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人生 | 音响之路(八十)
原作者: 西电标

印度这个国家很好玩,表面上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与美国的结构很像,他是个联邦,由各个有独立小政府的州联合而成,有利益时,各个州能争个你死我活,有难时,就是田鸡过河各顾各。 基本上就是一盘散沙,由于印度本身民族太多,语言就有一千多种,各邦人基本是鸡同鸭讲,生活习惯也是五花八门,最大的问题是印度人的阶级分明,按种姓分级,每一级都不能相互接触,下一层也没任何机会进行阶层跃升。
第一层婆罗门:是最高级别的种姓,代表着天神的嘴巴。他们主要负责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并享有特权,无需纳税。
第二层刹帝利:代表着天神的手。他们掌握军事和行政贵族,负责控制印度的军事、行政和赋税,并在对外战争中担任军官。
第三层是吠舍:象征着天神的大腿。他们是印度教的中间阶层,包括商人、农民、手工业者,属小资产劳动群体。
第四层叫首佗罗:他们是印度教中最繁重劳动力阶层,主要从事农业、渔业、畜牧业等劳动工作,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军队中的士兵都来自第三第四层。
第五层叫不可接触者(Untouchables):是最低劣的社会阶层,通常是指清洁工、垃圾清理工等从事肮脏工作的人群,他们的地位下贱,甚至不能与其他社会阶层饮同一口井的水。这个阶层有一到二亿人口,属最古老的印度原住民,在印度像是行尸走肉一样的活着。
现在唯一凝聚全国的核心就是姓种制的印度教,但底层种姓为了摆脱种姓的压迫,不少人改信了佛教。在没与外族斗争的时候,这种种姓方式统治的国家,是会有比长久的安稳。一但需要团结全国力量对抗外族时,种姓制的缺点就暴露无遗。

你军官全是刹帝利,出国受过欧美高等教育,是印度人中的精英阶层,平时军官们高高在上,对全是吠舍与首佗罗的士兵阶层是各种看不起,什么与士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的事情是不可能有的,打贏领头功,打输还要底层士兵背着跑路。而底层士兵呢?本身参军就是为了吃皇粮的,大家都清楚,无论你多努力,你首佗罗想升级到能命令刹帝利的官职?那机会是几乎为零的。很多底层士兵来自不同民族,不同的邦,没有共同的民族自豪感,什么舍身取义,杀身成仁,听都没听说过,历史故事中的印度英雄,都是婆罗门与刹帝利,绝对没吠舍与首佗罗什么事,当士兵就是来混饭吃混日子的,碰到软柿子就去打几下,打得赢就打,遇到硬仗就先逃为敬。反正打输了,只要印度人内心觉得贏了,那还是赢了。所以输赢并不重要,反正对外宣传的都是赢。就像最近印巴空战,明明被小巴打下了三架阵风,却打死不认,反正印度阵风战机打死都不会再飞去打巴基斯坦了,法国想去印度查一下,印度不准查,阵风的几亿尾款也不结了,后面订的四十多架阵风,估计也是不买了。之后丧事喜办,向全球派出胜利宣传团,到各国去告诉人家,印巴空战,印度赢麻了,击落了巴基斯坦8架F16,美国佬也懵了,巴基斯坦能飞的F16也只有6架,还被美国远程锁机了,不能起飞,你阿三是怎么打下来的?

虽然散装的三哥脑回路有点问题,但撇开五常这些第一梯队,阿三的整体科研实力还是遥遥领先其它第三世界国家,即使沙特这样的大富豪,要比比独立的科研水平,还是在阿三之下,毕竟印度刹帝利与婆罗门两大高种姓,还是受到良好的西方教育,很多都是去欧美发达国家留学而回国的精英,所以印度在各大先进的科技领域都能插上一腿,印度产重型坦克也能跑出几十公里才趴窝,国产战机不能打也能飞上天,中型航母开出海还能浮着,太空火箭也能偶送点卫星上天。虽然高种姓印度精英也颇有才华,但奈何与低种姓间长期缺少平等交流,出现问题时,下层较难准确传达到高层,更难与高层共同攻关克服难题,加上低种姓长期难缺少跃升阶层的机会,养成了摸鱼习惯,能混过去就混过去,所以即使高种姓精英再利害,下层干活的低种姓执行力差,即使有再先进的设计,都给下层整成了四不象。就如前段时间一哥们买了一对西电顶级喇叭,价格高达三十多万,对,你没看错,一对裸喇叭价就高达三十万元,不过虽然是很贵,但音质绝对对得起价格,在我处试听时是天籁之音,但他拿回家后一听,说声音完全不对,非常难听,不禁心中大感好奇,要什么样的系统,才能把一对顶级西电喇叭,玩出珠江牌喇叭的效果?去到他家一听,真的听得你头晕目眩,现场那声音拖沓混乱,定位不清晰,质感与细节全无。去到他家一看,CD是某名牌味精机,胆机是一用日本近代零件焊的土炮,线材是台湾某不知名的音响师傅手搓产品,音响室空间比例很好,但四周却是空空荡荡只有四面光墙。这样的搭配,好声机率为零。后来,为了不埋没这对绝世好喇叭,我还是使尽浑身解数,帮他买扩散板,带几台原装西电牛功放去他家试听,帮他买顶级CD系统,用高级西电音响线换掉他的那些低档音响线,声音终于上了几个台阶。很明显,即使是婆罗门级的顶级古董喇叭,如果侍候它的是一堆吠舍级的功放与CD还有首陀罗线材,那这套系统能放出好声的机率为零。

那怎样去确认你拥有的古董音响是那个婆罗门还是刹帝利还是吠舍呢?这个其实也是不难,有些东西,一但你开始留意学习怎样分析它的档次,那你很容易就找到规律。普通人的思维总是认为科技一直在进步,所有产品都是日新月异的改良得更好,当然,对很多“新兴产品”来说,这是事实,很多以前没有,现在才有的新科技产品,会随科技的进步推陈出新,各项指标与质量都突飞猛进。但是,有很多艺术类经典产品,反而随着科技进步,质量变得越来越差。这些艺术类的产品,无非是因科学进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产量更大,更加廉价化,人人都买得起而已。在古代,像丝绸,古代中国的达官贵人日常穿着,都是高级的丝绸衣服,从中国西汉时期,张骞打通了西安到河西走廊,经新彊,中亚,西亚,驮运了大量丝绸到欧洲,价格之高,也是只有欧洲皇室贵族才能穿得起。直至今天依然价值不菲,丝绸用了二千多年来证明,丝绸就是质量最高档的衣料,它就是婆罗门级的衣料。而验证丝绸的就是时间,即使人类科技飞速发展,但老古董丝绸依然是顶级衣料。同样,古董音响也可以用时间来验证,音响是西电公司二十年代末发明出来,到三十年代中期被美国反垄断法第一次支解分离了,三十年代中期之后,其它音响品牌开始各立山头,那二十年后期到三十年代末期就是音响元年,这七八年时间内的品牌可不少,主要包括西电,JENSEN,RCA,GE,兰辛,德国电影之声,蔡斯,西门子。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大量欧洲资本涌入了美国,得益于为欧洲各国生产大量军工物资,让美国一下子赚到富得流油,从负债累累变成大富翁,而一战之后欧洲不再需要军工产品,又让大量美国工人失业,无数军工企业倒闭,但电子管放大技术的突破,让有声电影市场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巨大的市场需求拉动电子管工业,喇叭工业的飞速发展,美国大量无处投资的资金涌入了音响行业,估计人类音响市场,再没有像这个时期能吸引到那么多资金投资了,而且这个时期的音响绝大部分都是为专业领域而设计制造,服务于电影院,歌剧院,有线广播,录音室,火车站等公共地方播音响等。由于买这类音响的都是大型企业,都能出得起高价,各大品牌自然能不受成本的限制,无所不用其极去制造音响,并聘请音乐家与演奏家去作听音团队,由于这个时代,古典音乐与歌剧等依然是普罗大众喜欢的音乐,每个普通人都是听着古典音乐长大的,民众听古典音乐水平非常高,所以这个时期的音响重播古典音乐的水平最高,制造成本也最重,这个时代的胆机以直热三极管为主,如果你有心找找三十年代的300B电子管就知道,动不动就几万元以上一只。这个时代的喇叭无论高音,中音,低音,绝大部分是励磁喇叭,这个时代大品牌的喇叭与号角也动辄十几万一对,像兰辛的284中音,即使表面又旧又残,只要状态好,基本都要二十多万一对,是音响界妥妥的婆罗门级别(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