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ke Sound HALO M1 试听报告 | 具备优秀的音乐素质与听感表现

Starke Sound HALO M1 试听报告精彩分享

Starke Sound HALO M1 试听报告 | 理智与情感你选谁?

Starke Sound HALO M1 试听报告 | 超越理想的极致追求

Starke Sound HALO M1 试听报告 | 声学革新与经典传承的巅峰对话

Starke Sound HALO M1 试听报告 | 具备优秀的音乐素质与听感表现

原作者: 李磊

今年8月,我偶然在“视听前线”公众号上看到了他们举办的音响漂流试听活动。恰巧我家里有一个独立的试听空间,玩音响的朋友们都明白这其中的含金量,于是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报名成功的通知,这也是我第一次参与这类活动,心情非常激动。

与在音响展上走马观花式的试听相比,那种在陌生设备搭配和嘈杂环境中很难形成有效的参考对比。而将设备直接寄到爱好者家中,让大家在自己熟悉的系统和环境下聆听,才能获得最真实、多样的反馈。我个人非常认同这样的试听模式,也衷心希望“视听前线”能将这类活动持续办下去。

我最初接触到Starke这个品牌,是因为自己也玩影院多声道系统。早前就留意过他们家的低音炮,那一抹大红色钢琴烤漆的外观让我印象深刻——要知道,低音炮产品大多给人“傻大粗”的印象,而Starke则让人耳目一新。关于品牌历史,大家可自行查阅官网了解。我向来不排斥任何新的音响品牌,这个行业本就小众而细分,有新鲜血液不断加入、搅动这一池春水,对我们爱好者来说绝对是件好事。

言归正传,我在国庆假期前收到了这对音箱,包装内包括两只主箱和一副官方原配脚架。拆箱和组装过程都很顺利,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脚架与箱体是通过螺丝固定的,我个人总结出一个比较稳妥的组装方法:1. 先组装好脚架的三条支撑腿与底板;2. 将音箱倒置,底部朝上,再用螺丝将脚架与箱体固定;3. 最后将整套音箱与脚架一起翻转过来。按照这个顺序操作,一个人也能安全、高效地完成组装。

关于这款音箱的技术参数,官方和网络上已有大量详尽解读,在此不再赘述。我并非纯粹的“唯声音论”者,外观设计与工艺做工同样是我关注的重点。

这款音箱的箱体结构颇具原创性,由多根金属杆件连接组成框架,前面板采用整块金属材质,箱体表面的钢琴烤漆质感细腻,倒角过渡顺滑。金属脚架的结构设计巧妙,表面经过阳极氧化处理,所有工艺细节都达到了一线品牌的水准。

有两个细节我特别欣赏:一是前面板的Logo并非激光雕刻或丝印,而是采用CNC精雕而成,层次感十足;二是那个自带扭力装置的接线柱,不仅用料扎实,在连接Y型插头时,拧到适当力度会发出“咔嗒”声,提示扭力已足够,既避免过紧或过松,兼顾高级感与实用性。

作为一名曾经的制造业从业者,我深知这些细节背后所代表的工厂实力,以及品牌在研发设计阶段的用心程度。整体线条利落,金属材质的运用得当,外观风格非常符合年轻群体的审美,也能很好地融入各类家居环境。

试听环节如下:我的听音空间约为3米×5米(15平方米),形状规整,并做了基础声学处理,四个角落安装了低频陷阱,侧墙第一反射区有吸音体,前墙则设置了扩散体。整体声学环境属于“及格至良好”水平,基本不会对设备表现产生负面影响。所用设备包括:转盘为美国普诗 CDP;解码为美国普诗 PDP;前级放大器是柏林之声 897; 后级功放是Pass LABs X150.5(AB类,每声道8Ω负载下150W)。经过约五天的深度试听,我挑选了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曲目,分享我的听感:

曲目一:埃里克·克莱普顿《Unplugged》专辑中的《Old Love》

这首歌是克莱普顿不插电演唱会的经典之作,后半段有两段精彩的即兴Solo,非常适合测试音响的声场定位、分离度及乐器音色还原。

从3分20秒到4分50秒的克莱普顿吉他Solo,再到5分20秒后的键盘Solo,M1在这两段表现中,吉他音符细节丰富,不同乐器之间的分离度清晰可辨。声场定位也十分准确:主音吉他的位置居中偏右,键盘手位于左侧,营造出宛如现场的听感。吉他与键盘的音色还原既准确又华丽,这得益于铍高音单元,使得高频表现明亮而丝滑。

曲目二:黄绮珊《小霞3.0》专辑中的《旷世之交》

这首歌编曲简约,以钢琴伴奏为主,人声突出。黄绮珊(小霞)的演唱极富倾诉感,她收敛了标志性的高音与炫技,转而以更加克制、细腻的嗓音处理,将离别的怅惘与对过往的珍重娓娓道来,情感表达尤为真挚深沉。

M1在这首歌中展现了出色的人声情感还原能力。歌手极其微弱的气口细节,以及副歌部分高音的轻微撕裂感,都能被自然呈现。其调音风格聪明地平衡了“素质感”与“自然舒适的听感”。

曲目三:维瓦尔第《四季》中的《冬》

在第一乐章的前段,M1表现得游刃有余,小提琴声音真实而灵动,那些重复的顿音与快速音阶都被演绎得有条不紊。但进入第三乐章后,随着羽管键琴与各声部提琴的铺陈展开,受限于单元尺寸和箱体容积,低频下潜与声部分离度难以充分展现交响乐应有的厅堂感——这也是多数书架箱难以克服的物理局限。


总结

总体而言,M1具备优秀的音乐素质与听感表现。它适合回放流行、人声、室内乐等类型音乐,其中高频细腻通透,衔接顺滑,人声位置适中,整体属于富有乐感的“现代声”风格。低频方面量感与速度感兼备,但个人感觉下潜深度仍有所保留,不属于厚重温暖的取向。

综合其设计、工艺与声音表现,在4万元价位段,我认为这款音箱极具竞争力,完全对得起其品牌定位。

上一篇
浏览 12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