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中著名的柔板 | 最美最深入人心的马勒乐章
- 古典音乐中著名的柔板 | 宁静和谐的抒情曲
- 古典音乐中著名的柔板 | 大提琴奏出的吉他情韵
- 古典音乐中著名的柔板 | 莫扎特最美的小提琴柔板乐章
- 古典音乐中著名的柔板 | 对故乡深沉的思念
- 古典音乐中著名的柔板 | 古典吉他音乐的春天
- 古典音乐中著名的柔板 | 最美最深入人心的马勒乐章
原作者: 晓风
简介:■ 马勒 犹太籍奥地利作曲家马勒在生前曾经被认为是音乐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指挥家之一,但是他在那时似乎已经预见到作为作曲家的自己在未来的地位,于是他预言:“我的时代终将来临。”如今,他的这一预言果然实 ...
犹太籍奥地利作曲家马勒在生前曾经被认为是音乐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指挥家之一,但是他在那时似乎已经预见到作为作曲家的自己在未来的地位,于是他预言:“我的时代终将来临。”如今,他的这一预言果然实现,而导致这一切的因素除开近代以来一批音乐界巨人强有力的不吝推广,还有技术发展的动力。马勒在一生中基本上没有写过室内乐,也没有写过协奏曲,更没有器乐独奏曲,不光如此,他没有写歌剧,没有写弥撒曲,他只对交响曲和歌曲感兴趣。在马勒的眼里,创作一部交响曲就像建造一个世界,是个浩大的工程。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观念驱使,马勒的作品规模不断扩张,从篇幅长度到演出编制都是如此。在单声道录音时代,由于技术的局限,马勒作品中那种独特的音响美学并不能在唱片中完全呈现,限制了其作品影响力的延展。自从立体声录音时代来临之后,马勒的作品逐渐获得了唱片界前所未有的重视。效果相对理想并且比较合乎演出现场的录音,显然更能体现马勒的作品中独特而恢弘的音响美学,也更能体现其舞台魅力。于是,马勒也成为音乐界和唱片界的热门作曲家。
哪一首交响曲最适合入门马勒作品欣赏?这个答案可能五花八门;但如果是问马勒的作品哪一段最美最深入人心,那么答案就会相对集中了,得分最高的只会是——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9分钟长度的小柔板。《第五交响曲》是马勒于1901年和1902年的夏天在麦尔尼格的沃尔特湖边他新购置的度假屋中创作的。与作曲家之前所作的四部交响曲相比,这首第五交响曲中没有运用任何声乐元素,而是重新确立了纯器乐结构的路线。马勒曾经说《第五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是自己献给妻子阿尔玛的“爱情宣言”。但是实际上,马勒对阿尔玛过高的期望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那即将发生的婚姻危机,《第五交响曲》之后的马勒并没有在爱情婚姻上得到他渴望的慰藉和恒久的栖居,但是马勒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心中的确就像这第四乐章一样宁静与幸福。第四乐章这个为弦乐和竖琴而作的小柔板,是马勒最著名的乐章,很多人都是通过聆听这个乐章知道了马勒这样一位作曲家的。1971年意大利电影大师卢契诺·维斯康蒂用该乐章作为电影《魂断威尼斯》的配乐,进一步增加了它的流行程度。作为全曲最重要的一个乐章,撇开其优美的旋律不提,作者在前面三个乐章中的奋斗或者思索都是为了凸显这个乐章中的宁静与安逸的幸福。世界上的很多乐团,一向都把排演此曲视为训练和提高乐团整体素质的必要手段之一,因为演绎马勒既可锻炼如何把握古典浪漫风格,又能为更好地诠释现代音乐打下坚实的技术准备。
指挥大师乔治·索尔第率领瑞士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在1997年灌录的版本(编号:DECCA 475 9153),是大师生前最后一次舞台演出的实况录音,从某种意义上等于是大师的遗作。索尔第的这个晚年录音,既让听者领略到马勒作品中复杂的多面性格,又发挥出那标志性的辉煌动人的音响效果。在他的诠释中,我们体会到的是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和经历数十年锤炼形成的沉稳老到的风范。在《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索尔第以稳健而略带即兴的手法切入主导动机,雄浑的铜管与低回的弦乐营造出声部的强弱对比,交织烘托出乐曲的不安定个性与不确定的发展前景。在著名的第四小柔板乐章,索尔第的处理兼顾了戏剧性的效果和一定的思想深度,他的乐句切换干净利落,音乐的进行流畅自如,没有丝毫的阻滞感。整个乐章没有出现过一丝紧张、狂躁、不安,尽管低缓但不低沉,沉情宽广,生机无尽,最后的结尾含蓄而光彩照人,有的只是爱的低语,无比喜悦泪流满面的效果。在第五乐章,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表现出了精准的合奏能力,圆润而和饱满的管弦音色,以及巨大的爆发力,赢得了观众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索尔第对乐团各声部的处理,精细到了每一个音符,他对这首交响曲不拘泥于表面化的处理,对于作品中各种技术上的因素都能够以十分恰当的方法呈现,整体带出了很高说服力。
浏览 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