尽了生命最后一丝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