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音乐大事纪 | 首登《时代周刊》封面的美国音乐家
- 1925年音乐大事纪 | 首登《时代周刊》封面的美国音乐家
- 1925年音乐大事纪 |“红色音乐家”的交响乐启航
- 1925年音乐大事纪 | 孤独的法国音乐家
- 1925年音乐大事纪 | 来自新奥尔良的爵士乐巨人
- 1925年音乐大事纪 | 轻音乐大师诞生
原作者: 晓风

上世纪初,美国虽然已经在经济实力上成为世界第一位,但是历史文化方面的表现依旧乏善可陈。在音乐风格演变上,美国音乐界受到欧洲主流音乐风格的影响,并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全美都非常期待一首能拥有自己风格的交响乐或协奏曲作品。《蓝色狂想曲》十分应景地填补了这个空白,给美国人带来了莫大的惊喜,从这首作品开始,美国严肃音乐拥有了第一支真正可以说风行世界的经典名曲,乔治·格什温也当之无愧地成为美国民族音乐的奠基人。1925年,格什温在纽约卡耐基音乐厅首演了他的《F调钢琴协奏曲》,之后又在其他6个城市演出,同年格什温成为首位在《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出现的生于美国的音乐家。《蓝色狂想曲》在世界各地的巡演,在接下来的10年内为格什温带来了25万美元的收入。

自从问世以来,《蓝色狂想曲》就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在世界各地都经常响起它幽默动听的旋律。即便是在古老的东方国度中国,该曲的上演机会也非常多,可见该曲的受众面早已跨越了地域、文化、种族的界限。由于《蓝色狂想曲》的创作特点和融合性本质,决定了它的诠释重点,在于把握好古典曲式结构的严谨性与爵士风格部分的即兴发挥这两方面的分寸,也就是如何贯彻“交响爵士乐”的宗旨。《蓝色狂想曲》的录音版本相当多,在这些演绎当中,美国钢琴家和美国管弦乐团的表现整体占优,但是其他非美国家音乐家或乐团,在本国文化背景的耳濡目染之下,对作品的理解和拿捏却表现出另一番音乐感染力。

双钢琴组合拉贝克姐妹的《演奏格什温》,也是非美国裔音乐家表现美国式情怀的范例。来自法国的拉贝克姐妹——卡佳·拉贝克和马瑞尔·拉贝克,自从童年时期便与音乐为伴,热衷于各类当代作曲家的作品。1968年她们自巴黎音乐院毕业后就搭档演出,不但在钢琴重奏领域中成为国际乐坛最炙手可热的组合,而且不断超越自我、积极创新的努力更催生大量创作,成为有史以来演奏最精湛、影响力最巨大的双钢琴演奏组合。

《演奏格什温》这个录音在拉贝克姐妹的演艺生涯中独具意义,因为它是拉贝克姐妹的第一个录音作品,1982年由环球旗下的PHILIPS唱片公司录制出版。这个录音发行后很快就达到了白金销量,让拉贝克姐妹在唱片界一炮打响,事业发展一路顺遂。这个录音将格什温脍炙人口的钢琴作品——《蓝色狂想曲》《F大调协奏曲》等改编为双钢琴版本来演奏,带出了很新颖的感觉。从法国到美国,拉贝克姐妹带领着我们游走在国度与国度之间;从古典到爵士,拉贝克姐妹带领着我们体会两种音乐风格彼此的共通与微妙情结。她们犹如钢琴上黑白双键,热冷动静间,音乐的狂放不羁与静谧安详都成为奇妙的和谐。也许是天生的血缘关系联结,她们的触键快慢强弱无不配合得天衣无缝,各自营造出来的别无二致的层次感与灿烂色彩更让人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