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ke Sound HALO M1 试听报告 | 超越理想的极致追求

最近眼疾闹得厉害,每天早上睁眼都像是眼前蒙着一层膜,什么都看不清楚,这感觉很不爽。适逢视听前线最新一期漂流试听活动的漂品——Starke Sound HALO M1书架音箱到货,幸而听力正常,不耽误试听。去年因故错过备受烧友好评的Starke Beta7书架箱试听,这次正好利用假期好好感受Starke更高级别的Hi-End级产品,算是弥补了遗憾。
这款音箱是有原装配套脚架的,两只音箱和两个脚架分别包装。脚架之于书架音箱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原配脚架一般都经过严格的测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音箱的实力,也省去了用家费力搭配的麻烦。
不过脚架并不是通用型脚架,需要同音箱安装在一起。安装倒并不复杂,没有特别的技术含量,只需要一点技巧,再加上点耐心。


半个小时完成安装,摆好再看,真是漂亮啊!从整体造型来看,HALO M1线条简洁流畅,既有现代科技的时尚感,又不失稳重的气质,工业美学与声学工程的完美融合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款音箱有“黑武士、月光白、余烬红”三种颜色,我收到的这对是黑色。多层钢琴烤漆的工艺,为HALO M1带来了坚若锆石般的镜面质感,表面如镜子一般光可鉴人,且平整度极高,尽显高端本色。
M1只有一对喇叭接线柱,不适用双线分音或双功放连接。用新派Nuprime DAC-9数字解码为前级,将丽磁219IA(845)单端合并胆机以纯后级方式连接到M1。短短几分钟的热身,我已经可以确定它不同凡响的定位。

这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
那是一种一尘不染,超凡脱俗,能沉降烟火、净化心灵的声音。
HALO M1发出的声音有如明媚阳光照射下雪山上的皑皑白雪,闪耀着纯净的光芒。它的声音明亮但绝不刺耳,几乎不带有任何的染色。线条极为清晰,充斥着丰富的细节。听到它的声音,就连因眼疾而变得模糊的视界都豁然开朗了。
这种声音特质会让人以为只有箱体异常坚固,仅单元发声而箱体不产生谐振才会发出如此干净的声音。然而当你触摸箱体时,却又能感受到箱体的轻微震动,敲击箱体似乎也并不觉得有多么厚重,不禁令人惊奇。当了解它的结构之后,也就心中了然了。
HALO M1并不简单依靠厚重或密度极高的箱体材料,而是采用经特殊设计的架构来重现高品质的声音。它的箱体采用了品牌首创的Rogrid金脊骨架结构,由航空级铝合金框架与高密度MDF板材复合而成。前面板是一整块精密数控CNC工艺铣削而成的铝合金板,背板同样也是铝合金材质,前障板与背板由七根金属棒锁紧,喇叭单元与分频器、接线柱分别安装在前后铝合金板上,然后再装上MDF板箱体,整机如同一体成型般坚不可摧。这种结构通过仿生学原理模拟骨骼支撑结构,在保证箱体刚性的同时能有效抑制共振,这就从物理层面杜绝了箱体谐振对音质的干扰。
设计优良的箱体结构一定是音箱好声的必要条件,但并不代表所有。如果没有优秀的单元和设计精密的分频器加持,再好的箱体也只会是空有其表。既然定位为Hi-End级别,自然在各个方面都不会过多妥协。除了特殊工艺的箱体结构之外,HALO M1至少还在以下方面为它的好声提供了保障。
卓越的单元配置
- Diamaze28 铍高音单元:HALO M1搭载的28mm Diamaze28 钻石幻棱铍高音单元,是其高频表现出色的关键。这个高音失真小,承受功率大,声音通透自然且延展力远超同级产品,高频延伸可达28kHz。实际试听感觉,它的高频延伸极佳,既有金属高音高亢嘹亮的特质,又保持着适度的湿润感,听起来毫不尖利生硬,空气感十足,营造的音场非常宽广。
- MaxCarbon65 碳陶天穹中低音单元:这款优质6.5英寸单元同样不简单。多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振膜+独特的“三明治”结构,失真很低,声音纯净度则很高。而且因其配备了3英寸大音圈,其承载功率可达500W输入,这样的功率承载能力非常强大,试听中无论播放多大动态的音乐,M1都始终保持稳定的声场和极低的失真,且低频有很好的层次和极高的清晰度。
精准的分频系统
HALO M1采用简单的一阶分频,配合两个优异单元,将分频点设定在2000Hz,让两个喇叭单元自然融合,使人耳敏感频率的声音过渡更为自然,相位误差更少。再加上严选配对的元器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失真,带来更真实准确的声音结像,让声场与细节更加突出。
优化的声学设计和高品质的选择用料
音箱在其他诸多方面也都进行了声学优化。例如独特考究的高音后腔体和前导波器及面板结构、精心设计的网罩,以及选用专利力矩可调喇叭端子等高品质元器件等等,这些都为HALO M1的好声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体现了Starke Sound对品质与适用性的严苛追求。

经过几天的试听, HALO M1的声音令人感动。
总结起来:HALO M1有着极为透明的声音,分析力、音场营造能力、中低频的清晰度和层次感、动态表现能力都属上乘。此外,M1播放多种类型的音乐都有上佳表现,有着非常宽广的适应能力。

1.通透亮丽的高频: M1的高频通透亮丽,播放的声音明亮但不刺耳,泛音丰富,能够清晰地展现出音乐的华丽与细腻。播放阿卡多版《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的音色极为华丽,弓弦摩擦等微弱细节非常丰富,整个空间都充斥着十足的空气感;姚璎格的《听》、陈曦的《多年之后》,口型精确控制在一个鸡蛋大小,人声定位非常清晰,唇齿之间的微弱变化充耳可闻,如同近场聆听歌手在面前演唱;播放大编制管弦乐曲,铜管、木管、敲击等各类乐器音色分明,音场开阔,细节丰富,令人沉浸其中。
2.自然真实的中频:HALO M1没有走浓郁厚暖的路线,它的声音清新、通透和自然。播放人声时,歌手的声音自然真实,情感表达细腻入微。几乎无音染的极为透明的声音,使其可以毫无阻碍地传导、呈现所有乐器和人声最原始本真的声音。千万不要误以为这样的声音会过于清冷、直白而缺少感情,恰恰相反,其极高的分析力和丰富的细节表现令其余韵缭绕,丝毫不会感到平淡和缺乏韵味。
3.出色的低频:看说明书的参数,HALO M1的低频下潜竟然能达到33.5Hz(+2dB),对于一个仅有6.5寸中低音单元的M1来说,这一数据着实令人咋舌,不但在同尺寸书架音箱中堪称佼佼者,即便很多落地箱也做不到这样的指标,这使得M1在播放大部分音乐时都保证了量感足够丰富。但显然M1并没有单纯把低频量感作为主要目标,它更多的是追求极高质量的低频。蒋小雨《同名专辑》第二首《乡间小路》、陈曦《多年之后》第一首《乌兰巴托的夜》、马久越《聆听中国II》中的《蜀山》等曲目都有大动态鼓的段落,M1的低频量感恰到好处,鼓点结实,拳拳到肉,绝不松散,但不会过于厚重而掩盖其他频段的声音,同时鼓皮震动产生的细微变化和余韵都会被完美呈现;试听斯托科夫斯基《狂想曲集》、马斯奈《领袖》等大动态曲目,HALO M1的低频控制力相当出色,完全没有失真或声场散乱、混浊的现象,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提供充足量感的同时,即使音压较大,仍然能保持清晰的低频解析力和层次感,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在我看来,低频的清晰度和层次感,正是Hi-End器材区别于普通Hi-Fi设备最大的差异点之一。
4.精准的声场定位与结像,以及极佳的音场表现力和空间营造能力:得益于精准的分频系统和优秀的箱体设计,HALO M1在声场定位和结像方面表现优异。试听中能够明显感受到声音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仿佛每一件乐器和声音元素都有其明确的位置。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最后和第四乐章开头的定音鼓清晰定位在音箱背后约一米的位置,呈现出来的音场纵深令人印象深刻。《敲击卡门》在M1上展现出远超出其箱体距离的音场宽度和极为立体的纵深,三角铁敲击产生的泛音余音绕梁,那种充斥整个空间的音场表现令人沉浸。
5.宽广的适应能力:M1播放的小提琴幼细顺滑,延伸极佳,泛着自然的光泽,微小细节极其丰富,轻盈跃动的画面呼之欲出,散发着浓郁的甜美气息,音色柔美至极;大提琴有着极高的密度,又韧又劲,同时琴弦振动时发出的一些极其细微的声音变化清晰可闻,又显得十分松弛,透出香香浓浓的松香气息;钢琴晶莹剔透珠圆玉润,饱满明亮,闪耀着淡淡的金色光泽,瞬态响应迅速绝不拖泥带水,动态强劲;人声的演绎,从温婉女孩、阳刚小子、深情大叔,角色转换之间是如此自然。无论是器乐、室内乐、人声还是交响,M1都淡定从容,不徐不急,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全能型选手。
Starke Sound HALO M1书架音箱的声音表现如同其外观一样,充满了时尚与活力,但并不毛躁,而是显得沉稳且优雅,全能型的表现使其听音范围很广,相信可以满足大多数人对于音质和品质的追求。它不仅是一款音箱,更是一件能够传递音乐情感,让人们享受纯粹音乐感动的艺术品。



新浪
淘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