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音乐大事纪 |“红色音乐家”的交响乐启航

专题文章: %series_preface_post_linked%

原作者: 晓风

简介:自1977年至1984年间,荷兰指挥大师海汀克分别指挥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和英国伦敦爱乐乐团,在DECCA公司灌录了由11张CD组成的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这也是近半个世纪来最受好评、获奖无数的肖氏交响曲全集录音之一,无论演绎还是录音都有很高的水准。
肖斯塔科维奇

通常情况下,患近视度数很高的人,从厚厚的眼镜片后面反映出来的目光一般都不会太有神采。但是显然这不是绝对正确的推理,像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就不属于此列。在我们印象的画面当中,他藏在眼镜片背后的双眼,从来都锐利而炯炯有神,充满着睿智和理性;他总是不苟言笑地注视着我们,目光触及到我们的灵魂深处,似乎洞察了一切。

1906年肖斯塔科维奇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自小就显露出很高的音乐天赋。1925年对于不到20岁的肖斯塔科维奇无疑是里程碑的一年,他在这一年发表的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引起国内外的注目,次年这部交响曲首演于列宁格勒。在整整70年的生涯中,他总共留下了编号到147部的作品,其笔触几乎涉及到音乐创作的各种体裁,其中为数15首的交响曲标志着他不朽的艺术高峰。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旋律起伏幅度大,节奏多变,情绪尖锐强烈,创作风格大胆且富于哲理性,不少作品带有某些现代派的特征,曾引起争议。作为典型的“红色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在前苏联可谓是几经沉浮,经历过尊崇及冷遇的大起大落,他不寻常的人生,使他的音乐反映出鲜明的风格和人性的光辉。在以艺术家的道义和良知,去应对个人的荣辱得失和社会风云变幻的长期过程中,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超越了平庸。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乐全集

自1977年至1984年间,荷兰指挥大师海汀克分别指挥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和英国伦敦爱乐乐团,在DECCA公司灌录了由11张CD组成的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这也是近半个世纪来最受好评、获奖无数的肖氏交响曲全集录音之一,无论演绎还是录音都有很高的水准。这个录音版本,表现出海汀克对俄罗斯文化精神以及作曲家作品的独到见解,诠释兼顾到乐曲固有的革命性和单纯的音乐美感,达到了相对完美的平衡。与同级别的指挥同行相比,海汀克通常被认为是一个中规中矩但偶尔亦有神来之笔的指挥,或者说得更明白一点,他是位绅士型的优雅的诠释者。海汀克的指挥,特别重视细节的修饰处理,他努力追求音乐的本质,表现方式偏向传统,因此从他棒下流淌出来的音乐,优美、精致、细腻、圆润,很少有大起大落,当然更不会出现歇斯底里式爆发失控。本来这样的风格应该并不是很对肖斯塔科维奇作品的路线,但是我们从他的诠释中听到了很自然、有节制同时很优美的肖斯塔科维奇,他淡化了肖氏交响乐中的肃杀气息,但是却赋予作品圆滑柔顺的旋律和质朴的情绪抒发与能量感,经久耐听。由于这套录音都是在金斯韦音乐大厅和阿姆斯特丹皇家大会堂音乐厅这两处以绝佳声学条件而著称的场地灌录完成的,所以唱片的音质效果非常理想。如今转以低价位应市,实为古典乐迷之福。

Series Navigation<< 1925年音乐大事纪 | 首登《时代周刊》封面的美国音乐家1925年音乐大事纪 | 孤独的法国音乐家 >>
浏览 141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