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大师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 | 自学成才的钢琴巨匠
- 钢琴大师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 | 自学成才的钢琴巨匠
原作者: 晓风

1931年,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出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现捷克共和国)的威森伯格市。布伦德尔的家里没有人从事音乐。6岁时,他随全家搬到萨格勒布,也就是此时他开始学琴。1943年家庭再迁到奥地利格拉茨,布伦德尔在那里就读音乐学院并接受私人作曲课程。14岁那年被派往南斯拉夫挖战壕,结果冻伤被送进医院。16岁以后他没有再受到正规的音乐教育。
战后,布伦德尔在作曲的同时继续弹钢琴、绘画。在钢琴方面他基本上是自学成才,除了艾德温·菲舍尔和爱德华·施托尔曼的几堂大师课再没上过其他正式的钢琴课。他曾经说:“作为自学成才的人,我学会了不相信任何我自己没有弄明白的东西。”可能也是因为在自学过程中缺乏师道解惑的环节,布伦德尔不得不养成了自我思考琢磨的习惯,这误打误撞促成了他成为一名钢琴“思想者”。尽管如此,在格拉茨音乐学院求学的岁月,他像海绵般吸收着德奥音乐传统的精髓,菲舍尔大师课上那些关于触键力度的教诲,施托尔曼对巴赫赋格的解析,都在他日后的演奏中化作看不见的基因密码。
布伦德尔17岁在格拉茨举办了他的第一场公开独奏会。独奏会被命名为《钢琴文献中的赋格曲》,在会上演奏了巴赫、勃拉姆斯、李斯特等人的赋格作品和几首自己作的曲子。在那之后,他放弃了作曲,开始专攻钢琴。1949年,布伦德尔参加在意大利波尔查诺举行的费鲁西奥·布索尼钢琴比赛,获第四名,为他叩开了音乐殿堂的大门。

1950年搬到维也纳,布伦德尔在他21岁时录制了第一张唱片——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五号钢琴协奏曲。之后他又录制了一系列的录音,包括3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一套在VOX,两套在PHILIPS),以及李斯特、勃拉 姆斯、舒曼和舒伯特等人的作品。与绝大多数的古典钢琴家不同,他很少录肖邦,只录过几首波罗乃兹舞曲(有趣的是这几首录音却广受称赞)。而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是1962年在伦敦威格莫尔音乐厅连续三晚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马拉松。在这三天的舞台上他完成了贝多芬奏鸣曲全集演出,年轻钢琴家重塑德奥音乐的美学标准,震动了古典乐坛。布伦德尔在Vox唱片公司留下了大量的录音,其中以他第一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最为著名,但他在七十年代之前并没有长期的录音合约,也很少到奥地利之外演奏。他的转机出现在伦敦伊丽莎白女王大厅举办的贝多芬作品独奏会后,演出完第二天,三家大唱片公司同时给他的经纪人打电话。不久之后他搬到了伦敦。从那时起他的声望大增,开始大量地录音。

晚年的布伦德尔多与年轻的钢琴家如保罗·刘易斯、提尔·费尔内尔等人合作,还与他的儿子大提琴家阿德里 安·布伦德尔(他的女儿多丽丝是长笛演奏家与摇滚歌手)一起录制了唱片。他也发表诗歌,他的作品被安德鲁·莫申拿来与米洛斯拉夫·赫鲁伯的风格相比。布伦德尔居住在伦敦。2008年12月,布伦德尔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了告别音乐会,退出舞台。当布伦德尔在告别音乐会上奏响最后一个和弦,他留下的不仅是300余张唱片,更是一座思想的宝库。在《关于音乐的沉思与回忆》中,他这样诠释莫扎特:“那些看似简单的旋律线条下,埋藏着整个18世纪欧洲的客厅文化与歌剧院的璀璨星空。”这种将音乐置于历史语境中的解读方式,启发了无数新生代钢琴家。
2025年6月17日,布伦德尔在伦敦家中离世。布伦德尔离世后,他伦敦寓所的钢琴上还摊开着未完成的舒伯特《冬之旅》手稿。这位集钢琴家、诗人、画家于一身的文艺复兴式人物,用一生证明了音乐可以是精神的炼金术。当小提琴家巴蒂雅施维莉悼念“被智慧之光永远照耀的灵魂”时,她或许想到了那些与布伦德尔合练舒伯特《A大调钢琴五重奏》的深夜——老钢琴家会突然停下,指着乐谱某处说:“这里,舒伯特在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