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香港流行音乐“词坛圣手”卢国沾先生(四)再过数十年,我们还会听卢国沾等港乐吗

原作者: 马凤钖

连黄霑这样的香港粤语流行音乐的见证人,都不免感慨:可惜的是时代过去,声音会随时间湮没,除了存在人们的记忆和几张尘封的唱片里,下一代未必再有人惹起共鸣了(黄霑著《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1949-1997)》)。然而,《诗经》的诞生离我们有2500多年了,唐诗宋词问世也离现在已经超过1000年了,那我们为何还在吟诵呢?笔者认为,港乐若干年后是否还会被记起,可能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取决于其是否具有文化内涵与价值。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多从正面认证港乐的内涵与价值,从反面来看,从历史到现在,有第二个像香港粤语流行音乐受到如此广泛热爱与流行的产品吗?一河之隔的澳门,同在粤语文化圈,却没能产生像香港这样的粤语流行乐坛。往后港乐如果再次辉煌,也不会降低前辉煌时期创作的流行音乐的内涵与价值。借用黄霑的话说:不信人间尽耳聋!只要是有价值的东西,终究会被人们所发现,并最终在历史中留存下来。

(二)取决于其能否持续引起人们的共鸣。对于很多人来说,卢国沾的作品和港乐代表了他们的青春回忆和成长经历,具有很强的怀旧情怀。即使再过数十年,当人们回忆起过去的时光时,仍然会选择聆听这些经典的作品,以寻找曾经的感动和回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于经典音乐的喜爱和欣赏程度可能会更高。即使我们这辈子人,还有下下辈人不在了,只要人性的存在,都会有相同的共鸣,相信他们比我们更能欣赏有价值、有文化的东西。

(三)取决于其能否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目前全国个别地方已出现听香港粤语流行黑胶唱片成为可以“装模作样”、有情怀有品味并能引起异性关注的“范儿”的趋势。有的音响发烧友把旧版香港黑胶唱片做成了唱片墙,一些高档的商业场所,也喜欢在墙上或显眼的地方挂上一些黑胶唱片或摆放一台黑胶唱机,仿佛这样才不会降低档次,才显格调。香港流行黑胶唱片开始登入大雅之堂,聆听的人放下了高贵的成见,听到了高雅的港乐,然后泡上一壶茶安详地欣赏音乐,无疑这已经成为了时下不少音乐发烧友追求的生活,市场也开始出现以听音乐为主兼以唱片销售、读书、轻饮食的音乐餐吧。显然,部分香港流行音乐已成为了高雅音乐,进入了部分人的生活,而且这人群还在继续扩大。

同时具备上述几个因素,笔者认为,即使再过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还会有人想起并聆听卢国沾等港乐作品。遗憾的是,卢国沾的时代过去了,只遗留给我们3000多首粤语流行歌词,我们再也无法听到其创作的新作品了。

他走了,但那些跃动的音符里,依然住着鲜活的灵魂。当我们在某个深夜重听《大地恩情》,会看见弯弯曲曲的河水淌过岁月,听见《万里长城永不倒》时代的叹息与希望交织的回响。这或许就是文字的力量 ——肉身终会湮灭,而深情与哲思,永远年轻。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愿词魂化作香江明月,照亮每一个在歌中寻找归途的人。

谨以此文,缅怀我的老乡卢国沾先生。

Series Navigation<< 缅怀香港流行音乐“词坛圣手”卢国沾先生(三)卢国沾词作的主要特点
浏览 1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