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人生 |“邬达克”和“梅美子”

原作者: 赵建人

▲ 邬达克故居

让我们高举欢乐的酒杯,
这杯中的美酒使人心醉。
如此快乐的时刻虽然美好,
人间真挚的爱情更加宝贵。
眼前的幸福请不要错过,
大家一起来为爱情干杯。
青春就像一只小鸟,
匆匆飞去不再飞回。
你看这香槟酒在酒杯里翻腾,
就像人们的心中甜蜜的爱情……

▲ 匈牙利建筑设计师邬达克

人都说吴贻可是个“画痴”。每次画画前,他都要打开音响,听一遍威尔蒂歌剧《茶花女》里的这首《饮酒歌》。他极羡慕自己的父母,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走进上海大光明电影院,津津有味地欣赏多明戈主演的四声道立体声彩色歌剧影片《茶花女》。说吴贻可是“画痴”,主要因为他崇拜的对象只有一个:民国时风靡上海滩的匈牙利建筑设计家邬达克,他画画的景致,当然也仅仅只有一种类型:魔都上海遗留下来的邬达克设计的建筑:国际饭店、武康大楼、孙科住宅、沐恩堂、汾阳路小白宫、同仁路绿房子等等;还有,南京西路上大名鼎鼎的大光明电影院自然也包括在内。久而久之,大家根据他姓名的谐音送给他的外号,也就变成了“邬达克”。

照一般规律,习画而竟至于成痴,应该有可能成为徐渭、梵高、莫奈、八大山人一类的大师级人物。或许因为他的天赋之才稍稍差了那么一点点,笔下的线条功夫终于练得不到家,画出来的房子有点东倒西歪,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也掌握得有点不很地道;可他,照旧天天乐此不疲,像吃了鸦片一样的迷恋绘画,一天不画浑身难受,像丢了魂似的。正巧那一天秋光正好,天高云淡,微风习习,隐隐的还从哪里飘来几丝桂花的芬芳。他兴致勃勃,来到巨鹿路刘吉生住宅前面(这地方如今是上海市作家协会),选好角度摆好画架,专心致志画了一个多小时。里面走出一位面容姣好的青年女子上来观看,边看边调侃嘲笑其作品。两人一来一去机锋凛凛。渐渐的,“邬达克”就觉得她隐隐的仿佛是话里有话,又似乎是话里有情。一会儿,那女子突然以命令式的口吻叫他站起来,自己坐到那只折叠帆布小矮凳上,拿过笔有滋有味地代替他继续写生。她先用橡皮擦去她认为画得不太好的地方,拿起炭笔来重新画。半个多小时后,一幅有模有样的建筑素描出现在画纸上。看得“邬达克”自愧不如,恨不能这平展展的人行道上突然出现一条地缝,自己好立刻钻进去。可以肯定,人家真的是美术学院高材生,不像他自己画画是“野路子”,是在乱七八糟“瞎涂涂”。两人分别时,那女子笑意吟吟扔给他一本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看好了还给我!

▲ 小仲马小说《茶花女》

自此后,吴贻可就用相机把魔都尚存的几十幢邬达克设计的建筑,以最佳角度拍下来,到屋里用大屏幕平板电视机放出来,自己再看着屏幕画图画。如此一来,倒也风雨无阻,无须再到外面东奔西走写生了;而且兴之所至,随时都可以拿起炭笔来画上几笔;间或,还可以打开音响听听音乐喝喝茶。好不悠闲自在!再说,他家里的那套音响真不错,既简洁又Hifi,一台德国“听佳音”(T+A)R2500R多功能一体机,一对英国造“雨后初晴”(Harbeth)音箱。

不好意思,我在网上给你买了一张《茶花女》唱片,可惜找不到多明戈的,只有帕瓦罗蒂主唱的版本。

真的衷心感谢!其实我还是很喜欢老帕这种直冲蓝色云天、金属一般辉煌的高音C,听起来很过瘾!

哎,你那么喜欢建筑,为啥没考同济呢?

志愿是这样填的呀,阴错阳差,来的通知却是财大读经济。

▲ 帕瓦罗蒂演唱的《茶花女》唱片

把第一次约会的地方安排在番禺路129号,“邬达克”又一次来到了邬达克故居。这幢建筑有着浓郁的英国乡村民居风格,是1931年邬达克为自己造的。来到那么“酷”的地方,今朝一定要好好交“凹”个造型,拍张照片!你看,它陡峭的石板瓦双坡屋顶,占有整个立面高度的近一半,两端是高耸的砖砌烟囱,南立面设对称的山墙造型。房屋底层采用红色清水砖墙,两层以上则是白墙,深色木构架露明,门窗装饰均为粗砺石质。站在院子里细细观赏,从本白色的墙面、褐色的石瓦、黑褐色的外露木构架、到红褐色的砖墙,显得色彩多么协调,层次丰富。房屋底层还有哥特式三连列窗和圆拱形的大门,二层楼是折线型凸窗,多么的养眼!据介绍,当年住宅南面还有一大片花园,周边是广阔的空地;现在,故居改建成了邬达克纪念馆,门前的花园已经改造成为一个学校的操场,周围也早已成了车来人往热热闹闹的马路。岁月这把眼睛看不见的刀,真真无比的锋利。

他们二人静静入内参观。原来这位拉斯洛·邬达克1893年出生于现在的斯洛伐克,他的国籍是匈牙利,出生于建筑师世家,21岁时毕业于匈牙利皇家约瑟夫理工大学建筑系。1918年,饱受一战颠簸之苦的残疾流浪汉邬达克,终于流落到了还算和平的上海滩。他身无分文,只好进了一家美国人开的洋行从事建筑设计。1925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一系列成功的、各具风格各具特色的建筑设计使他名声鹊起,成为国际著名的建筑设计家。从1918年到1947年,他为上海大街小巷留下了一百多幢唯美秀丽摩登隽永的各式建筑,其中的25幢后来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几十年来,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真光大楼、市三女中等等邬达克设计的建筑早已成为上海“海派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它们几乎都成了魔都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小资”们争相打卡的网红旅游目的地。

参观完毕,两人有了一点点恋恋不舍,走出纪念馆。

不好意思,我的外号和这里的主人一样,那么,请问你叫啥名字?

我嘛,我就叫“梅美子”,哈哈!

吴贻可立刻就想:你这只“梅美子”(沪语意为:谜语。)我真的很难猜出来。

就这样,他们两人交往了五六次,“梅美子”就不知去向。打电话总是不回,写微信也没反应。“邬达克”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不久以后的一个秋夜,月白风清,清风送爽。“邬达克”做了一个诡异蹊跷的梦。他梦见的是一幅巨大的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神韵天然,空灵缥缈,而且清澈澄明到了极点,仿佛一伸出手去,就能触摸到那山,那树,那水。忽然之间,这幅画竟变成三维立体的了。他可以走进去,走进去,一直走进去。果然,他真的来到了富春江边,周围都是一色的青绿山水。他在如此诗意盎然的境界里游目骋怀,徜徉复徜徉,真是神清气爽!只见前面有一条窄窄的山路引导着他踏步攀登,走着走着,山路的尽头出现了一座古寺。他都走得有点腿乏了,想进去讨碗水喝。迈进寺里一看,却是空无一人。寻了半天,总算遇见一位老法师。“邬达克”细细打量,只见那法师法相庄严,面容和蔼,微微含笑。一声“阿弥陀佛!”便导引着他来到斋堂,清茶淡饭,寻常菜蔬待之。斋毕,法师的一番谆谆教诲却使得吴贻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哎呀,“梅美子”,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哎呀,“邬达克”,你怎么也跑到这里来了?

吴贻可来到巴黎,看了两天卢浮宫,今天来逛蒙马特高地。这小丘广场虽不大,却是画家荟萃之处。他仔细品味了不少摆摊画家的手笔,水准自然参差不齐。忽然,他惊讶地发现了一个十分熟悉而且日日夜夜思念着的身影,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下子兴奋得大声惊叫起来。

▲ 巴黎蒙马特高地小丘广场

你这个“梅美子”,让我猜的好苦啊!你为什么一直不理睬我?

“梅美子”微笑着迅速收拾起画架:走,那儿有家著名的“圣彼得厅书店”,集艺术展览、书店和咖啡馆于一体,被誉为“世上最美的五家书店之一”,去那里,我请你喝咖啡。

优雅宁馨的环境中,浓浓的书香和咖啡清香里,“梅美子”说:国内美院硕士毕业后,我就来法国读博士了,这很自然。

那你为啥不告诉我?
真的非常抱歉!遇到世界上最最难于说出口的事情,我就只好选择不说了。

轻轻的,用银色的小勺搅动着杯子里的咖啡,吴贻可把那天夜里自己做过的梦告诉了“梅美子”。那位法师推心置腹地对他说:你家里条件那么优裕,你那么喜欢建筑和绘画,应该去欧洲看看,那里有人类艺术史上最辉煌的东西。他照着做了,来到佛罗伦萨,来到罗马城里的梵蒂冈;接着,就来看巴黎……法师还建议他定下心来,找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找一位好妻子成家生子,以后做个平平常常的人。这一切他都将一一付诸实践。也就是说,在他的旅程圆满结束后,他将不再“躺平”,他将会有一个崭新的生活……

▲ 弦乐变奏曲《茶花女》唱片

“邬达克”的话说完了,周围静得出奇。“梅美子”不响,她一直一直都不响,只是一遍一遍地用蓝牙耳机听着这首《茶花女》中的《饮酒歌》:

在他的歌声里充满了真情,
它使我深深地感动。
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是快乐,
我为快乐生活。
好花凋谢不再开,
青春逝去不再来。
人们心中的爱情,
它不会永远存在。
今夜的好时光请大家不要错过,
尽情举杯庆祝欢乐。
今夜的幸福使我们多么欢畅,
一切让我们流连难忘。
让东方美丽的朝霞透过花窗,
照在狂欢的宴会上!

许久许久,她才眼含热泪,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帕瓦罗蒂和萨瑟兰的演唱真感人!这张唱片的声音录得多么自然逼真,他们两人就像在我面前歌唱一样!非常谢谢你,“邬达克”!

浏览 1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