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的爵色黎明

2015-1-1 21:19| 发布者: ywen| 查看: 1546| 评论: 0 |原作者: 何任远

简介:在过去二十多年,波兰经历了迅猛的经济发展,首都华沙街头商铺琳琅满目,与其他西欧发达国家没有什么区别,仿佛过去半个世纪的贫穷和动荡都已经成为历史。尽管在文化上曾经与西欧存在差别,然而波兰在冷战时期就是“ ...

在过去二十多年,波兰经历了迅猛的经济发展,首都华沙街头商铺琳琅满目,与其他西欧发达国家没有什么区别,仿佛过去半个世纪的贫穷和动荡都已经成为历史。尽管在文化上曾经与西欧存在差别,然而波兰在冷战时期就是“华约阵营”中最时髦和独特的国家之一了。在音乐领域,“华沙之秋”音乐节是当时整个东欧最具实验性的音乐项目,而波兰爵士乐则成为波兰年轻人在展现开放生活的其中一面。近年,随着波兰对外加大文化推广力度,笔者有幸与若干个来华的波兰爵士艺术家展开交流,了解这个中欧国家的独特爵士风味。

缘起二十年代

“波兰的阿姆斯特朗”罗斯内
1918年,横扫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被德国、奥匈帝国和沙俄帝国吞并长达一百多年的波兰重新出现在欧洲版图。新生的波兰共和国很早就建立了与西欧文化的交流。从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George Geshwin)、百老汇音乐剧选段乃至威灵顿公爵(Duke of Willington)乐队的作品在波兰通过广播电台获得了受众。同时在华沙、克拉考夫和波茨南等大城市中,咖啡馆和酒吧开始出现爵士乐手演奏这些在西方深受欢迎的曲目。在这个时期,多数波兰的爵士摇摆音乐组合多数采取大乐团形式,代表人物是艾迪·罗斯内(Eddie Rosner)。这个被誉为“波兰的阿姆斯特朗”的小号大师是一个出生于柏林的波兰裔犹太人,在纳粹上台前曾经享誉整个欧洲。希特勒上台后,罗斯内举家前往波兰。波兰成为了众多逃避纳粹迫害的爵士音乐家的第二故乡。然而好景不长,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罗斯内被迫举家逃亡苏联。曾经威震欧洲的爵士大师被送往劳改营监禁,唯一的听众是西伯利亚那些同样沦落的囚犯。

再续五十年代

波兰爵士乐灵魂人物科美达
在整个二战时期直到斯大林死去为止,波兰的爵士乐都处于地下状态。1953年斯大林去世,波兰爵士乐开始迎来了春天。随着波兰恢复与西方的文化交流,爵士乐成为了波兰年轻人表达自我个性的途径。克里斯托弗·科美达(Krzysztof Komeda)是波兰战后爵士乐坛的天皇级人物。20世纪60年代是波兰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安德烈·瓦伊达(Andrzej Wajda)为首的新晋导演把波兰电影推向西方,而这些充满情调的电影配乐则由科美达谱写。瓦伊达电影《天真的通灵者》(Niewinni czarodzieje)刻画了一个生活随意,酷爱爵士乐的年轻人与一个天真女郎的爱情故事。黑白影片中散发的浓烈暧昧气息和稍微显得凄清的沉默,让西欧的观众第一次看到铁幕背后的华沙还是有如此富有生活气息的文艺生活。五十年代晚期和六十年代的电影成就了科美达,而电影之外的科美达也成就斐然。他灌录的唱片《Astigmatic》成为波兰爵士乐发展的里程碑。1969年,科美达英年早逝,然而他在波兰土地上播下的爵士乐种子在其后的年月里成为波兰爵士音乐家日后敬仰的标杆。


《天真的通灵者》中不修边幅的爵士青年

《天真的通灵者》中的波兰爵士青年,右边骑车者是日后 大名鼎鼎的导演波兰斯基

把民乐融入爵士

波兰爵士作曲家Michal Soltan
在深圳一个实验性剧场里,笔者看了一场波兰爵士四重奏演出。这个名为“Imagination Quartet”的组合,由两把吉他、一支萨克斯管和一台爵士鼓组成。吉他手Michal Soltan是乐队的灵魂人物,他为这个组合创作了大部分作品。这位貌似粗鲁的肌肉壮男其实是一位学霸,曾经在克拉科夫研读波兰音乐史,与我聊起天来能够把波兰历史上的重要音乐家如数家珍地一一罗列出来。他试图把波兰民间旋律融入到爵士乐中,成为富于东欧特色的爵士音乐。他把它称之为“民族融合”。每当他聊起波兰音乐历史的时候,粗狂的额头出现了一丝刀刻般的皱纹,仿佛一种强烈的情绪突然散发于胸口。对于波兰人来说,自由独立是非常重要的民族价值。在20世纪30年代,爵士乐跟随德国犹太人逃避纳粹迫害进入波兰,在波兰的土地上播下了爵士乐的种子;在冷战时期,爵士乐成为波兰年轻人(特别是地下音乐)追求自由生活方式的一种艺术载体。在音乐会上,Michal完全投入到音乐中,大汗淋漓。他脱下了上衣露出肌肉,让全场妹子见识了波兰人的自由与奔放。


波兰爵士组合Imagination Quartet

把肖邦变成爵士乐

说起波兰音乐,世界上大部分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肖邦的钢琴作品。跟巴赫一样,肖邦也成为了波兰爵士音乐家们继续创新和二次创作的对象。这是一股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风潮,以爵士钢琴家亚当·马科维奇(Adam Makowicz)为首带起的肖邦钢琴音乐改编创作潮流。最近,笔者听到了来到广州演出的波兰爵士钢琴家阿尔图·杜切维奇(Artur Dutkiewicz)以肖邦的玛祖卡为启发、创作的一系列的爵士玛祖卡组曲。这种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强烈的旋律性,以玛祖卡的传统节奏演绎出略显浪漫而忧伤的东欧旋律。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赞成把肖邦改编成为爵士乐,因为他们认为即兴改编肖邦音乐会破坏作品本来已经成型的结构,而且浪漫主义风格与当代艺术风格的混搭并不适合。然而在历史上,肖邦本身作为演奏家也非常喜欢即兴演奏,而且还是有不少爵士乐演奏家灌录肖邦的爵士改编作品唱片。
9

路过
9

雷人
11

握手
11

鲜花
9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9 人)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 握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握手

    匿名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