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观点 | 声染色与主观听音评价

原作者: 于建兵

简介:在声频领域中,声染色只能定性而无法定量,原因是目前的测试手段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声染色的微妙变化。例如用频谱对音频进行分析时,即使两个非常相近的频谱,依然可以得到两个并不相近的听感。最终,对声染色的判断往往只能依赖于主观的听音评价。在录音与还音的这两个系统中,声染色具有不同的意义。

“染色”这个词来自视觉语言。在视觉中,颜色是可以准确的定性定量的。比如说 ,当红绿蓝三原色混合在一起,其各自的值都达到最大的255时,这时,显示的颜色为白色。当红绿蓝三种颜色中的任何一种的值偏移255时,显示的颜色将不再是白色。

声染色,顾名思义,也就是声音在记录,放大,传输的过程中染上了本不属于原生声音的成分。

在声频领域中,声染色只能定性而无法定量,原因是目前的测试手段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声染色的微妙变化。例如用频谱对音频进行分析时,即使两个非常相近的频谱,依然可以得到两个并不相近的听感。最终,对声染色的判断往往只能依赖于主观的听音评价。

在录音与还音的这两个系统中,声染色具有不同的意义。

在录音系统中,由于涉及到对声音的重新塑造,以及对声源缺陷的修饰,所以录音师需要动用一些技术手段,对声音重新进行调整。这些常用的技术手段有EQ,压缩,激励,混响,延时,声像等等,这其中自然包含了声染色。

本文作者于建兵先生

当然,还可以应用录音设备的硬件染色特性进行声染色。例如,电子管的应用,像电子管话筒,电子管压缩器,电子管话筒放大器等等,由于电子管的介入,声音或变得温暖,或变得厚润,这种变化对声源而言可以认为是一种声染色。

录音界有一款传奇的话筒放大器,存世已有50多年了,至今仍然被录音师奉为极品,那就是尼夫1073话筒放大器。这款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很简单,它的放大组件是由几只晶体三极管构成简单的单端放大电路,输入输出都加了音频变压器。由于它的电路为单端放大形式,所以它的谐波失真是以偶次谐波为主,加之输入输出变压器的作用,所以它的声音特点呈现出一种声染色。然而这种声染色染得好听,染得漂亮,可以说是一种美丽的染色。这应该是它至今深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吧。

目前有许多的染色插件可以供专业录音软件中使用。所以说,声染色是录音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

上面讲的主要是声染色在录音中的使用,而在还音系统中,它的意义则完全不同。在还音系统中,声染色这个词几乎带有贬义。对于还音系统而言,我们希望系统能够真实准确的还原出音源的所有信息,而没有声染色,这就要求还音系统必须具有高保真的技术规格。理想中的还音系统,它应该只是一条有增益的导线,并由音箱完成电声转换。它只放大和转换声源的信号而不附着上任何与声源不同的信息。事实上,这几乎不可能,大到放大器,音箱,小到一根导线,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存在声染色,声染色是绝对的,而不染色则是相对的。而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减少还音系统的声染色。当然,如果还音系统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声染色,那么它对音源的声音的分辨力将大为下降,你听到的或许并不是音源原有的声音,而是系统染色过的声音。我们希望,在一套优秀的还音系统中,具有均衡的高中低音分布,准确的音色,优秀的动态,良好的解析力,正确的空间关系。能够分辨出音箱中播出的钢琴声,是雅马哈钢琴还是斯坦威钢琴,能够分辨出空间中声音的位置以及纵深。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节目源录制得必须足够优秀。

电声器材有别于普通的电子产品,普通的电子产品只要是它的客观技术指标能够满足使用,那它就是合格的产品,而电声器材正像我前面说的,客观测试技术指标还不能完全的反映出它的音质,必须辅助于主观听音评价,只有我们的耳朵接受了它,它才是一个好的器材。

主观听音评价的关键词在于这个主观,主观的主要成分是唯心唯我,只有使主观听音评价尽可能的保持客观,评价才具有普遍的意义。

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他们对声音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在不同文化属性的国家与地区,人们对声音的认知和审美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也许是为什么会有英国声,美国声丹麦声的原因。在一些受过训练或者长期从事于音乐行业的人群当中,他们对声音的辨别力明显的高于普通人。比如说一个专业的乐手,他可以在没有任何参考音的情况下,随口可以唱出小字一组A音的音高,而误差只有几个音分,这就是长期训练的结果。

那么如何来进行主观听音评价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两个维度来进行,也就是主观听音评价的纵横比较。横的方面,我们在器材与器材之间做比较,纵的方面我们拿真实的声音做为参考。

首先是横向比较,也就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对多款不同的器材进行听音评价。这时,我们需要播放相同的音乐及专门的声频测试信号,并仔细聆听,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这种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器材的特点和优缺点,从而做出准确的评价。

其次是纵向比较,在这里我们的参考点是真实的声音,这种比较必须调动你头脑中记忆的真实声音,与器材进行比较。这种比较需要你对声音的记忆有一定的积累,而且有足够的听音经验。纵向比较的意义在于,避免横向比较在一个圈子里的死循环,使声音走向偏颇。因为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但纵向比较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真实的声音跟录音不完全是一回事儿,而我们播放的是录音,并非真实的声音,所以,你必须剔除录音中所附加的成分,所以,纵向比较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与难度,但是这种比较会避免器材越来越偏离真实的声音。

声音的标准化在还音系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监听系统,如果没有标准,那么节目源的交流就会存在问题,在录音当中也会对声音产生误判。某些音响发烧友所追求的往往是自己心目中的完美,这种完美有可能是偏离标准的。

用于主观听音评价的软件应以真实声音的录音为主,如真实的乐器,人声,自然声等等。而以电子合成器为主的流行音乐仅可作为辅助,这是因为,真实乐器以及人声的声音具有相对的一致性,而电子合成器不具备这样的一致性,它的声音是做出来的,并非自然存在的声音,所以无从参考。但是流行音乐在进行横向比较时,在声音的均衡度、动态等等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浏览 10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