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演绎指挥大师罗杰·诺灵顿 | 贝多芬交响曲的丰碑

原作者: 晓风

简介:在诺灵顿后期指挥斯图加特广播乐团录制的版本之前,我们不能不提及他指挥伦敦古典演奏家合奏团真正的“古乐本真”版,这个演绎录于1986~1988年,由EMI出版发行,而后多次再版,如今市面上可见Erato的品牌再版。

诺灵顿这位以“本真演奏”理念革新古典音乐演绎方式的指挥家,职业生涯横跨60余年,深刻影响了全球古典乐界。

在本真演绎的理念上,诺灵顿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倡导运用古乐器演奏的方式进行当代演出实践,反对现代管弦乐过度使用颤音,直言其为“现代毒品”;主张依据历史文献还原作品原貌,包括使用符合时代的乐器、演奏技法与速度处理。诺灵顿是许多浪漫主义大师作品本真形态演奏的“第一人”,包括海顿的《创世纪》、莫扎特的《魔笛》、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等。但他并未局限于早期音乐,还与欧洲和北美的重要现代乐团合作,即便指挥的这些乐团使用的是现代乐器,也始终坚持追求声音的清晰、透明与历史依据。

1998年诺灵顿执掌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时,将现代乐团与本真理念融合,打造“斯图加特之声”,录制的贝多芬交响曲获戛纳古典音乐奖。在这套现场演出实况录音中,每场音乐会前,罗杰·诺灵顿都会对当场演出的作品做简短的解释和导赏,包括他如何严格遵守贝多芬在乐谱中设定的节拍标记。这也很好地解释了听众为什么觉得他指挥的贝多芬作品节奏那么快。比如大家最熟悉的《第五交响曲》,如果你习惯了开篇表现的是“命运敲门”,那么这一敲门的动作在罗杰·诺灵顿和斯图加特音乐家手下就不再是敲门,而是把这扇门撕成了碎片!而接下来的第二乐章“稍快的小行板”所表现出来的温暖则令人耳目一新,其演奏速度几乎是人们习惯的“传统方式”的两倍。为了推广他的古乐音乐理念,诺灵顿先后和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萨尔茨堡室内乐团、苏黎世室内乐团、启蒙时代管弦乐团,以及他于1978年创立的伦敦古典演奏者乐团合作进行舞台实践。特别是他对贝多芬交响曲的诠释,既有挑战性又改变了人们对贝多芬作品的看法,受到评论家和听众的好评。

在诺灵顿后期指挥斯图加特广播乐团录制的版本之前,我们不能不提及他指挥伦敦古典演奏家合奏团真正的“古乐本真”版,这个演绎录于1986~1988年,由EMI出版发行,而后多次再版,如今市面上可见Erato的品牌再版。事实上,贝多芬的交响曲全集是本真演绎指挥家众所瞩目的重要曲目,举凡霍格伍德、布鲁根、加第纳等古乐运动的扛旗人物,无不录制了可圈可点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唱片。和所有的本真版贝多芬相比,诺灵顿最无学究气,最讲究力度对比和速度变化,并且他棒下的古乐器音色可以和布鲁根媲美,胜过霍格伍德与加第纳。这种鲜活的、浪漫的,同时又洋溢着时代的质朴气息的贝多芬,在古意十足的芸芸众版本当中可谓鹤立鸡群。这套原本的正价出版品,而今变成5张一套只卖一张正价的廉价品系列,可谓是质优价廉的首席推荐,是乐迷早应听到的贝多芬的“本真之声”。

Series Navigation<< 本真演绎指挥大师罗杰·诺灵顿 | 音乐生平
浏览 2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