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个细节上投入的热情和执着:专访 Wilson Audio 客户经理David Ellington先生

原作者: 郭锦

简介:在“第32届TAS上海国际高端影音展”上,我们有幸采访到美国音响品牌威信的客户经理,就新产品的技术和材料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 Wilson Audio 客户经理David Ellington先生(左)与本文作者(右)

产品代理:昇和影音

在“第32届TAS上海国际高端影音展”上,我们有幸采访到美国音响品牌威信的客户经理,就新产品的技术和材料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问:用户都非常关注 Wilson Audio 准备推出的新品Sabrina V,驱使 Wilson Audio 出品Sabrina V是什么动机,有什么创新的点?

答:好的,这是个好问题。 Wilson Audio 一直在不断研发扬声器的各个方面,我们会持续推动对这些基础项目的研究,包括箱体材料、粘合剂、驱动单元、电容器、电感器等等。每当有新的技术进展,我们就会把它们用到新产品上。

前面推出的Sabrina X 是一款非常出色的产品,世界级的品质,箱体材料无与伦比。我们认为,制作音箱时,箱体永远是基础。我们用的 X 材料(X-Material)来制作整个外壳,这是一种复合材料,能够带来更少的箱体谐振。

我们在构建扬声器时,会关注三个特性:

第一,箱体要很刚硬,不容易弯曲;
第二,要“单调”——如果箱体被激发谐振,它只会停留在一个频率上,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支架去抑制它;
第三,要有较高的内部自阻尼,这样能迅速衰减谐振的能量。

我们会科学地研究材料,测量它们的特性,确保符合这些标准。Sabrina X 使用的是 X 材料,这是一种酚醛树脂里加入复合物的材料,整个箱体都是这种材料,并且在里面配合 HDF 支撑体来让箱体振动更小。

Sabrina V 保留了 X 材料,但在前障板加入了全新的 H 材料(H-Material):一种有机材料和酚醛树脂的混合物,能更好地匹配驱动单元的谐振特性。这种材料的表现非常好,比之前的都好。

▲ Wilson Audio 推出的新品 Sabrina V

另外,我们在 Sabrina V 的底部加入了一种全新的 V 材料(V-Material),它起到减震器的作用。我们早在一些更高端的 Wilson 扬声器上(比如 Sasha V、Alexia V、Alexx V)就用过 V 材料在声学二极管中,但这是第一次把它直接用在外壳本身的结构中。它能加快箱体的稳定时间,让箱体更快地安静下来,并且减少不同地面材质(比如地毯、瓷砖、木地板)带来的声音差异。

▲ Sabrina V箱体物料示意图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次 Sabrina V 运用了两种新材料:H 材料在障板,V 材料在底座。

我们还换上了新的 V 型内部电缆,这是 Wilson 自行设计的内部配线,与原有的相比,清晰度和开放感有很大提升。

驱动单元方面,Sabrina V 和 Sabrina X 用的是同样的基础中音单元——QuadraMag 铝镍钴磁路单元。这种中音有四块 Alnico 磁铁围绕音圈,产生均匀、不饱和的磁场,让中频非常开放自然。它最初是为 WAMM Master Chronosonic 项目研发的,由 Daryl Wilson 和 Vern Credille 负责设计。我们没有所谓的“技术下放”延迟——新技术一旦成熟,就会用到所有合适的型号上,不管是大喇叭还是小喇叭。

▲ Sabrina V所用的单元

Sabrina V 还配备了CSC(Convergent Synergy Carbon)高音单元,这种高音此前只在 Alexx V、Alexia V、Sasha V、WATT/Puppy 等型号中使用。它的碳纤维后腔结构让高音不仅能延伸到 35kHz,更重要的是能非常顺畅衔接中音,听起来像是一个点声源,不会让人察觉分界,这是其他新型材料很难做到的。

▲ Sabrina V后背的分频器电阻网络

分频器方面,我们使用的是自家生产的铜箔电容。七年前 Wilson Audio 收购了长期合作的电容供应商,这让我们可以精确控制电容的设计和公差,不再依赖市面上的成品电容。这样我们能制造出充放电速度快、动态表现更好的电容,这对于 Wilson 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喜欢真实还原的音乐,并且要能瞬间从最低电平过渡到大电平,也就是完整还有真实的音乐动态。

问:所以 H 材料和 V 材料的加入,是 Sabrina V 最大的变化之一,对吗?

答:是的,没错。这个 H 材料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在 Sabrina 系列上用过的,它的谐振特性和声音表现都非常理想。除了声音更干净、音染更少,它还可以在驱动单元工作时,让障板的反应更受控、更稳定。我们不仅用耳朵听,还会先做测量。

我们的测试方法是,把材料放进专门的夹具中,在四个点固定,然后用测试设备去激发和测量它的谐振响应。这样我们可以精准地知道它的刚性、谐振频率、内阻尼等数据。对于新材料,我们总是会先验证它的科学特性,再用耳朵去确认听感是否更好。

另外,你们之前可能也听我提到过,我们在开发过程中会有一个“秘密实验室”,里面有很多看起来不起眼的小试件——各种材料的小板、不同厚度的样品、各种粘合剂的测试件。工程师会用激光和传感器去测它们的振动情况,把数据记录下来,然后再去对比它们的声音表现。这个过程很有趣,因为有时候数据看起来不错,但耳朵听上去却不理想;有时候数据差一点,但听感反而更自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既相信科学测量,也信任耳朵的原因。

问:Wilson Audio 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在开发过程中,你们认识到技术工具和主观听感判断,你们会更侧重哪一方面?

答:我们相信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测量数据更好但听起来不对,那就说明我们可能测量的是“错误的东西”,或者说需要找到新的测试方法。最终,音乐是要打动人的耳朵和情感的。

早期David Wilson 在创立公司的时候,没有今天这么先进的测量工具,但他有一双敏锐的耳朵,知道什么是“对的声音”。他会先凭感觉去做,然后随着科学工具越来越精密,我们的研发就变成了“测量和听感并行”,两条路径相互印证。

问:那在这么多年、这么多代产品的变化中,工业世界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对于Wilson Audio来说,哪一项的技术发展对音箱产品是最为受益的?

答:很难说是单一的某一项,因为我们一直在所有方面同时推进。比如箱体材料,X 材料已经迭代到了第三代;高音的后腔设计也从早期的注塑件换成了碳纤维 3D 打印件;中音单元的 QuadraMag(铝镍钴磁路)我们花了五年时间开发;时间相位对齐的精度也从二十年前的 20μs提升到了今天的 2μs。

这些听起来好像只是“数字上的进步”,但一旦你在音乐中感受到更高的透明度、更准确的声像定位、更自然的音乐动态,就会知道这些进步是巨大的。我们的目标就是——不管是 1% 的提升,还是 5% 的提升,只要能让声音更好,我们都会去做。

问:外观和颜色定制是 Wilson Audio 的特色之一,为何这么重视?

答:对的,这也是我们和很多品牌不同的地方。我们有四个等级的颜色选择——标准色、特殊色、超跑色、还有最高级别的订制色。

▲ Sabrina V提供多种箱体颜色以及网罩颜色可供选择

所谓定制色,就是客户可以寄来实物,我们用专业设备扫描颜色,然后为他调配。比如有客户说:“我想要跟我的爱马仕橙一模一样的颜色。”那他会寄来一个漆板或者样品,我们用扫描仪读取颜色信息,然后在国际色卡系统里找到对应的编号,再去配制。

有时候,光是爱马仕橙这个颜色,我们就能调出十几种不同的细微变化,接下来我们会和客户确认他要哪一个。也有人说:“我想让音箱颜色和我的法拉利车漆完全一样。”他们会寄来车漆样板,我们配好颜色后再发给他们确认。甚至有人会寄一双自己最喜欢的红色名牌鞋,让我们配成那种红色。

我们希望音箱不仅是声音的艺术品,也是能融入家居空间的视觉艺术品。客户可以和室内设计师一起选择颜色,让它既是好听的音响,也是房间里好看的摆设。

问:Wilson Audio 为什么没有选用钻石高音呢?现在不少品牌都在用。

答:这个问题问得好。很多年前,David Wilson 在他的第一代扬声器上用的是丝质球顶高音,后来在 WATT / Puppy 系列等产品上用了倒置钛球顶高音(inverted titanium dome tweeter),并用了很多年。

David一直很在意动态和谐波表现,想要为听众重现现场音乐那种拉弓擦弦、声音在空气中传动的感觉。有一次,他去音乐厅听现场演出,被当时的那种音调美感和谐波结构打动,于是决定重新审视高音单元的选择。

当时很多厂商都在转向钻石高音,说它的频率可以延伸到 35kHz、45kHz,甚至 50kHz。但 David 认为,这些数字对人耳的意义不大——更重要的是高音和中音的衔接要顺畅、自然,而很多钻石高音在低频延伸不足,过渡到中音时需要很陡的分频斜率(分频器),这样听起来反而不自然。

▲ Sabrina V采用了SCS高音单元以及Alnico-QuadraMag中音单元

所以我们选择了CSC(Convergent Synergy Carbon)高音单元,它的碳纤维后腔不仅让高音延伸高,而且能低到 1kHz 以下去衔接中音,做到无缝过渡。听 Wilson 音箱,你是感觉不到高音和中音的过渡的,就像一个单一的点声源。

我们不追求在数据表上“看起来很厉害”的频率范围,而是追求真实、自然、富有音乐感的声音。

问:在这么多年的研发中,创始人 David Wilson 的理念对今天的 Wilson 有什么影响?

答:影响非常大。David 一直有个信念——他要做自己也想拥有的产品,而且要做到极致。他喜欢那些做工精良、外观美丽、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作为一名录音工程师,他听过无数现场音乐的声音,所以他清楚自己要追求的是什么——精准、真实、能让人感动的声音。

这就是为什么 Wilson 的每个环节都要求很高。从驱动单元的配对、分频器的调校,到内部布线的扭矩控制,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比如高音和中音单元的时间对齐,我们现在能做到 2μs的精度,这是二十年前的10倍以上。光是这一点,就能让音乐的透明度和动态表现有明显的提升。

我们在材料方面也不断推进。X 材料已经进入第三代配方,高音的后腔结构从注塑件到碳纤维 3D 打印,粘合剂的配方我们也花了五年时间去优化。QuadraMag 铝镍钴中音单元的研发更是花了五年多时间,当初找 OEM 厂家合作时,对方还说“不可能”,觉得用铝镍钴是做不到我们要求的效率。但你永远不要对 David、Daryl 或 Vern 说“不可能”,他们会想尽办法去实现。

我们甚至会花时间去对比和试听多种不同种类的接线柱,测试不同镀层、不同基材的声音差别。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很夸张,但我们真的能听出变化。我们的理念是——只要能让声音更好,不管提升多少,都值得去做。

问:所以你们的研发过程,有时候会很长?

答:是的,非常长。因为有些改进需要大量的实验、验证和反复聆听。比如粘合剂的配方,就用了5年才确定现在的版本。即便是1%的提升,只要能让声音更好,我们都会做。

有时候,这些变化是潜移默化的,但当你把所有这些小改进叠加起来,最终的声音差别就会非常大。这就是为什么 Wilson 的产品在不断迭代中,总能带来全新的听感体验。

我非常感谢你们的关注和提问。正如 David 曾经说过的——“今天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提出正确的问题。”你们今天的问题都非常好,也让我有机会分享很多产品背后的故事。希望你们能感受到我们在每一个细节上投入的热情和执着,这也是 Wilson 一直以来的精神所在。

浏览 10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