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香港流行音乐“词坛圣手”卢国沾先生(三)卢国沾词作的主要特点
- 缅怀香港流行音乐“词坛圣手”卢国沾先生(一)人生如梦,悲欢如歌
- 缅怀香港流行音乐“词坛圣手”卢国沾先生(二)从内地到香江,从名校到乐坛
- 缅怀香港流行音乐“词坛圣手”卢国沾先生(三)卢国沾词作的主要特点
原作者: 马凤钖

(一)历史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如果说黄霑的词作建构侧重江湖,那么卢国沾的词作建构则侧重历史。

1、英气逼人、气势如虹如《少女慈禧》。《少女慈禧》是1983年香港亚洲电视拍摄的历史人物电视剧,被称为“正说慈禧第一剧”,同名主题曲由钟肇峰作曲、卢国沾填词、柳影虹原唱,收录于1984年宝丽金唱片公司柳影虹同名专辑。这首歌词最大的特点,是从结构上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巾帼历次胜男儿,男女代代对峙”来强化男女对比,通过“当初也曾经想过,孱孱弱质难展翅”来强化慈禧少女时期的柔弱到后来掌控权力后果断强势的强弱对比;通过“临政唐朝武氏,问两者相比较何所似”来强化武则天与慈禧的对比;以“凤居高处玉龙失意”来凸显凤(慈禧)的得意和骄傲与龙(皇帝)的失权失势失意,将少女慈禧的形象非常清晰的活生生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从叙事上,“曾否推测过明天举世,重由弱质再把持”“曾记否几许往事,凤居高处玉龙失意”,以旁述兼自述结合的角度,用反问兼议论的方式,将事实摆在听众面前,来突出慈禧本身也未想过,有一天能像今天那样可以权倾一世、号令八方,可以“坐在帘后细把凤声转,屠龙正是她下旨”,如此霸气豪横。整首词表达方式非常特别,也非常奏效,让人眼前一亮、神采飞扬,印象深刻。可以说,在灿若繁星的香港流行曲歌词中,像《少女慈禧》这样采用如此多的修辞表达手法,如此角度、如此婉转而又如此肯定的表述,短短数行字句便如此清晰形象地将历史人物呈现眼前,实属不多见,没有深厚的文字和文学功底,没有对历史人物真知灼见、深刻独到的见解,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的。而且整首歌词几乎看不到有起承转合的词语,但意思上句句承上启下,逻辑严密,浑然一体,具有强烈的文学性、历史性与逻辑性。

2、霸气、豪气、王气如《秦始皇》。《秦始皇》是亚洲电视1986年播出的历史古装剧集,同名主题曲由关圣佑作曲、卢国沾填词,罗嘉良原唱,收录于1986年EMI唱片公司罗嘉良同名专辑。卢国沾自述,歌词完成时间只有两天,“入魔境界”是其为秦始皇描绘的造型,认为他的心态定必这样,如非这样,任何描述都不能神似。几经修改,完稿当晚,卢国沾心情奇好,跑去录音室,听罗嘉良录歌,说一则为防有事,需要临时改词,二则想去接受人家的赞赏,因为心甜心醉,自觉写了一首很称心的歌词。但卢国沾也有可惜,说是唱片监制决定不加进“大地在我脚下,哈!国计掌于手中,哈!”那几个气傲的“哈”,卢国沾却非常自信,说这无损其在词里努力灌注的“横霸” 感。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词:
“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一出声便是高高在上、傲视群雄,卢国沾以“大地在我脚下”意指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以“国计掌于手中”意指其“不顾民生”,以“哪个再敢多说话”意指其“封绝清议”。“卢词”(我们可以把卢国沾的词作用这个专有名词来表述)擅长从事实中提炼意象,但又有所指,故唱来既上了一个层次,又有事实依据,以坐实务虚的手法,简单直接地展现了秦始皇掌控天下的威严和统治力。他站在权力的巅峰,俯瞰众生,不允许任何人对他的权威有丝毫的质疑和挑战,这种强大的气场和唯我独尊的态度尽显霸气;“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对自己成就的高度自豪和骄傲,进一步强化了歌词中的霸气感。这当中的气概,实在是舍我其谁?!“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全词以第一人称,用秦始皇的视角,站在历史的高度,俯瞰着自己打下的江山,体现出一种气吞山河的豪气;“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体现的是无畏的精神,让人心生敬畏;“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充分体现了歌词的豪气以及与生俱来特有的帝王威严,使整首词充满了王气。笔者对这首词赞赏有加,一经听到,无从自拔,简直是空前绝后、“刻骨铭心”、终身难忘。香港流行曲,乃至华语流行曲可能再无如此横霸豪气的歌词了。
(二)武侠小说故事营造荡气回肠,人物塑造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卢国沾自己也曾承认,其对武侠剧人物的塑造得心应手、运用自如、驾轻就熟,不仅如此,笔者认为还刻骨铭心、深入人心。

1、荡气回肠、悲壮迷茫无奈如《决战前夕》。《陆小凤》是TVB改编自古龙小说于1976年播出的武侠电视剧,插曲《决战前夕》由顾嘉辉作曲、卢国沾填词、郑少秋原唱,收录于香港娱乐唱片公司《陆小凤》同名专辑。写的是叶孤城决斗西门吹雪,两人俱是一时瑜亮,不如谁高谁低,西门吹雪有妻有儿,这词便写他决战前夕的心情,卢国沾如是说。
“命运不得我挑选,前途生死自己难断,茫茫沧海身不知处,落叶归根是家园,人如沧海柳叶船,离群隐居自己情愿,前途偏偏多挑战,若问吉凶我亦难判断”,什么叫迷茫?模糊不清、迷惑茫然、神情恍惚是也,难道不是吗?命运没得挑选,吉凶自然难辨,离群隐居、人如漂泊在沧海的柳叶船,随风飘荡,不能自己,前途生死自然难判断。什么叫无奈?不正是没有办法了,无计可施了吗?但这样还不够,因为“人虽死,情不断,无意赴黄泉”,而且“男儿天职保家眷,儿啼妻哭内心撩乱,难寻进退失方寸”,何其无奈?极限的,还是歌词营造的形势“决战前夕”,面对决战,前途凶险,后有家眷,但仍要迎难而上,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难道不悲壮吗?可以说,卢国沾将人的迷茫、无奈以至悲壮的矛盾,内心无比痛苦的具像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卢国沾自述,至1977年其作品已甚多,但其实没多少是自己钟爱的,原因一是技巧不够纯熟,二是对歌词定稿没有话事权,但1977年其已在TVB任中层领导监制,有一定脸面,便“乘机把自己要求的写进歌词里”,于是就写了这首《决战前夕》。《陆小凤》唱片1978年面世,但卢国沾1977年末已过档佳视,于是其在TVB十年的“遗作”包括《小李飞刀》《鲜花满月楼》《愿君心记取》成了留在无线电视台的“遗产”。卢国沾说,这首《陆小凤》插曲《决战前夕》胜主题曲多倍,“真是一字一泪,愈写愈凄凉,胜在情真,令我至今不能忘。心底下,选它为最爱的歌词之一,岂是无因?”笔者认为,写悲壮迷茫无奈的歌词,已很难出《决战前夕》其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卢词”的其中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以矛盾入词,擅长矛盾铺陈和展现。

2、慨叹唏嘘如《小李飞刀》。1978年,TVB开播古龙原著小说电视剧《小李飞刀》,在物质相对匮乏、精神娱乐相对较少的那个年代,一时万人空巷、洛阳纸贵。其同名主题曲《小李飞刀》由顾嘉辉作曲、卢国沾填词,收录于娱乐唱片公司罗文的同名专辑,经由罗文的倾情演唱伴随剧集一夜唱遍大江南北。“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这句歌词自问世至今,已不仅仅是一句“歌词”了,更是超越“歌词”成了所有男人的“隐痛”。“难得”一词,极其精彩地体现了这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受,既要又要的矛盾,这种情感纠葛与命运磨难的形象,通常符合传统武侠中对大侠精神特质的塑造。“流水滔滔斩不断,情丝百结冲不破”“心底更是难过”“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等词句,形式上,有对仗、有不对仗,就像卢国沾所说,像诗又不是诗,像词又不是词,讲到底可能就是卢国沾说的那一种未被命名的新文体,至于是什么,我们不必追究,认为好就行。歌词将主人公深陷感情困境、无法自拔的愁苦展现得淋漓尽致,全词描绘的主角看似豪情,但依然无法摆脱 “无情刀永不知错,无缘分只叹奈何”的人生悲剧,最后的注脚:相识注定成大错,成为当今“有缘无分”“没有结果的一些感情”最贴切的解释,令人拍案叫绝。事实上,《小李飞刀》主题曲旋律有两首歌词,一曰《小李飞刀》,二曰《刀光泪影》,同为卢国沾填词、罗文演唱,均收录于罗文《小李飞刀》专辑,即使卢国沾一再强调《小李飞刀》只是“草稿” “不明白好在哪里”“一旦记起《刀光泪影》,心里都不免有些难过”,但事实很明显,《小李飞刀》同名主题曲更能得到大众的青睐。事实也说明,大众的审美有其内在逻辑,不以词曲作者的意志转移。正如黄霑曾说的,大众的审美水平参差不齐,但不知道他们是如何不约而同判定哪一首流行曲是好的。

3、傲气如“天字双雄”《天蚕变》《天龙诀》。可曾记否,当年万人空巷、拖儿带女、爬墙站凳争看《天蚕变》《天龙诀》的场景?《天蚕变》是丽的电视1979年播出的连续剧,是香港电视史上首部由剧本改编成小说的长篇武侠电视剧,也是丽的电视武侠经典及重播次数最多的剧集之一,同年推出续集《天龙诀》,成了丽的电视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天字双雄”剧集。

《天蚕变》全曲的特点,是旋律较短,且大量采用相近的音符,卢国沾因应这个特点,几乎整首歌词均采用五字排比,突出节奏的气势。全词以第一人称直述,“独自在山坡”却不怕“命运在冷笑”,甚至“浮云发出警告”,但“我高视阔步”;“虽知此山头猛虎满布”,而且“早知代价高”,但“茧中天蚕,必须破笼牢,一生称英雄,永不信命数”,就是要“抹去了眼泪,再与天比高”。歌词伴随乐韵正气凛然,侠气激荡,在那个武侠小说盛行的年代,主题曲音乐一响起,简直个个恨不得变身剧中主角,只身走江湖,行侠仗义、除暴安良。
同样,“风寒寻雪路”“苍松送稀客”“朝辞磨剑石”“轻提我宝剑”,卢国沾因应《天龙诀》的旋律,连续用了四个排比句,强调“不知崎岖”和“不加顾虑”,然后“轻提宝剑”跃上“千里驹”,结果引来路人“到处惶恐争探问,问我是谁”,然而麻雀焉知鸿鹄之志,即使“英雄流血汗,不轻溅泪”,即使“天边有星,伸手要采,那怕极疲累”,因为其远大志向是“远近河岳请你记住,江山归我取”,我们能感受到一种英雄的坚毅和果敢,体现出人物的英勇气质,这种英气是武侠世界中侠客所必备的品质。主人公勇往直前对江山的渴望和掌控天下的雄心壮志,有一种舍我其谁的王者风范,既“傲”又“霸”。
若干年后,卢国沾在《有些境界是不可能再写得到》一文中说道:“写‘霸气’的歌词,实在是我的拿手好戏,可是已有四年不写了。这是我写了《天龙诀》之后,不想再写;因为写过几首,发觉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在‘霸气’这个题材上,写得好过《天龙诀》”,“并非我自鸣得意,我那阵子的狂态,今日无论怎样都努力不出来。实在内心的诚意还巨大,但是感情较以往复杂了。结果我试写过《天龙诀》的另一版本,发觉措词用字大为逊色,真是有些气煞。起码在现阶段而言,我实在无法做到”(《卢国沾词评选》黄志华编著)。事实是,《天龙诀》成词时间是1979年,而《秦始皇》成词于1985年,卢国沾的论述未必在《秦始皇》之后,恰恰相反,要论歌词的霸气,非《秦始皇》莫属。

4、一往无前、视死如归如《再向虎山行》。《再向虎山行》是亚洲电视1983年播出的武打电视剧杰作,剧集本身及其主题曲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同名主题曲由黎小田作曲、卢国沾填词、徐小明原唱,收录于徐小明同名专辑。卢国沾说:“李兆熊、徐小明双双回朝主政,我知道这消息,着实替他们高兴。后来徐小明监制了《再向虎山行》,是他回朝主政的第一炮,要我写主题曲的词。于我而言,这曲来得正好,于是豪情大发,借题发挥,写了一首既是祝颂,也为他们打气的词”“纯写个人心怀,自己特别喜欢”。“平生勇猛怎会轻就范,如今再上虎山,人皆惊呼人皆赞叹,人谓满身是胆”,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个英勇无畏、豪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但莫问此去那时还,分离难说短暂,若日后大家再见面,必回赠一双虎眼”等词句,仿佛看到了主人公那坚定的眼神,一往无前的坚定气质。虽然歌词每个文字都认识,但到自己写时却做不到如此组合,用一句诗来说,那就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家国情怀与爱国情操的表达情真意切

1、《大地恩情》字字血泪。《大地恩情》是丽的电视1980年由李兆熊、徐小明执导的古装传奇电视剧,同名主题曲由黎小田作曲、卢国沾填词、关正杰原唱,收录于关正杰同名专辑。卢国沾说:“《大地恩情》这首词,于我而言,是一字一泪。虽然是为一部同名长篇电视剧的主题曲而写,但骨子里是写我二十多年里的怨叹。词里每一段每一句,源于肺腑、是内心怨愤忽然裂个缺口,让它爆射而出。笔下这块‘大地’,是我家乡潮连。‘大地倚在河畔’一句,是我刻意要写的。词里的‘恩情’,是我母爱。‘别我乡里时,眼泪一串湿衣衫’,是我由于当日没有哭过,甚至没讲过再见而对自己责骂嘲笑。正因别离,别后二十多年不相见,于是有‘抑愤郁心间’,是我对时代的无声控诉和不满。接着是‘若有轻舟强渡,有朝必定再返’,讲处境为难、有心无力。‘轻舟’句指我回乡必须渡江,‘强’是指潜意识里想做,于是誓愿‘必定再返’,但是知道归期难卜,只盼‘有朝’,不知何年。词写到这里,我掷笔,已写不下去。一句‘必定再返’,是我此生唯一憾事,是二十多年心愿,因此那个晚上,辗转低回,悲恸之情难以形容。直至情绪平复,便把适才感怀,再填‘水涨,水退,难免起落数番’。笔锋直骂这个时代,意图为我抛下母亲的自责自咎开脱。想说:‘无可奈何呀,不是么?’也隐然希望家中老人能够明白:这不尽是我的错。‘梦里依稀满地青翠’是我童年故乡风物的忆述。二十多年后的圣诞节我终于回乡,还能说流畅的乡音,可见我记住了多少乡情。‘但我鬓上已斑斑’,只是我当日写词时,不幸言中的。今日头上斑白几处,再也藏不住了。于是,以后凡有人问我:‘哪首词你最喜欢?’我必说是这首我的‘时代’曲。”笔者甚是欣赏这首歌,剧情的乡土气息、家国情怀契合了词作者的亲身经历。我们可能永远不能完全知晓,当时的香港流行曲歌词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这样的故事。动人的故事,深厚的文字功底,加上恰当的表达技巧,这样的歌曲,无论是那个时代,能不感染人吗?后来,卢国沾在《有些境界是不可能再写得到》一文中说:“写‘乡土’感情,我也不想。也是为了《大地恩情》之后,我连写几首,都不成功”。可见,卢国沾写《大地恩情》歌词用情之深、难度之大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卢词”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感情细致入微,动人心魄。

2、《大侠霍元甲》句句赤诚。《大侠霍元甲》是丽的电视1981年播出的古装武打剧集,讲述霍元甲以民族大义为重,创建“精武体育会”,致力中华武术界团结,抗击外辱、为民争气、为国雪耻的故事。同年,EMI唱片公司推出了这张唱片,人们习惯称为《大侠霍元甲》。1983年率先被广东电视台引进,1984年中央电视台安排在黄金时间播出,成为国内引进的香港第一部电视剧集,一时盛况空前,迅速在全国各地掀起武侠文化热潮和学习粤语的热潮。
卢国沾说:“一九八0年,丽的电视开拍武侠剧《大侠霍元甲》,找我写主题曲的词。真有此人?我怀疑地问,徐小明表示不清楚。写词时,我都不知从何角度下笔,硬桥硬马的剧情,要有唤醒中国人爱国、抵拒外侮的感情,歌词难免口号式,于是引用了‘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作为歌词的开头。”《大侠霍元甲》急速的排比式节奏,强烈的紧迫感,排山倒海般的曲调让人自然而然感受到“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江山秀丽叠彩峰岭”的祖国大好河山正受“强盗侵入”,又自然而然激发人们“要致力国家中兴”的豪情壮志。《大侠霍元甲》热播至今已40多年,而同名主题曲(又名《万里长城永不倒》)早已深入民心,成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救国图强精神的生动写照,其铿锵有力的曲调,使人热血沸腾、奋发向上,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甚至成为了小学生的“口水歌”。《万里长城永不倒》于2019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推荐入选“100首爱国歌曲”,被新时代国际电视节推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国十佳电视金曲”。一首时代曲、一张大碟能有如此成就,绝非易事。
黄志华在《香港词人系列-卢国沾》评论《大侠霍元甲》这首主题曲,“不太像一般武侠剧的歌曲,它根本就是一首抒发家国情怀的词作!”并透露当年卢国沾为《好时代杂志》执笔,那个谈其自己词作的专栏后来更名为“词中有誓”,文章谈的仍是他词中寓寄的心声!因此黄志华以“词中有誓、少年傲气(心声)”来形容卢国沾,称其歌词创作中有甚多自我心声,这是他词作的一大特色。与其同期的著名填词人如黄霑、郑国江、黎彼得,都较少写这种“少年傲气”。很自然地,卢国沾写起这一类歌词,亦多带自己的少年心声。黄志华遗憾自卢国沾之后,填词人的“明星”味日减,常常只能安于“代言”的本分。事实上,没有思想、没有感情、没有心声的作品,又怎会教人感动、教人共鸣?而从这些歌曲的旋律及词意来看,至少可以看出词曲作者的心境大义凛然及宁静舒泰,更能折射当时香港社会人心纯净、一尘不染和纯朴的爱国情操。
此外,卢国沾所填《陈真》主题曲《大号是中华》歌词“黄炎传万代,为家邦为了你,血中那分特质,世代留下”,《霍东阁》主题曲《好小子》歌词“好小子,这是你家国仇,好小子,你莫再躲背后”,都写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屹立不倒的特质,同样脍炙人口,让人热血沸腾。

(四)平凡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 诠释跃然纸上、如见其人
卢国沾与郑国江有所不同,他不太喜欢直接地写哲理,而是寓事于理。

1、《变色龙》,1978年丽的电视剧《变色龙》的主题曲,由黎小田作曲、卢国沾填词、关正杰原唱,收录于关正杰同名专辑。歌词第一句已开宗明义:“人生与命运,原是一天百变,成败就如一个转面,莫记当年”,写的就是人生与命运永远在变,而卢国沾的说理,可以站得很高,却又带着悲凉无奈。“就算甘愿平淡过一生,或者迟早心中有悔,有日我欲语无言那现实何尝改变”,笔者推测,这其实是写卢国沾自己在电视台奋斗的经历与心境,不愿平淡过一生,因为这样迟早后悔,那唯有拼搏向上、奋发图强。“或者迟早心灰意冷,有日我若再回头,笑望着人寰转变”,卢国沾用了一个“或者”进行了转折,毕竟理想与现实不同,虽然不断奋斗,但可能终会心灰意冷,可能若干年后,自己能看透现实,笑望着后来者。卢国沾的词作,喜欢用“就算、或者”等词进行逻辑转折,来强化意思表达,达到词意层次分明、叙议结合的效果,充满哲思。整首词,矛盾写实、哲理深邃、用词直白、简洁精悍、沉郁动人,感染力强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卢词”的又一个突出特点,即善于起承转合。
2、《相对无言》,收录于1979年《天蚕变》专辑中。歌词写的是卢国沾与老同学的故事,1956年一个夏天傍晚,两人看着夕阳西下憧憬着未来,二十年后,这个老同学已在国际医学界新一代有点名气,后为其父奔丧,竟几乎没钱买机票回港,一别多年,第一面第一眼,竟无适当言语,离港那天晚上,两人讲起今日,吐了许多苦水,也再次举杯互祝前程万里,记住这件旧事,卢国沾写了这首《相对无言》。就这样一件平平无奇的旧事,初听第一感觉就是平白冷静,“朋友记得那天共你初初见面,谈到你的理想并祝他朝兑现,谁不知分开只有数年,共你相逢先感觉到两家亦在变”,将叙事带入歌词,不但要合韵,还要将故事交待清楚,简洁又要避免流水化,实属不易。然而,卢国沾笔下却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强大的叙事能力,寥寥数笔就把事件交待得清清楚楚。“讲起理想大家苦笑共对,说起往年共你相对无言,如今双方痛楚在于只顾实际,才令你我理想改变”,虽是叙事,但卢国沾是边叙边议,短短数句,既是总结也是评价,像是在跟老同学在闲谈。“朋友放声痛哭或者得到快乐,时间永不再返梦想不可再现,人一生匆匆三数十年,莫怨当年轻轻错失机会万遍”,不仅如此,卢国沾还摆事实讲道理,时间不再了,梦想也不可再现了,也莫怨当年错失机会了。“要若回头未必可再约定,你的往年未必胜目前,大家举杯痛饮大家一再互勉,期望你我运气转变”,既然如此,就既来之则安之,随遇而安,大家互勉期望运气好转吧。整首词情感表达真挚而自然,语言质朴无华,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却能直击人心,也许这就是“卢词”的最大特点。黄志华在《香港词人系列-卢国沾》一书中评价这首《相对无言》歌词说,“卢国沾的最大贡献,是这种‘赋情’笔法不仅用来写男女爱情,还用于抒写其他种种感情或情怀”,“一样可以曲折有层次地写出情感流程,强调‘人心境界’表达的层次性、有序性”。很多人都不约而同觉得以前的香港流行歌好听,不说其他的,单从现在反观当时的歌词,有不少带有人生哲理的题材,既有深度又有认可度,听来普通,论创作又谈何容易!
(五)兼具诗情画意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古有唐诗、宋词,今有港乐词作。唐诗宋词有着严格的韵律要求,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卢国沾的词作同样注重韵律,其歌词在演唱时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旋律感,易于传唱,这一点与唐诗宋词的韵律之美相契合。黄霑说:本来,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唐诗宋词元曲清剧,民国时代曲到香港流行音乐,能广泛流传,受到当时的人欣赏传诵,必然因为这些声音,触动了时人心弦,引起了共鸣,而且获得广泛回响。我们不妨看看下面几首“卢词”:

1、《鲜花满月楼》,1977年TVB电视剧《陆小凤》插曲,收录于香港娱乐唱片公司《陆小凤》专辑,由顾嘉辉作曲、卢国沾填词、张德兰原唱。全词意境优美,“春风到人间花开透,幽香四溢百花满月楼。秀丽百花相伴丝丝柳,无穷春光实难求”,描绘了一幅春天百花盛开、柳丝轻拂的优美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让人联想到唐诗宋词中对美好春光的描写,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2、《残梦》,收录于1979年《天龙诀》专辑中,黎小田作曲、卢国沾填词、关正杰原唱。古诗词常以梦入题,而卢国沾,像创作诗词一般,“远时象远山雾迷朦,千里雾飘送。如若梦境不相通,我枉有热情梦。谁在夜深苦追忆,眷恋半段残梦”,整首词,正如其自己说过的,“似诗非诗,似词非词”,却非常有古诗意。唐诗宋词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通过含蓄的表达让读者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卢国沾的一些作品也具有这种特点,用朦胧的意象表达出一种迷茫、失落的情感,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3、《雪中情》,同样收录于1979年《天蚕变》专辑中,后来被张国荣翻唱,收录于新艺宝唱片公司1989年《SALUTE》专辑中。可能是分属不同公司的缘故,卢国沾较少为张国荣填词,而《雪中情》是为数不多的几首之一。古诗词也常以雪入题,而卢国沾用“与你情如白雪,永远不染尘。你看见雪花飘时,我这里雪落更深。寒梅仍能傲雪,你更加胜别人。我看见雪花飘时,对你的爱种更深”,以雪为意象,将纯洁的爱情与雪的洁白无瑕相联系,如同唐诗宋词中经常用特定的意象来寄托情感,比如梅花象征高洁、明月寄托相思等。歌曲意境优美,歌词如诗如画,与张国荣温柔且富有感染力的嗓音相得益彰,给人一种空灵、纯净的感觉,仿佛置身于茫茫雪地之中,感受着那份真挚的情感。
卢国沾在《歌词的背后》说,一个香港少女在日本念书的时候,结识了一个曾留学法国的日本男子。他们开始恋爱,可是一开始便知道,这段感情不可能有好的结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结束了这段感情。女的为了这段没有结果的情缘,到三十多岁才成婚。卢国沾一直记住这故事,当时觉得是人间无可比拟的个人悲剧,因此写了这一首《雪中情》。卢国沾还强调,这词里的雪,象征这对异国情人的困境,也寄寓了对他们不幸的深切同情,这是“卢词”记录别人故事的一首杰作。
(六)爱情与缘分的表达独树一帜、意境高远
八十年代香港乐坛曾兴起过“无情不为词”的现象,卢国沾对此风气十分不满,在1983年发起了“非情歌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包括《前程锦绣》《梦想号黄包车》《堂吉诃德》等,但整体而言成效不大。虽然提出并实际践行了非情歌运动,但卢国沾本身对情歌词作的造诣却是独树一帜且意境深远。
1、《愿君心记取》,1977年TVB电视剧《陆小凤》插曲,收录于香港娱乐唱片公司《陆小凤》专辑,由顾嘉辉作曲、卢国沾填词、张德兰原唱。卢国沾说,这首词“因一宗家庭事件而产生”,原由是其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新闻课程学习四载“什么都学不到”,于是萌发“越洋学习”的念头,当其告知刚结婚一年半的卢太太时,卢太太虽同意,但滴着眼泪问“你去了,我怎办?”于是卢国沾决定放弃,但“在心里留下深沉的烙印”,还自称“这首词,倾注了很深的感情”。事实上,整首词情感表达浓烈且真挚,“既然君遭劫难难自救,我愿死生也伴随”“若要死愿双双死去”,在流行歌曲中,如此直白且强烈地表达生死与共的爱情并不多见,能让听众深刻感受到主人公对爱情的珍视和不顾一切的态度,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文辞简洁却意境深远,没有复杂的词汇和华丽的修饰,但却能准确传达出情感和意境;具有传统诗词的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增强了歌词的艺术感染力。例如 “侣”“随”“聚”等字在粤语中的发音,使得歌词在演唱时具有一种独特的音韵美感,让人听起来感觉非常舒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卢词”的又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取材于生活、寓事于理、以小见大。

2、《相识也是缘分》,由金流作曲、卢国沾填词、张德兰原唱,收录于1978年《张德兰之歌》首张个人专辑,后又重新录音,收录于张德兰《昨天我真爱你》专辑。卢国沾说写这词处于其迷信“缘分”的年代,“不问苍生问缘分,是我写这词那年所抱的人生态度”;其中最令卢国沾“自喜”的,是“谁又会料到每一段情,代价应该几高,每一个梦留下怨恨有几分,生于世上原是寄尘(风花雪月原是过日晨)”这几组字句,一来“觉得这三句已能概括人生的一切,也重组了我心里纷杂的思绪”,二来“因为这之前,我未在歌词里用过这些字眼”。整首词,以“缘分”贯穿始终,蕴含人生哲理,情感表达细腻且克制,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特别是“生于世上原是寄尘”一句,体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思考,增强了歌曲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此外,卢国沾为徐小凤作词的《谁又欠了谁》,同样是以“缘分”为题材的作品,对缘分进行深度思考,“缘呀缘,如何解释缘,是偶遇,还是个十世冤,还是隔世情今生再见面”“ 人能遇上总是有缘”,其实就是说不清、道不明,但短短几行歌词,又体现了结构的完整性和呼应性,如何看待“缘分”,结果是“谁又欠了谁,都不要忙乱,看缘分为你怎打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卢词”又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3、《找不着藉口》,1981年丽的电视剧《浴血太平山》插曲,收录于EMI唱片公司《叶振棠精选》大碟,黎小田作曲、卢国沾作词、叶振棠原唱。这又是一首以别人故事入词的优秀作品,高手出品往往是信手拈来便是佳作。卢国沾说,这首作品写的就是他念艺术的女同学,嫁给同行为妇,夫妇俩辗转多年从香港到新加坡,从事过各个行业,此前均未成功这次又搞一个三百万的大项目,卢国沾问“输了怎么办?”女同学告诉卢太太,她多次想离婚,又想过为孩子留着爸爸,但生活上又令她很累,“她需要籍口,加强自己的决心离开他”,如果计划泡汤便离婚。卢国沾深思不语,“内心为她难过”。卢国沾写爱情,手法上少有一厢情愿的浪漫甜蜜,往往用尖锐、睿智的笔触反思爱情背后人性的多变及挣扎;语言上善于用平白的直述来体现事物之间的矛盾、内心的独白与争斗:“沉默不说话,陪着你左右,亦知你难受,我心更重难受”,这样的白描写法颠覆了传统情歌一味重“情”的套路,而更在“境”的铺陈,“境”的无声压逼,可令“情”意泛滥,其手法实在高明!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卢词”的又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跳出传统歌词套路,自创特色。

4、《怎么开始》,引自日本中岛美雪的歌曲,由卢国沾填入中词,收录于1983年邓丽君《漫步人生路》专辑。卢国沾说,这首词写的其实是从报上看到的一个小场景,“一个男孩在百货公司门外公然下跪,声泪俱下,求背他站立的女孩子不要讲分手”。“可知道你苦我心也苦,到底我心境你最知”道出了女主角着实也是不忍。卢国沾自认为,写了千首情歌,较喜欢的只有数十,这首便是可以纳入其中“最”喜欢的行列,究竟卢国沾的情歌词作怎样才算是意境高远呢?其认为的浪漫并不是烛光晚餐、沙滩漫步、夕阳追逐,而是像这首词追求的那种境界:凄美;歌词所写“这一刻,便是我心里认为浪漫的一刻,假如他们坚持相爱下去,不顾一切,这便是最浪漫的凄美境界”“词里有我,所以我极喜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卢词”的又一个突出特点,不但“词中有我”且常常“词中有誓”。

5、《无可奉告》,由郭小霖作曲、卢国沾作词、何嘉丽原唱、郑丹瑞独白,收录于1988年SONY唱片公司何嘉丽《伤心酒店》专辑。卢国沾自述,这歌歌词少、独白多是最大特色,但有一定难度,必须写出男女主角的态度:一热,单方面追求女的,一冷,对爱情有观望。“我没有说不爱你,从未说不喜欢,但我不想只讲一句,无可奉告”表明了“观望”的态度。然后,还必须有“拒绝”之意、“为难”之情,也须讲理由。“时机未到”交代了理由,所以为难,“你追求的心愿,我心曾想配合,但我难照做”暗示男的太急进。独白部分也是卢国沾与郑丹瑞在录音室,现场对稿,几经修改最后确定的。整首词包括独白,不到300字,但里面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类似于当代的“微型小说”,而且这个故事矛盾复杂、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言生动形象、表达细腻,能达到这种表达高度,难道不是水平吗?我们常说以前的旧歌好听,但很少人知道究竟好听在那里,可能这就是原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卢词”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超强的叙事能力。

笔者认为,大部分的流行曲只停留在“口水歌”的层面,小部分达到雅俗共赏的水平,只有极少部分“臻至”文学作品的境界。上述罗列的词作只是“卢词”中比较符合笔者观点的其中几首,也只是集中在丽的电视创作的几首,远不能代表卢国沾全部词作的特点。“卢词”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形式多样,兼具文学性、文化性、思想性与现实性,还有待社会各界广泛研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