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如水,音声清越:古今中外咏月音乐巡礼

原作者: 晓风

简介:时值中秋佳节来临之前,又是一年的赏月佳期。本期杂志主题,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些月亮主题的音乐唱片,月光如水,音声清越,月亮意象的情感和哲思,借由曼妙的旋律,被赋予了深刻的情感与独到的哲思。
世界诸文明古国中,我国是较早地产生月亮崇拜的国家,这种崇拜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也就是距今4000多年的时代。随着我国古代进入文明时期,月亮对中国人产生了特殊的意义。月亮的地位,似乎与太阳同等重要。根据我国先秦时期的典籍《周易·系辞上》的说法,月亮与太阳一起成为阴阳的代表,古人用这来象征天地、君臣、父子、夫妇等社会层级。
咏月,似乎是历代文人最爱的题材。古人对月亮的咏叹不仅仅限于月亮本身的美,他们或叹其圆满,或悲其缺损,或赞其皎洁,或感其清冷,不一而足。月色如诗如水,往往能激发起古人的灵感,使他们更加富有创造力,创作出优美的诗文篇章。从唐诗到宋词,从李白到苏轼,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历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从不吝啬笔墨赞扬月亮。据统计,在《唐诗三百首》中,咏叹月亮的诗歌超过一百首,比例竟然占了三分之一!而在《全唐诗》中,仅以赏月为主题的也有111首!而宋词中中秋主题作品更为壮观,《全宋词》里记载了咏月赞月的词共210首!
事实上,对月亮的喜爱不仅局限于中国历代文人,举凡中外古今,音乐家们对月亮的喜爱之情,完全不下于前者。从贝多芬到德彪西,从古典音乐到爵士乐再到中国民乐,月亮的影子居然无处不在,音乐家们用他们的天才笔触,描绘月色,赞颂月亮,也借由月亮抒发自身的各种情绪。
清风与明月,是自然最美的馈赠。它们无声无息,却能激起人内心的波澜;它们无色无形,却能让人沉醉于无尽的遐想之中。在这个繁忙的世界里,能够拥有这样一份宁静与美好,何其难得。时值中秋佳节来临之前,又是一年的赏月佳期。本期杂志主题,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些月亮主题的音乐唱片,月光如水,音声清越,月亮意象的情感和哲思,借由曼妙的旋律,被赋予了深刻的情感与独到的哲思。

古今中外咏月音乐巡礼 | 卢塞恩湖上的月光

音乐,是一种必须要听觉介入才能成立的艺术。但是要人们喜爱上音乐,有时却不一定非要借助聆听的手段。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一例,据说有很多人之所以心生入门古典音乐欣赏之意,即缘起自一个关于贝多芬与盲女动人的传说,实际上这个传说故事完全是无中生有。

古今中外咏月音乐巡礼 | 印象派大师的音画杰作

作为印象派音乐的鼻祖,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可称是名副其实的“音画”,其作品《月光》便是典型的杰作。这部作品本是作曲家早期钢琴作品《贝加莫组曲》第三乐章,但作品实在太美了,以至人们常常将它单独抽出来演奏录音,久而久之人们都忘了其真正出处。

古今中外咏月音乐巡礼 | 低吟回荡的迷离嗓音

在《月光迷情》中我们可以听到,乐手们是如何天衣无缝地默契合作,构建出丰富而又清晰无比的音乐织体,又是如何将小编制爵士乐演奏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与此同时,Enja Records唱片公司的录音也拿捏得十分到位,器乐演奏的形体感立体浮凸,音色像真度高,人声的细节和气息流转都有清晰的还原,舞台的纵深和宽度都描绘得可圈可点,LIVE录音特有的鲜活感跃然纸上。

古今中外咏月音乐巡礼 | 古雅隽永的华风琵琶

《聆听中国·月舞》一碟,是赵聪2006年3月受丹麦最大录音制作公司“佛克斯公司”邀请,赴丹麦录制的琵琶世界音乐专辑。此张专辑由赵聪与马久越先生、国际著名爵士录音大师汉斯•尼尔森先生、世界著名指挥家Mario Klemens、捷克布拉格交响乐团和中外近百名艺术家共同打造,在继承中华民族音乐传统的同时又创造性地将中国民乐与世界音乐风格相结合,是新意十足的一款录音。

浏览 0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