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音响也可以——2025.07 编余闲话
原作者: 张戈
五月期间,去了一趟潮汕,重游牌坊街,景区到处都是打卡点,吸引着许多打卡的人群,像是变得充满了活力。





前些日子,遇到了一个关于毕加索的画展,说是有来自意大利米兰的10幅毕加索珍贵版画和手稿展出,还包含毕加索基金会授权和支持的50件珍贵作品复刻。作品复刻不算传神,但是整个展览策划给我的感觉是非常的用心和有新意。大概六十多幅作品,除了画作说明,还用画作串起了大师的绘画人生。我看了约两个小时,对毕加索多了些了解,多看明白了几幅画作。在观展过程中,我发现有两位年轻女孩来得比我早,似乎逛得比我还慢,很用心地在拍照,几乎和我同时到达出口。在多次照面后,我好奇问她们可是美术生,回答不是。原来两位是来艺术打卡的!这时我才意识到,这个毕加索展上,蓝色时期的蓝玫瑰、红色时期的红玫瑰及和平鸽等布景,是精心布置的打卡点。这确实是吸引年轻受众、培育市场的好办法。
打卡景区可以!打卡画展可以!打卡音响展应该更可以!
我突发奇想,我们的音响推广活动、音响展、音响空间,设计出合适的打卡点,应该不难,应该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光顾,得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打卡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就是让高品质的事物或艺术品变得更加流行。类似的灵感,也可以从音乐领域找到。

近日买了一张《修女也疯狂》的电影音乐专辑,听着里面喜欢的音乐,回味着电影里的一幕幕。这一部挑战“宗教的只有严肃”的电影,将流行唱法引入唱诗班,以音乐为桥梁、以轻松的方式探讨了宗教与现代、与社会的融合,让清冷的教堂变成了城市热点。电影中的音乐通过巧妙的改编和流行化,产生了足够的感染力和娱乐价值,广受大众欢迎。
我特别喜欢电影里那首《I Will Follow Him(我会跟随他)》,原本是一首法文歌,1963年由美国词人Norman Gimbel重新填词,歌曲曲调欢快,讲述着对爱的执着,被15岁的Peggy March小佩吉•马奇唱红,成为了风靡一时的乐曲。电影里,经唱诗班改编,前半段庄严肃穆,后半段融入爵士节奏与灵魂乐唱法,修女们通过拍手、摇摆等节奏感强烈的肢体语言与现场互动,达至很好的情感交流,使这首名曲更受欢迎、更加流行。
听着歌曲,回味着电影,有一个声音在说:流行是发展的重要条件。
当今流行的打卡,应该值得我们行业关注。如果您有留意黑胶市场,可有听说黑胶工厂生意大好,好些流行歌手出黑胶是以几十万张为单位。而他们的粉丝、黑胶拥有者,大多数都欠缺播放系统。如果我们能够热心满足粉丝们为“爱豆”打卡的心愿,又让他们感受到音响的魅力,会不会是两全其美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