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音乐家眼里的中国 | 盛唐诗歌与马勒的情缘
- 外国音乐家眼里的中国 | 盛唐诗歌与马勒的情缘
原作者: 晓风

对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有着浓厚兴趣的西方人,一向不乏其人。西洋古典音乐历史上,与中国文化有密切关联的作品也屡见不鲜。但是在这些作品当中,像马勒的《大地之歌》这么规模宏大而且知名度广泛的,只能说是凤毛麟角。这部作品完成于1908年,当年作曲家马勒来到奥地利西部一个叫杜布拉赫的村庄,面对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产生了无限感慨。这一年对于马勒来说实在是多灾多难。一方面由于马勒对于保守势力从不妥协加之他的犹太血统,使得他在文艺界结怨甚多。从1907年年初起,反马勒阵营展开了全面攻势,最终迫使马勒从维也纳宫廷剧院辞职。另一方面,他最心爱的大女儿玛利亚因为染上了猩红热和白喉,在被病魔折磨了两个星期后悲惨离世。随后的身体检查更是雪上加霜:马勒被确诊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当顿感百无生趣的马勒读着德国作家汉斯·贝特格翻译的唐诗《中国之笛》一书,东方诗人的不幸遭遇和悲壮情怀激起了这位西方作曲家的强烈共鸣。马勒挑选了其中的七首唐诗谱上旋律,写成了这部《大地之歌》。这部作品加入了人声,被作者称之为“为男高音、次女高音声部与管弦乐队而写的交响曲。”其中的歌词部分出自于中国的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作,全曲共分六个乐章。尽管马勒从来都极力反对标题音乐,但在他的创作中,主观因素同样占据着首要位置。他很少刻意诗化或描述什么,而是将他的全部感情和思想都容纳进去,将自身的生活体验投射其中。《大地之歌》正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马勒自己也认为这是他平生所写的最为个人化的一部作品。
《大地之歌》自从诞生以来,就被视为经典的交响音乐作品。录音唱片的时代来临以后,这部作品的录音版本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比较可惜的是,这样一部与中国传统文化如此关联密切的音乐,很少有由华裔音乐家诠释的经典版本,着实让乐迷扼腕感叹。

瑞典著名的发烧古典唱片品牌BIS公司,2005年推出了一张《大地之歌》录音,由新加坡交响乐团灌录,指挥家是乐团的音乐总监水蓝,两位独唱声部演员都是华裔,分别是著名次女高音歌唱家梁宁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梁宁是当今国际歌剧舞台上一位杰出的中国歌唱家。毕业自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和世界著名的茱丽亚音乐学院的她,获奖无数,曾先后受聘于各著名歌剧院,足迹遍布国际上所有重要的音乐之都,赢得欧美媒体一致赞誉。《瑞士日报》称:“梁宁有浓郁的音色和令人瞩目的才能。”维也纳的《文化报》称:“梁宁控制力超强,演唱毫无瑕疵。”被称为“华人第一男高音”的莫华伦,毕业于美国夏威夷大学音乐系、曼克顿音乐学院。他先后在柏林爱乐大厅、莱比锡歌剧院、丹麦皇家歌剧院、里斯本圣·卡洛剧院、西雅图歌剧院中饰演过多部歌剧男主角,受到许多世界级的音乐节、艺术节邀请。现担任澳门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和香港歌剧院艺术总监。


新加坡交响乐团是亚洲最重要的管弦乐劲旅,在1997年水蓝接任该团音乐总监职位后,乐团的演奏水平日益提升。这个《大地之歌》录音,包括指挥、乐团和独唱演员之间,事先各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准备。事实证明,这个纯华裔音乐家构成的组合,圆满地完成了整个录音。他们的诠释准确地把握住马勒的音乐精神和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将音乐宽广的意境空间舒展开来。为了更好地表达出古典文化的神韵,演唱者还特地用中国南方语言——粤语来演绎歌词(制作人认为中国南方语言更多地保留了中原古音),用粤语颂歌的唐诗,诗文声韵的抑扬顿挫,形成悦耳动听的音律,为马勒的作品做了最新颖地还原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