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逸伦新一代入门级A类后级:G&W TW-A9SE A类功率放大器
原作者: 尧辰
简介:鸣谢清逸伦提供器材试听! 咨询电话:010-6299 0441 说起晶体管A类(即甲类)功率放大器,有人这么描述的:“声音好一点、动态大一点,失真小一点”,可见此人对A类功放的偏爱程度,当然其描述也是相当之主观并且 ...
鸣谢清逸伦提供器材试听! 咨询电话:010-6299 0441
说起晶体管A类(即甲类)功率放大器,有人这么描述的:“声音好一点、动态大一点,失真小一点”,可见此人对A类功放的偏爱程度,当然其描述也是相当之主观并且缺乏根据的。实际上人们一听到A类功率放大器,就有一种莫名的好感,这也许源于A类功率放大器独特的音色表现,其质感和密度也是人们喜闻乐道的。
那么A类功放是怎么工作的呢?据资料显示,A类功放的偏置电压是设定在最大输出功率的一半左右,此时上下两个晶体管处于完全导通的工作状态,其静态电流非常之大,是普通AB类功放的十倍乃至几十倍以上,因为三极管始终工作于线性区,因此A类功放失真很低,更没有B类功放的交越失真,声音质感特别好,小信号时,声音具有丰富的细节和密度。A类功放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效率低、热量大;同时有部分人质疑A类功放的低频表现,认为反应不够快速,动态和音场也不容易做好。
说到A类功放的声音表现,笔者曾经使用一部DIY的10W纯甲类功率放大器推动雨后初晴M30音箱,结果在30平方的听音空间下有出人意料的声音表现。除此之外还有音乐传真A1复刻版、Sugdea瑟顿A21等等A类功放都给笔者带来不一样的音乐体验,笔者也在广州黄花岗剧院体验过两台金嗓子单声道50W纯A类功率放大器的威力。
既然A类功放这么优秀,国内外的音响厂家自然也就对它青睐有加。国内放大器生产厂家的佼佼者——北京清逸伦音响曾经在早年推出输出功率达到每声道100W的旗舰级TW-A100纯A类功率放大器,以优秀的声音表现取得不错的市场销量,而后又推出对应中低端市场的TW-A8SE 50W A类功率放大器,同样获得不错的销量。为了纪念自家的A类功率放大器发售10周年,清逸伦在2014年推出了TW-A9SE纯A类功率放大器,其输出功率为每声道50W,BTL桥接输出功率可达200W。
就在2014年底的广州国际音响唱片展之前,清逸伦将TW-A9SE送到本刊视听室,而在展会闭幕之后,广州的气温骤降,昨天还处在“夏天”的人们立刻就要进入寒冷的冬天,于是TW-A9SE将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音乐、取暖两不误。
TW-A9SE 的外观与技术
TW-A9SE的外观简朴,铝合金拉丝面板上除了电源按钮、指示灯、丝印文字和下方的弧线就没有多余的装饰。作为一部A类功率放大器,TW-A9SE的机箱结构与一般的放大器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是顶置式散热片,其作用是提高散热效率,机壳部分采用不锈钢板加工而成,能更好地隔绝电源变压器的磁场传导干扰,另外,TW-A9SE的背板上安装有把手,方便搬动。TW-A9SE的体积和重量并不太夸张,其机身深度只有26cm,重量也只是16.5kg,笔者一个人就能比较轻松地抱起它。
在电路设计上,TW-A9SE采用双差分电路形式,凭借着G&W十多年的设计经验,将经典晶体管线路的精髓融入其中;为了防止放大器在大动态时过载失真,G&W研究出新型的场效应管推动电路,能将过载失真降低并柔化。
TW-A9SE的内在
TW-A9SE的电路板及变压器是倒着安装在散热片下方,因此必须从机箱底部进行开盖。开盖后可以看到接近电源插座的一侧是一只环型变压器,是由清逸伦自己研制的低噪音变压器,其功率达到600W,能给放大器提供高质量的电源;在变压器一侧是一块承载电源整流滤波和喇叭保护的电路板,担任滤波任务的是4只日本化工10000μF顶级音频专用电容;担当A类推挽输出的是4对三肯2SA1117/2SC2608金封大功率管(每声道2对并联);而机内的信号线及喇叭线均采用进口无氧铜导线,KOA电阻也在TW-A9SE中大量使用。
另外TW-A9SE采用的是70μm厚铜箔镀金双面印刷电路板,并且全部电路采用一体化设计,大功率管也直接焊在电路板上无需另外引线,缩短了走线,减少不良干扰。
声音表现
初次试听,TW-A9SE搭配的是PMC OB1i落地箱,前端是清逸伦G&W T-6S 电子管前级放大器。一切就绪之后放上上扬出版的《Earth Voices》先让TW-A9SE热身一下,虽然是甲类功放,但TW-A9SE热量的上升比较缓慢,在十来度的室温下,十几分钟后散热片的温度只是比普通AB类略高,1个小时后温度基本达到最高并稳定下来,此时散热片的温度并没有达到烫手的程度。
首先播放《Earth Voices》第三首“Summer time”,可感到TW-A9S的中央结像比较清晰,主唱的男声和背景的女声有比较明确的定位,而中低频到中高频的信息量比较丰富,具体表现是人声更具有穿透力,中低音部分泛音丰富,人耳可以感到多了一些共鸣声。
接着播放《G.EAR》第一首“Perhaps”,可以感受到TW-A9SE比较注重中低频的表现,并不会呈现高频段和低频段两端翘起的态势,人声依然是它的亮点,穿透力和音色都是不错的,这点与笔者听过的音乐传真A1复刻版比较接近,但后者在穿透力上更上一层楼。
TW-A9SE是一部功率达到50W的A类功放,50W的功率在A类功放里面不算小了,其推动力又如何呢?在播放《雨果发烧碟17》中的“瑶族舞曲”民族交响曲时,可以感受到高潮处声音快速而不乏力度,当然TW-A9SE的推力也不是无限量供应,对于PMC OB1i来说只能是刚刚好。
以上是TW-A9SE推动PMC OB1i落地箱的感受,接着接上CANTON(金榜)GLE436书架音箱,前端依然是T-6S电子管前级放大器,其表现又有什么变化呢?在重复播放之前那些曲目之后,笔者感到TW-A9SE推动GLE436书架音箱更加从容,从音箱出来的声音变得饱满,中低频和中高频的可听度更高,音场比推动PMC OB1i时宽一些。
搭配建议
前级搭配上,笔者使用过一部万元晶体管前级和一部几千元的运放前级来搭配TW-A9SE。在搭配万元晶体管前级感觉声音的密度比较好,但声场始终处于两只音箱之间,搭配运放前级时,细节牺牲过大,音场也不佳。而在搭配G&W T-6S 电子管前级放大器时,除了细节不如万元晶体管前级之外,音场与中高频的表现力更佳,高频更柔和可人,目前来说笔者推荐G&W T-6S前级(当然如果其它前级能发挥TW-A9SE的潜力,也是很好的选择)。
音箱搭配上,TW-A9SE应能搭配大多数的家用音箱,若要发挥它的潜力,最好搭配一些效率比较高,比较注重低频和高频表现、低频质感比较好的音箱,这样会取得比较好的平衡度和整体的声音表现,不过有时也有例外,或许推动一些效率比较低的书架音箱也未必不可,就象前面提到10W A类功放推动雨后初晴M30音箱的道理一样,前提是您听过了,觉得好听才是。
总结
总体上TW-A9SE是一部声音特点非常明显的A类功率放大器,其声音特点与大多数AB类功放不同:中低频泛音丰富、中高频有不错的穿透力,声音少了棱角多了些圆滑,是一部比较注重中频表现力的后级。除此之外,其50W的输出功率比那些小功率A类功放有更强的负载适应能力,甚至还可以使用两部TW-A9SE各自桥接组成输出功率强劲的立体声A类功率放大器。
浏览 1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