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观影玩器材(下篇)

原作者: 赵毅

简介:影音发烧近四十年来共购用过近200件器材(百余件“方块”机器加几十只音箱,不包括若干周边),目前仍在使用的有近百件,其中在客厅主视听间使用60余件。购买产品一般来说是一分钱一分货,但确实也有不少特例,如此 ...
听音观影玩器材(下篇)©视听前线▲ 视听设备局部
四、从自用设备看不同器材的性价比
影音发烧近四十年来共购用过近200件器材(百余件“方块”机器加几十只音箱,不包括若干周边),目前仍在使用的有近百件,其中在客厅主视听间使用60余件。
购买产品一般来说是一分钱一分货,但确实也有不少特例,如此才有了性价比高低一说。百年以来市面上影音发烧器材种类、品牌、型号多如牛毛,任何人把玩过的有实际体验的器材相对于所有产品来说都很有限,本人所谈只限于自己购用的器材,自是挂一漏万。
听音观影玩器材(下篇)©视听前线▲ 自用的HiFi功放和SACD机
听音观影玩器材(下篇)©视听前线▲ 自用的AV功放之一
一)本人仍在使用的设备中,有些旗舰器材展现了非常优秀的品质,基本上无可挑剔,如索尼 KD-65A9G OLED 4K电视机(型号已有更新),同牌VPL-VW578 4K投影机(灯泡机旗舰,最新型号是598,在此价格以上的都是激光投影机),马兰士PM10 Hi-Fi功放,同牌SA10 CD/SACD机,天龙AVR-A100 AV功放(有后续档次相同产品),OPPO UDP-205 4K蓝光影碟机,G&W T-6.6S前级(西电特别收藏版),HiFiMAN HE1000V2耳机(有后续型号)等。另有本系列是旗舰但型号不是排前如B&W 804D3音箱。也有曾经是旗舰但已过气,例如当初2万元售价的三星59英寸1080P等离子电视机在我购入索尼OLED旗舰后就扔在一边了。也有不少器材在本品牌里型号、价格是最高的,但既不是名牌高端也没有多型号系列产品,就不能称其为旗舰,这类器材曾自购多台不列举。
听音观影玩器材(下篇)©视听前线▲ 自用的HiFi音箱
听音观影玩器材(下篇)©视听前线▲ 视听设备局部
(二)低价高质产品,有很高的性价比,例如NAD C316BEE功放,购机价仅2千元,音质很好,多组音源输入,功率标称虽小但实际上能推好多数音箱;天逸 AD-9313EHD AV功放,售价仅4千余元,有每声道150W(8Ω)的大功率,更主要的是音质不输万元以上的日产功放;亿格瑞 A5二代 4K网盒(硬盘播放器),售价仅1100元,但视频是真4K,音频可解码播放包括高码率DSD在内的音乐,虽然没有自购的另两台同牌机A11、A10二代(价格高A5二代2-4倍)那样设置硬盘盒,但设有可连接大硬盘的SATA接口,比带一体硬盘盒的机型更方便;海弦WR-800F,售价仅几百元的网络收音机,可接收全球几万个电台节目(绝大部分是音乐台),自带的一体立体声小音箱有不错的音质,与我另购的同牌WR-10网络收音头相比,更适合普通听音爱好者。还有一些中价位(中高或中低)器材,也有物超所值的特点,例如Empire双15寸(600W有源双驱动)超重低音箱,沐声ES9018S二并联解码器等。
听音观影玩器材(下篇)©视听前线▲ 视听设备局部
听音观影玩器材(下篇)©视听前线▲ 视听设备局部
(三)关于DAT。我的听音间共有12台录音设备(不包括CD刻录):卡座2台(双磁头、三磁头各1台),录像机(专用于音频)5台(S-VHS 3台,Hi8 2台),MD 2台,DAT 3台。我用它们都录了不少歌曲乐曲,其中最多的是DAT,共300余盒(每盒3-4小时)。前几种不叙述只说DAT,DAT已停产多年,现在购用二手DAT机的人,一是拥有或能借到找到较多DAT带用来听音乐,二是用作解码器,三是用作耳放,四是用于自录音乐。当年DAT机机型最多的是索尼,几乎是其它所有品牌的总和。其它品牌也有几十个,经查看多个资料,实际先后购买的机子是先锋D-C88、D-HS5,录、放音相当好,做耳放不亚于大几千元的专用机。后了解到四大天王机表现最好的是天琴DA-60MK2,便买了同牌中价位的DA-30MK2(查到当年新机折合人民币近4万),实际使用后才体验到它的一大优点和三个不大不小的缺点,优点是音质确实好,缺点是不能识别播放DDS-1磁带(若播放需盖住识别孔)、无红外遥控(只有线控但买不到遥控器)、机芯加载系统有设计缺陷,这是我最后购买的却是后悔不该买的机器。两台先锋机放入磁带可立即播放没有机械声音,而天琴机磁带入仓后加载时机芯会有几个动作响好几声,说明同类产品目的相同但完成方式可能完全不同。
听音观影玩器材(下篇)©视听前线▲ 视听设备局部
五、赏玩器材的一些感受
很多发烧友摆弄器材的乐趣不亚于观影听音,比如本人购入新器材后在摆放和接线时就是一种惬意和享受。发烧几十年间见过的器材很多但把玩的很少,熟悉的大多是自购设备。同类设备在功能设置、影音表现等方面似乎理应相同相近,但实际上会有很多很大不同。这方面细说起来内容太多不尽述,此处仅简述几句与听音设备相关的一些感受。
(一)关于不同种类音源
 CD:最容易获得的听音来源,因为只要随便有一台碟机就能播放CD,可以说所有能够播放光盘的设备都兼容CD,价格高端几万甚至十几万元,低档二手几十元(例如早已过气的VCD、DVD机),碟片也是丰俭由人,市面上几元一张的CD碟有的是,至于音质好差是另一回事。由于CD唱片的存世量太浩瀚,所以这种听音形式会延续很久(不会出现曾经有人预言的会被数播音乐所取代)。
黑胶:LP唱片停产多年后前几年已有工厂恢复生产,这是公认最发烧的音源之一,而市售唱机价格悬殊,音质自然也相差极大。本人唱机中低价位,算是有胜于无,不在这方面过多投入,因为玩好黑胶既需要付出较高代价,又需要有专业调机技能。
开盘机:是最好声的模拟音源设备,过去CD唱片的母带音源,市售二手机几千元至一、两万元,机器和开盘带都体积较大,玩机者少(我因无摆放空间故未购用)。
磁带录像机:原本是以影像播放为主,早已停产退市,现在只有部分发烧友还用录像机,只用其音频。本人用最好的金属录像带S-VHS和Hi8ME录制音乐,模拟味浓音质非常好。
DAT:是最好声的(也是唯一的)数字磁带音源,既有数码的清晰干净又有模拟的温润自然,机器各类接口周全,录音有几种速度,操控上既可正反向任意选曲也可写入曲目信息,一盘很小的磁带可以录制几个小时的音乐,由于音质好于CD,所以问世后曾受到几乎所有CD制造商的联合抵制,过去几万元的机器现在二手市场几千元,DAT磁带(多种格式)由于前些年很多人用作电脑备份,所以存世量不少。发烧友玩DAT的不多,但却是我的主要音源之一。
MD:数字磁光盘录音设备,可反复擦写的磁光盘体积小录播方便,音质中档偏上,本人用作听音设备的补充。
卡带:即盒式音乐磁带,历史仅次于黑胶,由于机、带价格低,所以在大众中普及最广,音质一般,即使使用最好的四类带和最好的录音机,音质也达不到DAT,偶尔听听可生发怀旧情怀。
FM调频:由于是无线传播,适合离大城市较近或住在高层楼的用户,但近些年调频广播加入广告较多,故听调频音乐的人大大减少(听语音类节目用收音机听AM调幅广播即可)。
网络在线音乐:既可用专用设备接收也可直接用手机听音,有些需要付费,免费的也不少。听有线或无线广播内容不由自己控制,但有大量电台备选。
可存储于硬盘U盘SD卡的数字音乐:来源获得容易、占用空间最小,所以现在成为最多人的听音方式,播放设备凡有USB接口的如电脑、手机、网盒皆可,当然欲达到高音质,还需使用中高端数播及对应的还声设备。
(二)器材功能设置的异同
器材的功能是制作者人为设置的,其中有必须的共性,也有互不相同的个性,比如碟机,所有的CD机CD唱片放入后都是静止的,需操作播放键才执行,而影碟机在播放影碟和CD时是碟片放入后自动播放。但也有特例,比如我的索尼S790(欧版)在播放影碟时是自动播放,而播放CD则是经过按播放键才执行。绝大多数CD机播放整盘CD在完成播放最后一曲后自动停止,而有的CD机最后一曲播放完又自动播放第一曲,即自动循环播放,我的斯巴克CDT-17A即是。很多器材有交流开关机,也有一些只设置直流开关机。通常的功放或前后级分体独立,或将前后级做在一起即合并机,我的马兰士PM10却既是合并机又可以单独作为后级使用(特点是在切换到纯后级后自身的电位器不起作用)。音源和功放很多中高端机设置了XLR平衡(卡侬)接口,而有些高端机只有RCA(莲花)接口,在平衡三线传输是否音质一定胜过RCA上历来有两种观点,一些音源器材在XLR输出时感觉比RCA输出听感更好,其实只是加大了输出电平,还有些低端机也设置平衡接口,其实都是假平衡。我过去倾向于XLR好于RCA,现在我觉得不应以这个来划分,清逸伦T6.6S西电摩机顶级收藏版就只有RCA接口,音质非常好。在器材(特别是功放)的体积和重量方面,国产机大多做得较大较重,进口品牌确实也有超级巨无霸,但大多数都比较“克制”,特别是英国功放体积都相对小,功率也不是特别大,但实际推力了得。机器体积大质量重只有两个原因,一是元器件堆积得多,二是机壳厚重,但两者与音质都没有必然联系(虽然机壳重在屏蔽和稳定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与Hi-Fi产品相比,AV器材体现更多的是功能,例如AV功放的两个功能是Hi-Fi功放不需要有的,即多声道解码和视频的处理传输,这主要体现的是产品推出时间(后来的比先前的更进化),当然档次也有体现,例如7.1、9.1声道比5.1会有更具包围感的环绕声(要以前端的影音源为前提),但音质还是以价位来体现的,就是说贵价的5.1一定比廉价的7.1音质更好。有些音源器材(特别是低价位的)只有连接功放的模拟输出,也有的增加了数字音频输出(可连接更好的解码设备)和输入(可对其它音源进行解码),我的马兰士SA-10 SACD机就是两者都具备且光纤同轴都有,而斯巴克CDT-17A只有数字输出没有输入,其实它的双PCM1792解码音质非常好,但无法解码其它设备是为遗憾。
听音观影玩器材(下篇)©视听前线▲ 艺康斯单晶铜大红、大橙电源线
听音观影玩器材(下篇)©视听前线▲ 蟒蛇单晶铜旗舰和杨阳单晶铜镀银RCA线
听音观影玩器材(下篇)©视听前线▲ 欧亚德、奇威胜单晶银XLR平衡线
听音观影玩器材(下篇)©视听前线▲ 喇叭线线径对比,中低价超粗线和阿特拉斯贵价聆静线
(三)线材的外观与实用
听音设备除了音源功放音箱三大件,把它们连接起来的线材就是必不可少的(无线传输的是极少数),线材的质量自然也会影响到音质表现。线材除了电源线、喇叭线,就是各类信号(讯号)线。普通线材制作工艺相对来说易于掌握,但高端线就很不一般了,所谓高端,主要是表现在线材自身的纯度以及附加的技术,线材的N数(纯度)越高,所需的制作工艺(提纯技术)就越高,越高的制作技术就需要付出越高的成本(虽然小数点后面的9越多音质的提升幅度就越小,小到可能超出人的耳感范围),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名牌高N数线价格特别贵的主要原因。作为线材的使用者即发烧友和听音爱好者,选择什么线材,或源于相信某个品牌,或在价格上与自己的设备合理相配,或亲自听音比较,或参考一些相关资料,也不排除受外观和线径粗细所主导。本人的体验是,国产品很注重器材体积和重量,对于线材无论是电源线、喇叭线还是各种信号线,只要是与发烧沾边,一般都做得比较粗壮(特别是电源线),其实主要不是线本身粗而是包覆层厚。我也见过喇叭线的特例,几年前我买过几米喇叭线(品牌是外国名但我相信不是进口品),收到货后看到线径粗得吓人,拎在手里特别重,由于太粗打弯很费劲,所以在我的系统中根本没法用,搁置几年后送给了一位发烧友。相反欧美名牌线线径只有手指头粗细,比如我购用的ECOSSE艺康斯单晶铜旗舰大红电源线、ATLAS阿特拉斯单晶铜旗舰聆静喇叭线,线径并不特别粗且很柔软,使用感受(无论是连接操作还是声音质量)特别好,这些线只有一个缺点,就是价格贵。我真觉得国产发烧线也应该在注重制作工艺的同时不要把外观弄得那么唬人。
浏览 206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