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影 | 那些获得过威尼斯影后的华语女“神”们
原作者: 赫道
2025年9月6日晚,在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现场,辛芷蕾从评委赵涛手中接过那座象征着至高荣誉的“最佳女演员奖”奖杯。闪着泪光的辛芷蕾说道:“十几年前我刚入行的时候,吹过一个牛,也算是一个梦想。我说有一天我要站在世界级舞台上,成为国际巨星。但是呢,那时候我遭受到了很多嘲笑。但是你看,今天我终于站在这儿了。”

这一刻,她成为了全场的焦点,也成为了第三位获得威尼斯影后殊荣的华语女演员。
《日掛中天》:寓意着磨难后的和解

《日掛中天》这个片名出自粤剧《紫钗记》那句“月缺终须有弥缝,日挂中天格外红”的唱词,寓意着磨难后的和解。而影片所讲述的正是一对昔日恋人多年后在南方小城重逢,却被命运裹挟最终走向悲剧的故事。影片全程在广东取景拍摄,取景地包括广州、韶关等城市,除了辛芷蕾出演女主角,还特别邀请了广东籍知名演员张颂文担纲主演,是一部地道的粤产电影作品。其中,五羊邨、东山口、十三行、淘金、晓港等广州市民熟悉的地方,都留下了《日掛中天》剧组的足迹。

找辛芷蕾扮演女主角美云,导演蔡尚君称是出自编剧兼妻子韩念锦的推荐。通过综艺《花儿与少年》,她看到了辛芷蕾的性格与女主角美云的共通之处,而辛芷蕾在过往采访中所不避讳谈及的野心,也让她印象深刻。一般来说,出演角色都是由工作团队先看剧本,然后再给到演员建议出演。而《日掛中天》这部电影,则是辛芷蕾先看了剧本,然后建议团队一定要重视这个剧本和角色。或许正是这样的双向奔赴,让辛芷蕾凭此作品拿下了此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奖项。导演亦是斩钉截铁地表示,这一定是辛芷蕾迄今为止最好的表演!“辛芷蕾是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榨干了所有的体力,最终实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在拍摄《日掛中天》前,导演蔡尚君的《人山人海》和《冰之下》两部作品都是关注小人物面临的不公与他们的抗争,还有就是底层的人在社会洪流中的身不由己,随波逐流。在这两部作品之后,社会的环境和思潮都发生了变化,蔡尚君更多地想关注当下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以及面临的道德困境。蔡尚君觉得这是中国电影一直忽略的部分,并没有真正严谨地去剖析问题,所以他就想要拍《日掛中天》。蔡尚君在生活中看到过很多不同的案例,也包括一些朋友的亲身经历,它们促使蔡尚君去思考人在一种亲密关系中的变化和可能性。
巩俐——首位华语威尼斯影后
在出演《秋菊打官司》之前,巩俐已经和张艺谋合作过《红高粱》《代号美洲豹》《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四部作品了。《秋菊打官司》改编自陈源斌的小说《万家诉讼》,讲述了农村妇女秋菊为了向踢伤丈夫的村长讨说法,不屈不挠逐级上告的故事。由于影片的女主人公是个中年妇女,张艺谋担心过巩俐太漂亮,与角色差异太大。他看过巩俐在片场装大肚子逗人发笑的情景,便提议把秋菊设定为孕妇,通过异态的形体帮助她进行表演。

张艺谋要求演员提前两个月陇县石尧村体验生活,与当地农民一起生活,交朋友,学语言,熟悉生活习惯,模仿形体动作。他为演员们开会,让他们看大量的纪录片。巩俐由于在香港拍《梦醒时分》,比大家晚了一个月到达,但她学的陕西话却很像。该片在北京试映时,放映了十几分钟有的观众仍没意识到巩俐已经出场,当被告知秋菊就是巩俐时,不禁惊讶得叫了起来。

为了达到真实的效果,张艺谋决定电影中一半的镜头采用偷拍。偷拍时,导演和摄影师不喊“预备开始”,也不打板,演员不知道导演和摄影机藏在哪里,台词是头天晚上谈好的。等各种技术条件准备好,副导演用无线话筒发出信号,演员从藏在身上的话筒中得到信号就开始表演。采用双机拍摄,有时一个镜头拍20遍。《秋菊打官司》只有四个专业演员,90%的角色是由与角色相同身份的非职业演员扮演,就连片中的家庭成员也基本上由当地农村里真实的家庭成员来充当。


在拍摄该片时,巩俐大多数是在感冒发烧状态下拍戏的,甚至昏倒在雪地里。然而就在1992年,她凭借该片成为第一位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的华人演员。除了斩获国际奖项,《秋菊打官司》不同常规的拍摄也改变了她对电影的看法:“你愿意怎么演就怎么演,导演也不给你具体提示什么,所以在表演过程中,你如果真正进入那个角色的时候,就可以像话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一样,自由度很高。在《秋菊打官司》拍完了之后,我觉得我对电影影像的感觉,对于自己与摄影机之间的关系,都改变了。”
第二位获得威尼斯影后殊荣的华语女演员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做赘述。
从1992年到2025年,三位获得威尼斯影后殊荣的华语女演员在中国电影的版图中留下了辉煌的一笔。她们对影视界的贡献和所获得的奖项既是个人的殊荣,也是国际对华语影视的认可。期待在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华语演员实至名归地拿下诸如此类的国际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