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谱写成歌曲,就可能成为共有的记忆 —— 2025.01编余闲话

原作者: 张戈

简介:感悟着坂本龙一的生命足印,我们是否也愿意静下心来,留意生活中的点滴,捕捉那些注定流传的旋律?

朋友圈里,有人分享了一段话:想到《坂本龙一·终章》的结论,坂本龙一曾说:“钢琴喜欢不被调音后的状态,走音时是它不被约束的松弛的TONE,那时候它发出的最舒服而自然的声音。”(翻译过来大概是那个意思)


一位音乐人评论:“教授是在典型的文艺忽悠,信他一成都被害惨。说到那么文艺煽动,怎不见他自己拿台跑调老钢琴来录音呢?”


这段看似调侃的对话,却引发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坂本龙一究竟是在文艺煽情,还是表达某种深刻的艺术哲学?他是怎样的一位音乐家?


坂本龙一的电影音乐,像《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末代皇帝》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他是我们非常熟悉和喜欢的作曲家。多一点了解后会觉得,他不仅用音符作曲,更用他的生命足印谱写爱与和平的交响曲,更是让人极为敬佩的音乐家。


2001年9·11事件后不久,坂本龙一策划出版了一本名为《非战》的言论集,强调非战(no war)而不是反战(antiwar)。2003年坂本龙一、小林武、樱井和俊一起建立了AP bank,这是一个由艺术家进行的可再生能源推广项目。2007年坂本龙一成立了“More Trees”森林保护组织,旨在实现“森林和人类世代共存的社会”。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福岛核泄漏事件后,他到灾区为灾民们演奏音乐,还将一架经历海啸冲击的钢琴带进了自己的作品中,。2017年3月,坂本龙一用这架钢琴的音色采样完成了部分音乐的制作,并发表在专辑《Async》中。在 2020年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后,他亦通过举办线上音乐会,用一件标有“中国武汉制造”的吊钹演奏,为处于疫情中心的武汉加油……


《坂本龙一·终章》纪录片的片头,记录了2012年他在宫城县立农业高中的场景。在那里,有一架经历过海啸、被海水浸泡过的“幸存”钢琴,有些琴键已经按下去弹不回。坂本龙一用心拨弄着这架“伤痕累累”的乐器。


多年后,他接受采访时感慨道:“在那个现场,真的是特别痛心,特别遗憾。其实我感觉非常地痛苦,这已经不是钢琴了,它是一具钢琴的尸体,逝去的,溺水而亡的。”他非常在意这架钢琴,让这架钢琴走进了博物馆,成为了音乐装置与人对话。他在表达什么?


他的《音乐即自由》里的一段话,也许是一份很好的注解:一旦青年的记忆淡去、消逝,这件事情可能就此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彻底消失无踪。但是只要一谱写成歌曲,就可能成为民族或时代的共有记忆,不断流传下去。将事情从个人体验中抽离而出,实际留存在音乐世界中,就能借此跨越时空的限制,逐渐与他人共有,音乐正具备这样的力量。


感悟着坂本龙一的生命足印,我们是否也愿意静下心来,留意生活中的点滴,捕捉那些注定流传的旋律?

浏览 207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