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余闲话 | 深情而又自信的等待《索尔维格之歌》
原作者: 张戈
在微博上读到余秀华《且在人间》里的一句话:“真的,我想再一次看见你, 我能有什么希望呢, 我的希望就是把和你见面的日子当成节日。”这是一份仰望的等待?我本以为是诗句,便搜索查看,结果是小说。一位读者的评论很有意思:所谓且在人间,用大白话说就是“还是活着吧”。这是否与余华的《活着》有异曲同工之妙?我还是没有想明白。
这同时让我想起了一首关于等待的歌曲——《索尔维格之歌》。
说起听古典音乐,许多朋友最先接触的应该都是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如雷灌耳的大咖。我却因为做音响媒体的缘故,各种类型唱片都要听,并没有按照这个常规的路数。像初听到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先是被《晨景》、《在妖王的宫殿里》所吸引,接着又被《索尔维格之歌》的旋律感动。忽然有一天听到了女高音演绎的《索尔维格之歌》版本时,更是让我觉得实在太美了!2006年那年的柏林森林音乐会,由挪威女高音歌唱家玛丽塔·索尔伯格演唱,雅尔维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索尔维格之歌》,那声音之美恍若天籁,加上透过蓝光碟高清影像的画面呈现,堪称完美传神!就这样,《索尔维格之歌》成为了我的至爱。

喜欢的作品,越听就越有想听明白的念头。众所周知,《索尔维格之歌》讲述的这么一个故事:挪威北部森林中的一间茅屋,索尔维格坐在门前等候丈夫归来,边唱着:“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总有一天,你会归来……”。我感受到了曲中的安静与平和之美,还模模糊糊的有一丝为什么没有多少哀怨情绪的疑问。
然而,随着聆听的积累,加上阅读与思考,渐渐明白这首歌曲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还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歌曲开始“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总有一天,你会归来……”平和且深情地刻画出索尔维格虔诚、坚韧的形象;中间部分,声音舒展开扬,洋溢着希望情绪;末尾哀而不伤,充满着对未来希望的憧憬。有文描述说,该作品表面上是温柔妻子对浪子丈夫的深情守候,内里却蕴含着更为深邃的存在主义命题。难怪这首《索尔维格之歌》深受挪威人民的喜爱,被誉为“挪威第二国歌”。
我对存在主义没有概念,期待日后能渐有所悟。然而令我认识到,是歌曲中哀而不伤、虔诚、坚韧的形象,自信、充满希望的执念,深深地抓住了我的心。歌曲关于等待有着独特的解读,是一种自信、满怀希望的等待。我也从中得到启示:就像在当今环境下,我们遇到了一个巨大的“等待”,要做到自信、满怀希望的等待和寻找机会,需要有足够的积累和准备。
余秀华用她的坚毅与勇气,完美地告别了“把和你见面的日子当成节日”的等待,就是一个证明。以一种虔诚而又自信的姿态去等待生命中的种种可能——因为相信,等待之后必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