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于一体 轻松享受极致数字音乐:dCS LINA DAC X 丽娜X串流解码器

原作者: 田野

简介:作为dCS价格较平易近人的LINA系列中的新成员,LINA DAC X 丽娜X串流解码器为发烧友多提供了一种选择,相对于偏桌面的LINA Network DAC,LINA DAC X的操控和全尺寸机身更适合传统Hi-Fi系统,但它尺寸依然与LINA时钟+耳放配合得刚刚好,触控屏也适合桌面使用,表现出dCS的匠心独运。

产品代理:昇和影音

市场零售价:148,000 元/台

回顾dCS的历史,从建立初便已引领数字音频,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是行业的领头羊,不得不令人敬佩他们对音质的执着和对技术的把控。成立于1987年的dCS,全称为Data Conversion Systems Limited,成立初期主要业务是为英国空军提供军机雷达技术、以及为录音室提供专业用途的数/模、模/数转换器以及数码处理器。从成立第二年开始,dCS便持续发表了多个世界首创的数码技术,例如1988年推出世界首台24bit模拟/数码转换器,型号为900;1993年又推出世上第一台24bit/96kHz的模拟/数码转换器902;1994年推出900 Master Clock时钟;1995年推出950数码/模拟转换器(支持24bit/48kHz),随后又立即推出升级版的952(支持24bit/96kHz),在上世纪90年代就推出支持24bit/96kHz的专业器材,dCS可谓非常超前。


行业一直领先的dCS

期间有日本音响发烧友把录音室使用的952当作家用,发现声音效果非常惊喜,消息传开后不少音响迷立即相继寻找952,也都认为它的声音非常出色,于是便向dCS厂方反馈并要求推出家用版。厂方也非常重视用家的建议,于1996年推出了Elgar,这也是世界首台家用版、支持24bit/96kHz的数码/模拟转换器。1997年dCS推出了24bit/192kHz的数码/模拟转换器954和模拟/数码转换器904,这也是世界上首次有192kHz规格的数码设备面世。1998年,dCS厂方在954和904上加入了DSD处理技术,也成为世界首款商业用的DSD转换器。同年,Elgar升级加入了DSD解码功能并更名为Elgar Plus。1999年推出了Purcell,这又是世界第一款家用的升频器,同年9月,厂方推出另一部24bit/192kHz的家用款数码/模拟转换器Delius,让发烧友可在Elgar之外多了一个选择。

时间来到新千年,2001年10月,dCS推出名为Verdi的SACD/CD转盘,这是世上首款使用IEEE1394数码传输界面的家用SACD/CD转盘,推出便受到发烧友的欢迎,让外置SACD(DSD)解码成为可能,让 dCS 在专业与家用两端同时成为“参考级”代名词。2007年起,Scarlatti、Paganini、Puccini三大系列采用统一机箱与可换板卡,用户只需刷固件、升级主板就能让老机器保持最新性能;2012年发布的Vivaldi四件套再把Ring DAC架构推进到5bit/2.822 MHz升频、32bit信号处理,并引入10 MHz主时钟,至今仍是数字音源的“天花板”。

▲ 机身更大、操作方式更多的dCS LINA DAC X 丽娜X数模转换器

机身更大、操作方式更多

尽管音质登峰造极,dCS的产品的价格也让很多入门玩家望而却步,为了让更多玩家能够用上dCS的产品,2022年dCS推出了LINA系列桌面三件套,包含LINA Network DAC 串流解码器、Master Clock主时钟及Headphone Amplifier耳机放大器,让发烧友看到dCS做桌面系统同样素质了得。而在LINA Network DAC的基础上,dCS进一步扩展思维,拓展其用户群体,推出升级版LINA DAC X 换上份量十足的全尺寸机身,重量则接近翻倍至14kg(LINA Network DAC为7.4kg)。机箱主体部分采用原件航天级铝砖,配合5轴CNC计算机数控车床挖空生产,为变压器建造独立舱室,提供优越抗震和散热效能,对内对外都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使LINA DAC X声音更干净。

▲ 机箱主体部份采用原件航天级铝砖制造,精细且有质感

LINA DAC X内置数字音量控制,可直接连接有源音箱或后级放大器。机身左侧保留了LINA Network DAC的屏幕和触摸键的同时,机身右侧增加了音量旋钮,并配备了遥控器,再加上手机app的流媒体播放界面,轻松融入任何Hi-Fi音响系统中。而LINA DAC X的宽度恰好是LINA Network DAC的两倍,所以它和LINA Master Clock、Headphone Amplifier叠放在一起也是刚刚好,发烧友在桌面上使用LINA Network DAC组成LINA三件套也很适合。LINA DAC X的定位并不是要取代LINA Network DAC,而是相对于更专注于桌面系统的LINA Network DAC,LINA DAC X有着更多样的操控方式和适用场景,让更多发烧友加入到dCS的用户群体中来。

▲ dCS LINA DAC X 触摸屏的显示界面

dCS招牌Ring DAC

LINA DAC X的主板和Vivaldi、Rossini等机器的主板上的器件几乎一样,有FPGA、双时钟、一样的Ring DAC数模转换器,还有流媒体播放部分。而dCS的工程师采用了柔性线路板折叠方式来将所有电路放置在相对小巧的机身之中,又能保证线路的纯净和结构的可靠性。Ring DAC是dCS完全自研的数模转换架构,兼具R-2R的线性度与Δ-Σ的低噪声优势,却没有它们的短板。Ring DAC以环形(ring)方式工作,每声道使用48组完全相同的电流源(锁存器 + 精密电阻),由 FPGA 控制的 复杂映射算法(Mapper)动态分配信号;每次转换不会重复使用同一组单元,而是“轮流上阵”,从而避免电阻老化或局部误差带来的非线性,将元件误差在时间轴上“平均化”,极大提升长期稳定性与一致性。由于电流源阵列精密匹配和算法平均化,Ring DAC的残余噪声远低于人耳可闻范围,且谐波失真极低。Ring DAC的核心由FPGA控制,意味着其映射算法、升频方式、滤波器类型等均可通过固件升级持续优化,而dCS为其产品提供了终身免费升级服务,让用户手上的LINE DAC X性能始终走在最前端。


丰富接口、丰富调音

虽然名称里带着“DAC”,LINA DAC X 不仅是一台解码器,还是一台完整的流媒体数字播放器,支持PCM最高24 bit/384 kHz和DSD128格式;支持TIDAL、Qobuz、Spotify、QQ音乐等主流服务,也兼容Roon Ready、Audirvana、JPLAY、UPnP与AirPlay 2,不过不支持蓝牙与Chromecast。接口方面包括USB typeA连接U盘、USB typeB连接电脑、同轴S/PDIF、75Ω BNC、2×AES/EBU、光纤Toslink及RJ45网线接口,模拟输出则有RCA和XLR平衡可供选择。附设的2组Power Link接口专为连接LINA系列其他成员而设。LINA DAC X 内含多项音质调节功能,包括专为重塑耳机音场而设的3种Crossfeed技术,多段式DXD/DSD×2升频切换,12组分别针对PCM、DSD而设的数字滤波,源于上级Vivaldi系列的自动切换双时钟讯号输入技术,还提供4种不同输出电压,以适应不同的搭配器材。

▲ dCS LINA DAC X 背面右侧丰富的接口

试听感受

▲ 试听现场为香港尖沙咀美丽华广场的 HiFi Gallery 影音科技陈列室,以 dCS LINA DAC X 为音源,搭配 Constellation Inspiration 2 前后级和 Wilson Audio Sasha V 落地音箱

试听是在香港尖沙咀美丽华广场的HiFi Gallery 影音科技陈列室进行,以dCS LINA DAC X 为音源,搭配Constellation Inspiration 2前后级和Wilson Audio Sasha V落地音箱,超过80万元的组合,足以听出“真实”与“壮丽”了。试听过程中我使用dCS Mosaic操控软件通过无线操控LINA DAC X的播放,将LINA DAC X中时钟与升频数值调至最高,感受最细腻最高清的数字音频。先以大植英次的《罗马松树》开场。一开声就把舞台的“景深”拉到音乐厅最后一排,有一种从远处渐渐凯旋而归的立体感和庄重感。背景十分干净,声音像一面空气墙缓缓推进,随后铜管齐奏,能量从舞台深处层层迸发,像光柱一样穿过观众席。每一声定音鼓都砸出实体感,鼓皮回弹的空气流动在胸腔共振,绝无任何压缩或毛边。铜管光辉灿烂,却毫不刺耳。到了后半段的终极爆发,整个声场像被拉大到180°,铜管、弦乐、打击乐分成三排,仿佛置身罗马古道的实景,阳光与尘土都触手可及。

Diana Damrau 的《魔笛》夜后咏叹调响起,人声稳稳地悬在舞台中央,毫不抢频,却与乐队保持着干净的距离。高音的花腔快速而清晰,每一粒音符都像被轻轻抛光,亮而不刺,圆滑地连成一条线。她的呼吸和轻微的走动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位置随着脚步前后左右地细移,层次分明;听感上仿佛坐在第七排正中,微微抬头即可追随她的移动。乐队在后方铺陈,弦乐轻柔而透明,铜管点缀得恰到好处,整个空间没有压迫感,只有恰到好处的临场感与从容。《Spanish Harlem》一开声,Rebecca Pidgeon就站在离我不到两步远的位置,嗓音带着一点暖而轻的颗粒感,几乎能感到她换气时微微掀动的气流。伴奏被推到舞台深处,远远地衬在后方。人声与乐队之间划出一条清晰而宽阔的距离;我可以轻松地把注意力落在她舌尖轻轻弹出的“s”音,低频在远处稳稳地铺陈,微微的震动暖在心头。

听Thomas Zehetmair的《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No.24》,弓弦咬合的“啵”像高速摄影里飞溅的松香碎屑;琴腔的木味混着马尾摩擦的纤维感一并涌出。乐手每一次拉弓、每一次能量骤收骤放的微动态生动呈现,泛音像一圈圈水波纹,从琴的位置向外扩散,自然消散没有收到任何阻挡。而在Taylor Swift的《Snow on the Beach》里,我尝试寻找躲藏在和声中Lana Del Rey的声音。整首歌里她只以极轻的气声、拉长的高音尾或微弱的和声出现,但即使如此,我也能识别出她那鲜明的个性的低沉的嗓音。我就像找到了宝藏一般,反复聆听这首歌,一次次的欣赏其中的层次感和“躲”在深处的Lana Del Rey,动听而饶有趣味。此时我想,这便是欣赏音乐的乐趣,这便是音乐原本该有的样子。


总结

作为dCS价格较平易近人的LINA系列中的新成员,LINA DAC X 丽娜X串流解码器为发烧友多提供了一种选择,相对于偏桌面的LINA Network DAC,LINA DAC X的操控和全尺寸机身更适合传统Hi-Fi系统,但它尺寸依然与LINA时钟+耳放配合得刚刚好,触控屏也适合桌面使用,表现出dCS的匠心独运。LINA DAC X的音质自然是相当好,这甚至是无需争议的部分,而其内置数播、解码、流媒体功能,内置音量控制,如此功能多面手,能够融入各式各样的搭配和使用场景,再加上dCS的终身升级服务,真叫人难以拒绝。

浏览 5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