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德与维拉 两位钢琴界天才的短暂一生

2014-11-11 10:38| 发布者: ywen| 查看: 3727| 评论: 0 |原作者: 严溢勋

简介:得益于录音技术的发明与发展,许多早逝的优秀音乐家留下了自己的声音,我们也不必只能通过文字记载了解到他们。在流传下来各式各样的资料中,不少乐迷接触到了里帕蒂的优雅、内弗(Ginette Neveu)的成熟、拉宾的天 ...
天才的悲剧——特伦斯·贾德(Terence Judd)
得益于录音技术的发明与发展,许多早逝的优秀音乐家留下了自己的声音,我们也不必只能通过文字记载了解到他们。在流传下来各式各样的资料中,不少乐迷接触到了里帕蒂的优雅、内弗(Ginette Neveu)的成熟、拉宾的天才、翁德里希(Fritz Wunderlich)的亲切……然而这只是一小部分幸运的音乐家,还有许多并不家喻户晓,若不是在资深音乐爱好者中,恐怕难以找到能领略他们才华的人。本文要提到的特伦斯·贾德(Terence Judd)与约瑟夫·维拉(Joseph Villa)这两位英年早逝的钢琴家便在这些被“遗忘”音乐家之列。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并没有被唱片公司遗忘——尽管他们的录音数量相当稀少,但基本得到了出版,后人也终于有机会一睹这两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的风采。

天才的悲剧——特伦斯·贾德(Terence Judd)

英国不乏优秀的钢琴家,蜜拉·赫斯、索罗门、克利福德·柯曾、罗纳德·史密斯(Ronald Smith)、约翰·奥格登再到如今的史蒂夫·霍夫都是出自不列颠大地。哈罗德·勋伯格曾对英国钢琴家做出了如此的表述:“这是德国的唯理主义与不列颠文化的结合。不列颠音乐家们通常都倾向于折衷,这是按照‘折衷’这个词的最好意义来说。英国学派是一个文雅的学派,他们很少热情甚至很少戏剧性,但决不拘谨。那是它与古典学派的联系比其他学派的联系更紧密的原因。十八世纪晚期,老克拉默(J.B.Cramer)在英国学派留下了他的痕迹,古典音乐家门德尔松是十九世纪的支配力量,他们的幽灵至今还出没在不列颠音乐和不列颠钢琴家中。”

温文尔雅,可能是绝大部分英国音乐家的特点之一(当然,也有人对此嗤之以鼻,霍洛维茨与比切姆合作柴一时心里便嘀咕着要给这位爵爷一点颜色看看),但我们也不应该忘记这里一样诞生了披头士、平克·弗洛伊德等伟大的摇滚乐队。叛逆、冒险似乎也深深烙印在了不列颠民族身上,英国钢琴家们,自然不会对“另类”一词感到陌生。恐怕不会有人用“优雅”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奥格登的艺术风格,他的演奏近乎癫狂,与优雅相去甚远。而特伦斯·贾德,这位天才少年一样具有疯狂本色。

特伦斯·贾德,一个陌生的名字,这位不为人熟知的英国钢琴家跟随过著名的钢琴家Eileen Joyce以及Maria Curcio——施纳贝尔最后一位学生也是他最为喜爱的学生学习钢琴。1978年,他参加了第六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并最终获得了第四名(当年的第一名是米哈伊尔·普列特涅夫)。一年之后,年仅22岁的特伦斯·贾德选择了自杀,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贾德仅遗留下四张专辑,均为现场录音,分别为三张独奏一张协奏。唯一的这张协奏专辑是贾德在柴可夫斯基国家钢琴比赛决赛时“背靠背”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与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钢协。或许是太多钢琴家演奏过了这部柴一,我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跳过这首,率先聆听普三。

尽管有不少人喜欢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但他的作品并不容易弹奏。许多演奏者常常把普罗科菲耶夫弹成了巴托克,例如他的第七钢琴奏鸣曲,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许多机关枪式的演奏,殊不知,这样完全破坏了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宋思衡曾经就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评论过,称他的作品远比李斯特的作品难。李斯特的作品在技巧上容易欺骗听众,但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只要弹错一个音,那么完全可能会造成音乐上的不正确。由此我不禁回想起半年前在星海音乐厅听到了当今乐坛红火的卡蒂雅(Khatia Buniatishvili)的音乐会现场。返场的时候她便演奏了普七的终乐章,极限的速度与火爆的演奏调动起所有听众的神经细胞。当她弹完最后一个音符的时候全场完全沸腾了,掌声、欢呼声、尖叫声此起彼伏。然而,普罗科菲耶夫真的是如此演奏吗?普罗科菲耶夫作品中那些巧妙的设计早已经在卡蒂雅的急速与猛砸中消失了,纯粹变成了一首炫技的作品(事实上,大量的错漏音实在令人大皱眉头)。


贾德唯一的这张协奏专辑是贾德在柴可夫斯基国家钢琴比赛决赛时“背靠背”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与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钢协

贾德演奏的海顿、巴赫、柴可夫斯基以及斯克里亚宾作品
回过头观看历史,普罗科菲耶夫留下了他自己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录音。在他的演奏中我们并没有听到这种过火的激情,甚至可以说感受到不少的妩媚、妖娆。同样是这部作品,法国钢琴家圣桑·弗朗索瓦在与安切尔带领的捷克爱乐乐团合作时尽管净显癫狂状态,但一样魅力十足。拥有激情并不代表着可以“大炼钢铁”,作曲家与不少优秀钢琴家已经在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上给了我们答案。作为一位年轻钢琴家,特伦斯·贾德演奏的普罗科菲耶夫着实给了我不小的惊喜——他的普罗科菲耶夫既有妩媚妖娆的一面又有癫狂的一面,但都并不过火。与现场或者录音室录音不同的是,贾德的录音是在比赛现场完成的,需知在演奏普三之前他刚刚演奏完了柴一!在第三乐章中段L'istesso tempo部分,贾德的演奏极为有趣,略带一丝挑逗,十分俏皮。末段的演奏,贾德流露出了隐藏在英国人血液深处的疯狂元素,可怕的双音与和弦技巧令人目瞪口呆。在比赛现场祭出如此疯癫的演奏,若非极为自信以及良好的音乐感觉恐怕无人胆敢尝试!同张专辑的柴一可谓力拔山河气盖世,透露着不可一世的霸气。

贾德这种带有与生俱来的本能与感觉的演奏方式在他演奏的李斯特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是贾德留下的另一部录音巨作。关于这部作品的内涵可谓众说纷纭,瓦格纳便认为这是李斯特一生的写照,即“音乐自传”;有人认为这是李斯特受到《圣经》的启发,是弥尔顿史诗《失乐园》的音乐描写,但拥护《浮士德》论者恐怕是最多的,阿劳对此无疑做出了巨大贡献。

贾德演奏的这部奏鸣曲同样是录制于比赛场上,虽未赋予过多沉重的意味,更多是洋溢着一份“乐观”之情。在赋格之后的Piu Mosso乐段,贾德再度祭出他的本能演奏,力度层次与速度变化层层递进,而他那如同超级跑车的加速本领则令人汗颜。然而彰显出贾德天才的一面并不单单只是技巧的完善,他在此疯狂的举动实际上是为了紧跟随其后新乐段的展开。这短短的几分钟内便让人感受到了他的高瞻远瞩与自身的良好音乐感觉,实乃天才!

李斯特作品在贾德留下的录音当中占据相当大的份量,除了b小调奏鸣曲,还收录了他演奏匈牙利狂想曲、钟和旅游岁月部分作品,皆为精品。夜曲Op.27 No.2是贾德演奏的两首肖邦作品其中一首,与他在李斯特与普罗科菲耶夫展示的疯狂一面相比,这里更多是凸显了他作为英国绅士的一面,只有在随后的“冬风”练习曲才恢复了他的本色。

有着无限前途的特伦斯·贾德在22岁之际选择自杀让人唏嘘不已。据说是因为压力过大最终令他走上了这样的道路。确实,职业演奏家承担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们多为没有自己的生活,日复一日泡在琴房、演奏厅、飞机或者火车上,拥有自己的生活几乎是一种奢求。对于成名的演奏家而言,恐怕连自己仅有的一点私生活都会是记者、乐迷所八卦的对象,时刻暴露在公众视野中。无法承受这一切而自杀、患上抑郁症或者因此走上吸毒、酗酒道路的演奏家并不是少数。或许,我们应当关注如何保护我们的艺术家们,希望不会再度重现特伦斯·贾德的悲剧。


12下一页
16

路过
10

雷人
13

握手
10

鲜花
13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2 人)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 握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