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肖斯塔科维奇(七) 第十号交响曲

原作者: 翊青

简介:在所有关于老肖的书籍与资料中,10号交响曲多被评价为老肖最好的作品之一。卡拉扬在1969年造访苏联的时候,选了10号在老肖面前演出,回到柏林后又录了一次10号,之后就没再碰过老肖其它作品,可见卡拉扬对肖10情有独 ...
听肖斯塔科维奇(七) 第十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在所有关于老肖的书籍与资料中,10号交响曲多被评价为老肖最好的作品之一。卡拉扬在1969年造访苏联的时候,选了10号在老肖面前演出,回到柏林后又录了一次10号,之后就没再碰过老肖其它作品,可见卡拉扬对肖10情有独钟的欣赏。俄国官方记载肖10起稿、完稿与首演皆在1953年,可是肖10的草稿上曾被发现部分素材上有老肖亲笔签的日期始于1946年。从肖10交响曲中,可以探索到老肖的音乐密码与老肖自身的秘密。
肖10一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中板(Moderato),老肖清楚标明第一乐章从头到尾都是中板,“发展部”还必需加快速度来稳定音乐的强度,太多录音呈现的却是慢板,就连老肖的儿子和老罗的录音也被拖慢了,很奇怪!(就像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很多指挥一碰到中板就会变成慢板!)。音乐一开始就是第一主题,弦乐低音部奏出两次上升的三连音。如此两组上升音符的结构也贯穿了整首交响曲,每个乐章的主题旋律几乎都是这种形式。第二主题由黑管独奏,听起来像是跛脚在跳华尔兹,老是快要跟不上又跟上了,老肖写这种要散不散的音乐非常在行,让人听起来像是这些音符都是偶然撞上而组成的旋律。这个旋律到后来由铜管厚重地再吹奏出来的时候,竟变为一层层黑暗与绝望的笼罩,直到无法继续承受的恐惧,简直是神来之笔!这个乐章的高潮点和第5、7、8号交响曲一样,模仿了柴四第一乐章,在“再现部”把第一主题的旋律以吃奶的力气“变向”地演奏出来(上升旋律改为下降),撕裂感、压迫感、极致感全部搅和在一起,到最后进入一种荣耀的呈现。注意黑管的主题旋律和圆号的主题变奏(特别是旋律方向的变换),就能发现老肖是如何地把音乐气氛做得变幻无穷!
第二乐章是恶毒、压迫、霸道的华尔兹舞曲,老肖在回忆录“见证”一书中提到,“第10交响曲描述的是斯大林,我是在斯大林死后写的,没有人猜得到这首交响曲是关于什么,它是关于斯大林和斯大林的时代。第二乐章是诙谐曲,是斯大林的音乐肖像。当然,里面还有很多其它的东西,但主要是斯大林”。老肖曾经被斯大林整得够呛,连之前的肖九要整一回斯大林。斯大林在肖10完稿前离世,真是替老肖捏了把冷汗,否则真不知道老肖又会面临什么样的官方迫害手段!它的主题旋律,依然是第一主题的“上升三连音”,有时候是主旋律,有时候是和弦,交替呈现。曲式结构是ABA。诠释上,它以快板的华尔兹舞曲描述斯大林,必须以非常快又紧凑的速度来演奏才能表现出斯大林的霸道、恶毒和压榨。可是演奏快又急凑的难度,让很多乐团都没办法做到,无法在标准的4分钟内结束,多是顶级乐团的录音才能听到该有的速度与霸道蛮横的味道。笔者曾经在网上看过BBC节庆,杜达梅尔指挥委内瑞拉青年交响乐团的肖十,它的第二乐章把急速、紧凑、邪恶,吞噬发挥的淋漓尽致,要不是亲眼所见,实在无法相信一个青年交响乐团可以做到,可惜它只有网上视频,没有发行CD。
第三乐章依然是诙谐曲,和马勒9一样,闪亮的华尔兹诙谐曲,接连一个滑稽的回旋曲(Rondo-Burlesque),然后再把它前后调换。这个乐章是描述老肖自己,老肖以他自己名字的德文缩写 D,S,C,H,转换成音符Re – ♭Mi – Do – Si,(德文D=Re,S =♭Mi,C =Do,H =Si),作为主题旋律的一部分,并且在第四乐章再度重现。主题旋律从“三音符上升走向”演变成反复的三连音,再加上Re – ♭Mi – Do – Si。在最高潮的地方弦乐不断反复强调Re – ♭Mi – Do – Si,非要把这4个音深深钉入乐章的最深处才罢休。
第四乐章一开始是行板(Andante),是整首交响曲唯一慢速度的段落,依照老肖标明的速度,应该比第一乐章一开始的中板(Moderato)还慢,如果第一乐章中板处理得太慢,这里再慢下来就会把整个乐章给拖垮,也是很多指挥家指肖十的败笔之处。乐章一开始是第一主题三连音的变奏,虽然还是三连音,可是走向有小许的改变(根音 – 根音 – 跳跃五度);第二主题是 (上升三连音X 2)+(下降三连音X 2);第三主题来自第二乐章“斯大林”,恶毒的旋律转变为欢喜节庆的旋律(为斯大林的往生而喜庆),就像火箭炮一样瞬间脱离地面直射天际,在空中爆开,火花绽放,庆祝斯大林往生,并且看到希望。音乐的发展不像前3个乐章有起承转合,它有一种让人无法预料的旋律出现,甚至是一种迷失感。不过它的结尾是老肖所有交响曲里面真正光明的结尾,虽然5号和7号的末乐章也是光明的,却没有这个乐章来的那么扎实和真实,它是唯独像贝五结尾一样有光亮的希望,光明从此在空中照耀大地的真喜乐。值得一提的是当弦乐在发展部一直紧凑地威胁逼近,直到代表老肖的四个音符Re – ♭Mi – Do – Si出现,紧接着是鈸敲出粉碎的声音,终止压迫,令人感觉是老肖战胜了邪恶与压榨的斯大林,粉碎了霸权,一脚将之践踏粉碎,在这里已经不再抽象,一切是那么得明显。
听肖斯塔科维奇(七) 第十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当然,斯大林死了以后的苏联并没有多大的改善,严重的政治与社会问题依然存在,所以10号交响曲之后,老肖的音乐几乎没有以光明的色彩结尾,老肖的曲风与内容转向另一个压抑的方向,也不再引用传统曲式结构,并大量使用人声。老肖在10号交响曲结束的同时,也为自己作第二阶段的作曲风格画上句号。
听肖斯塔科维奇(七) 第十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杨松斯 / 费城乐团
Jansons / Philadelphia Orchestra


杨松斯一共有3张肖十,一张是和阿姆斯特丹大会堂,一张和巴伐利亚广播,还有这一张和费城是最好的。杨松斯和巴伐利亚广播大多数的录音都属高水平,可是这张和费城的却意外地比巴伐利亚广播还好,也被EMI收集到杨松斯的整套老肖交响曲中。当初杨松斯和太米卡诺夫角逐列宁格勒爱乐指挥的位置到最后一轮,最后太米卡诺夫上位,杨松斯凭实力在欧洲也打出一番天下,或许是曾做过卡拉扬的徒弟,他的演绎都很有顺畅感,一听就必须把整首曲子听完,令人欲罢不能。
孔德拉申 / 莫斯科爱乐
Kondrashin / Moscow Philharmonic


孔德拉申指老肖的作品大多偏快,唯独肖10的速度非常地恰当,舒适。莫斯科爱乐的弦乐技巧高超,铜管音色独特的威胁感,整个乐团的魄力势不可挡,听到最后一个乐章几乎感觉到音响都要冒烟!
听肖斯塔科维奇(七) 第十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听肖斯塔科维奇(七) 第十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奥曼迪 / 费城乐团
Ormandy / Philadelphia Orchestra


很可惜这张录音没有得到它该有的重视和推广。第二乐章的狠劲,狠到要上来咬你一口的蛮横,第四乐章的压迫感到喜乐与光明的转变,是那么地精彩。虽然没有俄罗斯风味,可是却有一个一流乐团的高级水平,非常地不一样,在所有肖10的录音中是不可忽视的。
卡拉扬 / 柏林爱乐
Karajan / Berlin Philharmonic


卡拉扬的肖10有两个版本,第一张是1969年他带领柏林爱乐在莫斯科的现场。第二张是1981年他在德国录的,最初是模拟版,后来出了数码,模拟版最好听黑胶,不要听CD,不然现场感的质感会减少很多。肖10是老肖所有交响曲里卡拉扬唯一看得上的,唯一指挥过的。1981年的录音和演绎比1969年的好,魄力、厚度、诠释都更丰富,可以听出卡拉扬发挥了掌控乐团的实力,常常有万马奔腾的画面出现。
听肖斯塔科维奇(七) 第十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听肖斯塔科维奇(七) 第十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安塞尔 / 捷克爱乐
Ancerl / Czech Philharmonic


安塞尔指的肖10录制于1955, 肖10才刚完稿两年而已,完全想不到单声道的录音可以如此完美!说实话,这张肖10的演绎远远超过穆拉文斯基,激情、澎湃、大杀四方。第二乐章竟然只有2分51秒(标准速度是4分钟),演奏员的功夫在这里超越世界上任何一个职业乐团,且绝对不失节奏感,还能旋转甩出腐蚀和邪恶的毒液。第四乐章11分54秒,再也没有乐团能够演奏出这么快的速度,巴松管、黑管、弦乐居然可以这么快又这么清晰又不失劲道,简直听到整个人可以腾空飘起来!
浏览 602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