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般的钢琴家 ——桑松·弗朗索瓦

2014-12-9 11:35| 发布者: ywen| 查看: 3158| 评论: 0 |原作者: 严溢勋

简介:“我已经多次坦然接受批评,尤其当我在演奏贝多芬甚至是舒曼的作品时,因为这些作曲家追求的是音乐的结构,而那正是我所忽视的。我在寻求更多的旋律与线条以及适合我的东西。我不在乎接下来该演奏什么,我要让乐曲自 ...

“我已经多次坦然接受批评,尤其当我在演奏贝多芬甚至是舒曼的作品时,因为这些作曲家追求的是音乐的结构,而那正是我所忽视的。我在寻求更多的旋律与线条以及适合我的东西。我不在乎接下来该演奏什么,我要让乐曲自由地进行。”

谈论法国钢琴学派的发展便不得不提到科尔托(Alfred Cortot)、纳特(Yves Nat)以及莱维(Lazare Levy)等人的贡献。这批伟大的钢琴家与教育家率先提出运用手臂与肩膀的力量进行演奏,倡导全身配合而非旧法派单纯的手指运动。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法国钢琴学派焕发新生,出现了新一批技艺精湛的钢琴家。桑松·弗朗索瓦(Samson Francois,1924-1970),无疑是这批钢琴家当中最为杰出的一员,即便是在他逝世之后也没有一位法国本土钢琴家可以逾越这座高峰。


弗朗索瓦留下了至少有三次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录音,其中由Archipel公司出版的他与安切尔(Karel Ancerl)合作的版本堪称最为癫狂的一版。
这位被当时的法国人奉若神明的钢琴家,他的生平却如谜一般,流传着多种说法。不过随着信息的完备与查询的便利,他的经历也不再是重重迷雾。弗朗索瓦幼年时随家庭前往意大利并在当地跟随作曲家马斯卡尼(Pietro Mascagni)学习,后者鼓励并帮助他在六岁时第一次登台。由于父亲工作的原因,后又前往贝尔格莱德师从利卡尔(Cyril Licar),同时被利卡尔介绍给巴托克(Bela Bartok)。1932年弗朗索瓦回到法国,就读于尼斯音乐学院。凭借着比赛获奖,弗朗索瓦引起了科尔托的注意并搬迁至巴黎接受蕾菲布(Yvonne  Lefebure)与科尔托本人的指导(有意思的是科尔托宣称根本无法教导弗朗索瓦)。1938年弗朗索瓦进入巴黎音乐学院跟随隆夫人(Marguerite Long)深造直到1943年参加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比赛获一等奖。

实际上,关于弗朗索瓦生平的多种说法均出自钢琴家本人(即便是他父亲他也创造了数个身份),面对人们对他捏造事实的指责,他则回应:“我没有撒谎,我是靠自己的想象力生活的。”这些故事的争议集中在弗朗索瓦是否真正师从过科尔托,但无论任何,科尔托或多或少对弗朗索瓦的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两人的音乐在某些方面极为神似,甚至行为上都有相像之处。而科尔托的学生们也找不出第二个可以与弗朗索瓦一样继承了他音乐艺术中具有的洒脱气质、微醺的醉意以及沙龙情调。

除了老师的影响,弗朗索瓦的艺术风格可能还来源于他的私人生活。他追求高消费的生活,长期混迹于酒吧,日夜颠倒。另一方面他又迷恋着香烟与酒精,当他被送进医院依旧在病床上抽着香烟喝着威士忌。最终他也被它们夺走了生命。性格上弗朗索瓦特立独行但又慷慨大方,曾经为了聚餐预订菜单上所有的菜肴。同行们却发现他难以共事,奥曼迪(Eugene Ormandy)与蒙特(Pierre Monteux)与他合作过一次便宣布不再合作。他的艺术与他的生活相互印证。


EMI为了纪念弗朗索瓦的逝世曾出版了他的36CD套装,基本囊括了他的所有录音。
EMI为了纪念弗朗索瓦的逝世曾出版了他的36CD套装,基本囊括了他的所有录音(仅有少数不在EMI出版)。肖邦、德彪西、拉威尔均为弗朗索瓦的拿手好戏(尽管他声称莫扎特也是他最喜爱的作曲家,但那可伶的录音数量令人不得不怀疑此番言论的准确性),而这些作曲家当中以肖邦的演奏最能体现他的演奏艺术。

肖邦
历史上演奏肖邦的名家不在少数,但弗朗索瓦可能是极少数引起巨大争议的名家之一。喜爱者声称他的肖邦远在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tein)之上,厌恶者则认为这是名家中最为差劲的一位肖邦演绎者。诚然,弗朗索瓦指下的肖邦并不易于接受,较比科尔托的艺术风格更为夸张与扭曲。弗朗索瓦与科尔托对待Rubato的区别便是科尔托严格遵守其运用规则,有抢必有还。但是弗朗索瓦并不严格遵守这条规则,他的节奏根基极为不稳,音乐上也更加随性。若是习惯于他的风格,则如同吸食鸦片般上瘾,欲罢不能。

弗朗索瓦的浪子形象在其演奏的夜曲全集中一览无遗。他演奏的《夜曲Op.9 No.3》,音色晶莹剔透,配上他那摇曳得厉害的Rubato,仿佛是沉醉于美酒之中。《夜曲Op.48 No.1》是我认为最符合弗朗索瓦气质的作品之一。该曲具有的悲剧成分似乎是为他而作,而他不加节制的自由散发着巨大魔力,摄人心魂。至于《夜曲Op.55 No.1》,他则把每一处处于弱拍的左手弹为断奏,流露出一分玩世不恭的随意。总而言之,这套夜曲并非是正派演奏,孰好孰坏,这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与平日浪子形象不同,在肖邦的四首叙事曲中我们更多是看到了他端庄的一面。《第一叙事曲》弹奏得凌厉果断,抒情段落并不过多雕琢,牺牲部分浪漫以换取全曲的紧张度。末段急板在快速驰骋下依然保证了音符的清晰度,实属佳演。按照我心目中的喜爱程度排名,第二首叙事曲在四首叙事曲当中位列末席。即便如此,李赫特(Sviatoslav Richter)与波格雷里奇(Ivo Pogorelich)对该曲的演绎还是深得我心,他们在副主题营造的气氛令人胆颤。总体而言,这首曲子并不难以把握,弗朗索瓦扎实的技术带来一个演录俱佳的版本。《第三叙事曲》同样不缺乏伟大的演奏,莫伊塞维奇(Benno Moiseiwitch)、李赫特、诺瓦伊斯(Guiomar Novaes)、科尔托都留下了不朽的演绎。而它在弗朗索瓦的指下展现的更多是优雅一面,只不过对比其老师而言还欠缺一份技法运用上的老辣。《第四叙事曲》是弗朗索瓦四首当中表现最杰出的的一首。他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丝颓废气质为演奏增色不少,最终以摧枯拉朽之势结束尾段。


桑松·弗朗索瓦,在他之后没有一位钢琴家可以逾越他的成就。
玛祖卡,一种被认为只有波兰人才能胜任的隐藏着肖邦无数情感与灵魂的体裁。诚然,鲁宾斯坦、弗里德曼(Ignaz Friedman)等伟大的波兰钢琴家为我们留下了难以逾越的演绎版本。但当我们回顾历史,中国钢琴家傅聪(Fou Ts’ong)与俄国钢琴家弗利尔(Yakov Flier)作为非波兰人同样贡献了被人们认可的玛祖卡录音。玛祖卡并非是波兰人的专利,外国人也有可能演奏好这种体裁。说来可惜,科尔托并未真正留下了玛祖卡的录音,而流传的部分录音也难以辨别真伪。弗朗索瓦录制的五十一首玛祖卡也称得上填补了老师的空白。弗朗索瓦在民俗性的玛祖卡中的表现明显不如波兰前辈们。例如《玛祖卡Op.7 No.1》,弗里德曼巧妙地利用节奏型与重音构成一个鲜活的演奏,而弗朗索瓦便是在韵味上处于下风。即便是弗朗索瓦最为杰出的民俗性玛祖卡《玛祖卡Op.67 No.4》也稍逊于弗里德曼,无奈波兰人深入骨髓的节奏韵味着实风骚。但在精神性的玛祖卡的演奏中,弗朗索瓦便如愿得以借题发挥,有着上佳的表现。当你深更半夜点着小灯静静聆听弗朗索瓦演奏的此类玛祖卡,或许它将带给你心灵上的巨大冲击。

德彪西&拉威尔

肖邦、德彪西与拉威尔应该是弗朗索瓦演奏生涯中最重要的三位作曲家。如果说弗朗索瓦的肖邦是得益于科尔托的话,那么对后面两位印象派作曲家的演绎便要归功于他的另一位老师,玛格丽特·隆。隆夫人是这两位印象派作曲家的挚友,对他们作品的演绎拥有自己的心得以及权威性,拉威尔也将其钢琴协奏曲题献给她(现今对于隆与作曲家们的真实关系持有其他不同看法,认为并非她口中所言)。弗朗索瓦作为隆夫人“曾经唯一喜爱的学生”,这便得到了她的悉心教导。

提及德彪西,弗朗索瓦曾表示:“我想没有人会比他更能制造梦幻,他能捕捉到镜子中一切虚幻的东西。”弗朗索瓦更多是通过气氛营造出德彪西的梦幻与虚幻,这与另一位演奏德彪西的名家——米凯朗杰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通过音色上的变化构建出德彪西有所不同。弗朗索瓦留下的《前奏曲集》、《贝加莫组曲》以及《意象集》当中无疑证明了这点,他巧妙地利用了音乐气氛塑造他心目中的德彪西。或许他弹奏的部分曲子速度偏快,例如著名的《月光》(选自《贝加莫组曲》)仅仅用了不到四分钟便演奏完毕,但他创造的梦境与氛围是无与伦比的。另一方面,弗朗索瓦的德彪西兼备一份法式慵懒的情调。他演奏的《格拉纳达之夜》(选自《版画集》)与维涅斯(Ricardo Vines)充满动感与舞蹈元素的诠释相反,他将所有附点节奏都选择了拉宽,使得这部作品更像是午后漫步的见闻。《为钢琴而作》是弗朗索瓦演奏的德彪西作品当中成就最高的一部。这三首作品的诠释可谓登峰造极,技巧无懈可击,色彩感觉极为老练,音乐上令人陶醉不已。



弗朗索瓦基本留下了拉威尔的所有钢琴作品。他首次录制的《幻想》(选自《夜之幽灵》)无疑是不少人心目中的噩梦。他的演奏凌厉果断,阴森得可怕,闻者瑟瑟发抖。只可惜,他录制的《夜之幽灵》在1949年的国际唱片大奖中不敌科尔托的另一位高徒里帕蒂(Dinu Lipatti)演奏的肖邦《第三钢琴奏鸣曲》。在《水之嬉戏》我们则听到了法国钢琴学派清澈、纤细的音色。这样的表现还存在于《镜子》组曲当中,他的演奏典雅又不失个性,趣味十足。弗朗索瓦演奏的两部钢琴协奏曲质量相当高,几近完美,其中《左手钢琴协奏曲》留下了影像版本。

其他
弗朗索瓦演奏的曲目领域非常宽广,从巴洛克弹到现代派,但是留下记录的仅有少数作曲家。除了肖邦、德彪西与拉威尔,他也留下不少关于李斯特与舒曼的录音。他录下了李斯特的两部钢琴协奏曲、十五首《匈牙利狂想曲》、篇幅巨大的《唐璜的回忆》以及其他钢琴作品。弗朗索瓦全面又扎实的技术可以从他录制的李斯特作品一览无遗,其中演奏的两部钢琴协奏曲状态极佳。


新发行的3张弗朗索瓦现场录音
舒曼较为重要的作品基本上都被弗朗索瓦灌录为唱片了,诸如《蝴蝶》、《交响练习曲》、《童年情景》、《狂欢节》、《托卡塔》与协奏曲。科尔托是演奏舒曼的圣手,不得不说弗朗索瓦演奏的舒曼在部分句子和气息上还是奏出了其老师的些许神韵。只可惜弗朗索瓦不擅长于注重结构性的作品,若是将以整体来对待的话,恐怕这会大失所望。当我们转换一种角度,单纯从一首作品来看待的话,那么弗朗索瓦演奏的小曲子是极为出色的。

普罗科菲耶夫并非是上世纪中叶法国钢琴家们热衷的作曲家,我们甚至难以想到有哪位著名的法国钢琴家演奏过他的作品,然而弗朗索瓦却是一个例外。与本国同行不同,他多次录制了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三、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七钢琴奏鸣曲、托卡塔以及《瞬间幻想Op.22》。弗朗索瓦留下了至少有三次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录音,其中由Archipel公司出版的他与安切尔(Karel Ancerl)合作的版本堪称最为癫狂的一版。

小结
尽管弗朗索瓦的演奏风格褒贬不一,争议不断,但他依然是极其重要的肖邦、德彪西以及拉威尔的作品诠释者。纵观整个钢琴演奏历史,我们或许也难以找到一位如此极具个性而又充满负能量的钢琴家。他的音乐不免带有几分消极、颓废以及纨绔子弟般的浮华,可是它散发的魅力又无可抵挡。他的演奏不在乎过去也不关心未来,只为绽放生命瞬间之美,即便牺牲整体架构他也毫不在意。无论是弗朗索瓦身处的过渡时期亦或是如今高度标准化与程式化的时代中,自由率性的他都将是人们不可忘却的对象。
16

路过
13

雷人
9

握手
10

鲜花
1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9 人)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 握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