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赏析 | 洗尽铅华与圆融哲思

专题文章: %series_preface_post_linked%

原作者: 晓风

简介:■ 卡拉扬的布七(编号:DG 429 2226-2) 卡拉扬在七十年代一跃成为音乐界当之无愧的布鲁克纳代言人,这除开其难以比拟的个人魅力之外,同时执掌柏林爱乐乐团和维也纳爱乐乐团这两支首屈一指的顶尖劲旅也是一大因 ...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赏析 | 洗尽铅华与圆融哲思_视听前线■ 卡拉扬的布七(编号:DG 429 2226-2)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赏析 | 洗尽铅华与圆融哲思_视听前线
卡拉扬在七十年代一跃成为音乐界当之无愧的布鲁克纳代言人,这除开其难以比拟的个人魅力之外,同时执掌柏林爱乐乐团和维也纳爱乐乐团这两支首屈一指的顶尖劲旅也是一大因素。事实上早在六十年代,卡拉扬已经将他的“卡拉扬式美学”发展完全,这一特点应用在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诠释尤其适合。卡拉扬的布鲁克纳交响曲录音一向是乐界普遍推崇的名演,因为无论是技术还是表达,无论是韵味的地道还是指挥的掌控力,卡拉扬的这些录音都很难挑得出毛病。1989年4月18日,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再一次为DG公司灌录了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时隔三个月后,这位指挥大师在排练威尔第歌剧《假面舞会》时因心脏病发逝世。于是,这张专辑(编号:DG 429 2226-2)成为他存世最后的录音,弥足珍贵。作为早期的数码录音,卡拉扬的这个布七版本声音品质达到中上水平,在解析力和高低频的延展性方面中规中矩。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合奏水准之高是在预料之中的,以第三乐章为例,弦乐与管乐组的配搭之默契简直是无可挑剔;而在温润如玉的柔板乐章,卡拉扬不复我们印象中的飞扬跋扈,而是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深邃的构架当中,用完美无缺的表演再度擦亮了他指挥帝王的金冠。日本《唱片的艺术》“名曲三百首”将这个版本选为该曲的首选,可谓实至名归。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赏析 | 洗尽铅华与圆融哲思_视听前线■ 朱里尼的布七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赏析 | 洗尽铅华与圆融哲思_视听前线
同样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在卡拉扬和在朱里尼的指挥棒下呈现出的是不一样的格局。朱里尼的布鲁克纳也是这位意大利指挥大师的招牌作品,他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在1986年录制的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是值得反复品鉴的名演。时年朱里尼已经年过七十,晚年的他逐渐把演出曲目缩小到一定范围内,布鲁克纳就包含在其中。壮美的管弦乐和声,以及如歌的旋律性,在他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这个录音当中比比皆是,而朱里尼在这里的表现更带领着听者进入悠扬而孤寂的哲思空间,比卡拉扬偏慢一点的速度(事实上在演出时间两者区别不大)显得相当从容不迫,法国号与弦乐交错叠架的景象每每让人不禁为之目眩神迷,圆融的乐句转换间带出荡气回肠,压低的弦乐颤音细腻而又绵长,使得铜管的怒吼咆哮极具份量感,有一种试图要竭尽全力在高潮处营造与众不同的崩裂点的决心。整体上,朱里尼的这个录音版本是一个有着跌宕起伏层层递进意味的版本,也许有些乐迷会认为他略显沉闷,但是在深入聆听后就能发现与别的版本不同的风味,值得一提的是其音响效果也在水准之上。
Series Navigation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赏析 | 交响曲的形式的开拓与创新 >>
浏览 543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