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双头唱臂的故事——LP人头录音的时代(一)

2015-5-7 15:58| 发布者: drun| 查看: 2052| 评论: 1 |原作者: drun

简介: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立体声系统就在美、英、法等发达国家的商业运营中被使用。随着1957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第一次将立体声唱片引入商业应用领域,立体声技术开始逐渐被大规模采用。但技术并非一跃而就,在技 ...
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立体声系统就在美、英、法等发达国家的商业运营中被使用。随着1957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第一次将立体声唱片引入商业应用领域,立体声技术开始逐渐被大规模采用。但技术并非一跃而就,在技术成熟之前必然有着无数的尝试和失败。到1958年,使用45/45系统的第一张正式大量生产的商业黑胶唱片才面世。这是在双声道录音成熟之前,发明家Emory Cook如何在双声道历史上留下自己传奇名字的故事。

Cook的选择
在1951年的Audio Fair上,工程师兼发明家Emory Cook展示了一段极为真实的火车声音,震惊了在场的音响发烧友和技术人员。这也是后来Emory Cook做制作的Rail Dynamics及一系列录音作品的雏形。这位发明家还会有更多让人惊喜的录音作品,但现在带来的便是LP人头录音。

在1952年,很多杂志为Emory Cook提供了一个宣传其人头录音系统和相关技术的机会。High Fidelity Magazine刊登了一篇Cook亲自撰写,有关单声道录音局限性和双声道优点的文章,当然还有他所开发的双头系统。

虽然1933年Alan Blumlein便发明了后来广为人知的45/45双声道LP系统,但当时要以此技术来制作黑胶唱片还太早太不成熟。即便到了50年代,由于频率上的限制这种系统依然很难做出高质量的声音。而Cook的做法,则是每个声道使用独立的沟槽。可选的做法包括同时读取唱片的两面,或者两个沟槽交叉分布,但这些在实现手法上过于复杂无法做到最好。而他所选择的做法,则是将一张唱片分成两段,分别放置两个声道。
2.jpg3.jpg



4.jpg 两个头
Emory Cook使用Skully车床来刻录人头唱片,以当时来说是质量很好的机器了。车床装置两个切割头,相关恰好1.6875英寸,因为只要读取上使用相同的距离配置就能重现一模一样的效果,所以这种做法简单又聪明。


Livingston电子公司
Livingston设计了播放Cook人头唱片的长臂,设计相当时尚。唱臂的形状(短臂部分)有不同种类不过总重量都是一致的。他们推出的第二款唱臂采用左右对称设计,重量相同而且更容易调校。虽然看起来Livingston的唱臂有些笨重,但其实只有连接唱头的短臂重量需要计算在内,主臂并不对唱片施加压力。

唱臂
唱头连接的短臂部分可以单独进行调校,如图所示螺丝可以调整唱臂主要的位置。唱头臂本身活动空间很小。Emory Cook发布于1952年11月的文章中提到,两边唱针之间的距离必须为1.6875寸不能有任何误差,而且每个唱头必须有单独的唱头臂而且调校必须非常精准。
5.jpg

没有唱片是完全平整的,所以当其中一个唱头遇到凹凸时,不能够影响到另一个唱头和沟槽的接触,即便是1微米的差距也不行。虽然两边唱头之间的距离是恒定的,但唱头应该可以做独立的垂直移动以调整各自的位置。

4

路过
1

雷人
4

握手
2

鲜花
4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5 人)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 握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握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已有 1 人参与

会员评论

  • 引用 drun 2015-5-7 16:22
    本帖最后由 drun 于 2015-5-11 09:31 编辑

    唱头
    6.jpg 7.jpg Livingston的唱臂和人头录音都需要小重量唱头。在50年代初,唱头素质最好的牌子大概就是Pickering、Fairchild和General Electric了。前两者属于轻量型的。Emory Cook提起1952年他们的实验室使用了修改过的Pickering唱头,由于Livingston的唱臂较轻的缘故,唱头相对则要增加一点重量。Cook人头系统专门为狂热的收藏家和发烧友而设,要重新录音的最好效果则不得不使用这样的唱头和Livingston唱臂。但现代的黑胶产品也是可以使用的。

    回放特点
    要回放人头录音,需要特别的设备,或者至少一台带有调音功能的前级放大器。在1953年11/12月份的《High Fidelity》中有Cook Binaural前级的评测文章,但其实内容主要关于这台前级是如何运作的,里面写到:

    这台前级放大器,为人头碟机系统专用设备,也是目前我们所知市面上唯一的一台。Cook唱片将左声道的沟槽放置在碟片的外围,右声道在内围。要播放这些碟片,需要两个唱头,而且按照严格的距离分隔,还需要一对前级,一对后级,一对喇叭。外围或左声道带有NAB标准的预修正,右声道则不带修正。而在Cook Binaural前级上,左声道也用作单声道播放时使用,可播放以NAB标准制作的碟片,右声道则没有修正。


    8.jpg

    上面的广告展示,Livingston宣传了史上第一款双声道二合一放大器。也许可以说Livingston做出了第一款双声道合并放大器?生产这种设备的原因是Livingston本身也涉足录音制作,自己也对声音回放有浓厚兴趣。广告里写到:“在等待过别人来推出这种产品之后,Livingston现在亲自推出完整的双声道二通道放大器,能发挥出到市面上大量3D音源的优势。内置两个10W从唱头到喇叭的放大通道,3组输入分别提供给碟机、磁带机和人头唱片设备。带有独立的高频和低频调节,能带来最令人振奋的音响效果。对单声道设备也能使用。”

    双麦克风
    11.jpg 在1954年10月的《High Fidelity》上,Cook又说到:
    我认为,录音工程师就是不得志的音乐家,恨不得把自己放到自己的作品里面,从一排一排的麦克风和十几个混音通道“创造”出一些他们可以辨识的东西,然后光荣的说“这才是我!”

    Cook只用两个麦克风去录制作品,麦克风之间相隔10英尺(3米)。1954年的杂志上刊登了一张Cook正在使用一对Magnacord Binaural Magnecorder录制海岛声音的现场照片。著名指挥家列奥波尔德•斯托科夫斯基对Magnecorder录音设备也是赞赏有加。Cook在很多其他作品里也采用这样的麦克风布置,所以他建议用户的喇叭也分隔10英尺,才能获得最为真实的效果。而且地上应该铺有地毯,喇叭背对的墙壁上也要有吸音用的材料。



查看全部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