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音响背后的声学技术支撑(上)

原作者: 解放

简介:舞台音响是舞台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设置和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演出效果。处理得当,观众既能享受视觉盛宴,又能获得听觉享受。舞台音响成功配合演出,离不开背后的技术支撑。本文从 “舞台音响配置中需注意的问题、舞台不佳声音效果的修复、全球著名音乐厅音响效果赏析” 三方面展开探讨。

舞台音响是舞台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设置和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演出效果。处理得当,观众既能享受视觉盛宴,又能获得听觉享受。舞台音响成功配合演出,离不开背后的技术支撑。本文从 “舞台音响配置中需注意的问题、舞台不佳声音效果的修复、全球著名音乐厅音响效果赏析” 三方面展开探讨。


一、舞台音响配置中需注意的问题

演出前,音响设计者需进行方案设计、实地查访、模板试装、设备调试等工作,且每场演出(连日演出的同一剧目除外)通常都要重新开始,因为剧种、剧目、人数、道具、布景及灯光等都可能不同,需根据具体剧目周密考虑,这涉及诸多声学技术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能让演出事半功倍。

不同剧院的设计结构、材料、比例等不同,声音反馈效果也不同。如同一人在起居室和浴室说话,听感完全不同,剧院间的差异更大。改善场馆音响效果的常见方法有使用吸音材料(如吸声砖、地毯、软垫等)吸收声音能量,降低噪音水平;通过坚硬光滑的表面(如墙壁、天花板)反射声波,提高音质。设计良好声学效果的剧院时,应结合这两种方法,充分发挥各自作用。

早期一些能很好表现自然声音的剧院,可能因现代音乐表演中过强的线性阵列音响系统功率过大、负载过重而使听感效果变坏,这类剧院需要改造,以适应现代音乐表演的高功率声音,同时保留原始演出声音增强特性。

(1)反射:声音反射无处不在。舞台上,直达声发出后 5 ms内会产生早期反射声,其与直达声融合,除了会使两个顶端倍频程产生一些高频刺耳声外,还会让中频段出现声染现象,可通过使用吸声材料等办法解决。但一定程度的反射并非全是坏事,剧院需要适当反射声音,并以适当时间延迟反射声。声学实验表明,17 到 35 ms的延迟时,管弦乐队听起来效果最好;独奏演员适合 20 到 100 ms的延迟;10 ms的延迟听感糟糕。因此,现代剧院会减少软材料使用,优先使用硬材料,并精准考虑吸声软材料和反射硬材料的使用比例。

(2)混响:混响是声学中的物理现象,是音乐厅和戏剧院建造时关注的声学元素。不同音乐厅和戏剧院的形状、结构、用材及声学设计物件不同,混响时间和听感效果也不同,且与场内反射和反射时长有关。通常,音乐厅和戏剧院的最佳混响时间比演讲厅长,还会因音乐类型和戏曲剧种而异。如流行音乐节奏感强,混响时间短;交响乐混响时间长;昆曲等难于听懂的剧种,混响时间长会更难听懂;节奏慢、偏抒情的剧种,混响时间可长些。只有混响时间恰当,才能准确表现演奏和演唱的感情色彩,让观众获得艺术享受。现今高级音乐厅或戏剧场会使用人工方法调节混响时间,如在厅堂内安装可转动的圆柱体,转动反射面或吸声面来改变混响时间。理想的混响效果并非越强越好,混响过强或设定不当会掩盖直达声,使声音混浊不清晰,增加理解语音的难度;混响时间太短、太弱,声音会显得 “平淡”,缺乏丰富和饱满感,所以要选择适当的混响时间来保持音乐声的活力。

(3)吸音:大多数情况下,噪声不受欢迎,需消除或抑制。舞台上,有源道具、布景装饰、音响设备和系统本身等都会产生噪声,干扰演出效果,可通过在墙壁和天花板使用吸音材料,或使用电子设备消除噪声,但要注意电子设备本身不能产生太多噪声。工业窗帘所用的 QFM 绗缝玻璃纤维可吸收噪声、控制低音强度;带有吸收盖的悬挂件(曾用胶合板)和较新的非刚性隔音板(作为观众看不见的幕帘配置)可控制低音过甚,为表演者和听众提供干净声源和清晰听感。舞台坚硬后墙导致监听音箱发声反馈到表演者麦克风使音响系统尖叫、传输时间混乱的干扰,也可通过采用相应噪声抑制材料解决。舞台上方为灯光和索具设计的大空腔可能带来噪声干扰,可借助轻而便宜的隔音板处理,其优势是悬挂在自由空间中,吸声表面约为壁挂式面板的两倍,混响少且看不见,工作声学上只需不可见(通常为黑色)和符合消防代码。鼓、钢琴、歌手、贝斯手和吉他放大器等独立部分产生的噪声,可用半英寸长的柔韧弹性氯丁橡胶条缓冲,缓解舞台地板上冲浪低音波给人声或其他管乐器添加的不良颤音振动。

(4)共振:舞台和录音室的隔音通常从通过地板传播的结构声开始,隔离仪器设备很重要,可通过浮动舞台表面并分成几个独立部分实现。如迪斯科时代,曾有脚踏鼓声音通过录音室地板进入声学钢琴并传递到钢琴腿的情况,后来通过将鼓室独立于浮动的普通录音棚地板解决,有的录音工作室甚至在九个卡车轮胎上建造充满沙子的地板,沙子提供质量和惯性,轮胎使普通结构分离。如今,通过高质量材料制成的防振件和现成的振动垫(如 Vib – X)为单个仪器设备制造可移动的独立紧凑结构来解决此类问题,隔振垫吸收振动能量,防止冲击或振动传递。也可在舞台表面添加声学专用材料 MLV(质量负载乙烯基)树脂,并用玻璃纤维填充下面的空腔,减少舞台共振,阻挡不必要噪声,抑制振动损害。还可借助原始舞台顶部分层形成的第二舞台,将其沿标准的 16 英寸中心支撑物每隔 12 英寸漂浮在带肋氯丁橡胶垫上,使吉他放大器声音远离人声麦克风支架,低音鼓远离钢琴腿等,有效消除共振,提高现场演奏声音的清晰度和分离度。


二、舞台不佳声音效果的修复

由于音乐厅与戏剧院建设年代不同,声学科学发展程度不同,结构、用材和声学措施各异,音响效果有好有坏。一些效果不尽人意的场所需要改造或重建,有些可通过调整修改改善。

(1)过反射的抑制:一些演出场所会出现不必要的低音频率积累和室内共鸣,主要原因是墙与墙交叉处的直角表面过反射使舞台发声产生频率变化,以及更多平行表面增强某些频率性能,导致音频频段频率响应不均匀。为减少过反射对声音的影响,乐队演员可选用指向性窄的心形麦克风,它只能拾起正前方声音,忽略后面与侧面声音,从而减弱整个舞台声音,抑制过反射问题,直接用在吉他音箱上,即使吉他演员不演奏,也不用担心麦克风拾取舞台其他声音产生负面效应。

(2)频率失衡的纠偏:EQ 均衡器是修复舞台声音不尽人意的重要器件,通过混音调音台上的后置 EQ 均衡器实现,与吉他放大器上的踏板 EQ 均衡器不同。正确使用 EQ 均衡器可纠偏频率失衡。为保证演出顺利,一些演出团体会有随团舞台调音工程师监听音响效果,实时调整音响设备与器材,包括频率失衡等问题。

(3)麦克风啸叫的处理:麦克风啸叫是令人讨厌的噪声,舞台上也会发生声反馈故障。防止此类故障可采取以下方法:尽量将舞台音量保持在乐队舒适的最低水平,控制或消除舞台反馈;将麦克风朝向舞台监听系统方向放置,获得最大抑制效果;让麦克风尽可能靠近声源,减少拾取杂散信号;将信号源分开置放,使麦克风以最小泄漏拾取正常声音;借助舞台坚硬后墙减少麦克风声音回溅;在混音调音台截频前,通过更少 EQ 均衡调整获取更好总体反馈控制。最好先从源头(舞台上)采取措施减少反馈。

(4)乐队在台上的好排位:乐队声乐和器乐演员的排位会影响演唱演奏音质与效果,错误或非常规安排会让观众无法获得期望的视听享受。修正方法有使用天花板挡板和横幅减少回声,使用天花板反射器改善音质和效果,以及合理的乐队排位(如管弦乐队的美式布局)。弦乐(如小提琴和贝司)放在管弦乐队前面;木管乐器(如单簧管和双簧管)放在中间;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如小号和定音鼓)放在后面。

浏览 2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