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喇叭听音乐 | 我听西诺波利的两个 《未完成交响曲》

2022-3-19 10:00| 发布者: ywen| 查看: 378| 评论: 0 |原作者: 文 / 大喇叭

简介:德国作曲家舒伯特(1797.1.31—1828.11.19)是维也纳古典音乐传统的继承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舒伯特作有9首交响曲。他的《未完成交响曲》编号第8,是为感谢格拉兹市音乐协会聘请他为名誉会员而献给该会的 ...
大喇叭听音乐 | 我听西诺波利的两个 《未完成交响曲》_视听前线

大喇叭听音乐 | 我听西诺波利的两个 《未完成交响曲》_视听前线
德国作曲家舒伯特(1797.1.31—1828.11.19)是维也纳古典音乐传统的继承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舒伯特作有9首交响曲。他的《未完成交响曲》编号第8,是为感谢格拉兹市音乐协会聘请他为名誉会员而献给该会的。手稿于40多年后在音乐协会理事长家中才被发现,后于1865年在维也纳第一次演出的时候,舒伯特已经去世多年了。交响曲一般是四个乐章,少数也有三个乐章的,但这部作品却只完成了两个乐章,第三乐章只留下了数个小节。而实际上,作曲家所要表述的音乐形象和情绪由这两个乐章已经完成,而且是达到了完美的地步。因为作品丰富而优美的旋律、感人至深的意境及其绝无仅有的艺术魅力,《未完成交响曲》成为了古典音乐中永恒的经典。

这篇文章的主角,意大利人朱赛培·西诺波利(Giuseppe Sinopoli,1946—2001),是著名的指挥家和作曲家。

大喇叭听音乐 | 我听西诺波利的两个 《未完成交响曲》_视听前线
大喇叭听音乐 | 我听西诺波利的两个 《未完成交响曲》_视听前线

西诺波利在大学期间同时学习音乐和医学,在这两个领域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其后,他选择了音乐作为他的毕生事业,在维也纳和慕尼黑继续深造。20世纪70年代,被母校马切鲁诺音乐学院聘为现代音乐和电子音乐教授。西诺波利的作曲家背景,对艺术史的研究,甚至是医学的训练,对他的指挥艺术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他不仅是一位歌剧指挥家,又在演释十九世纪德奥浪漫主义交响作品而得心应手。只是有评论说:他的指挥虽然深刻细腻,但有些时候似乎稍显平淡,而缺少一种冲击人们心灵的力量。

西诺波利后期在DG有两个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的录音。一个是1983年6月指挥英国爱乐乐团Philharmonia在伦敦Kingsway Hall录制的(以下简称“爱乐版”),录音监督:Wolfgang Stengel,录音师:Klaus Hiemann。另一个是1992年5月、6月,他指挥德国德累斯顿国立乐团Staatskapelle Dresden在德累斯顿Lukaskirche录制的(以下简称“德版”),录音师同样是Klaus Hiemann。这篇文章就是介绍这两张唱片的。

1988年在伦敦HMV唱片店大减价的时候,我买到了爱乐版CD。买这张CD,在我完全是碰巧,是运气,就像是天上掉馅饼砸到头上一般,是大大的运气!之所以这样夸张,是因为我的这张CD有一个长长的历程:从我的一无所知,然后是几十年不断的琢磨和对比、并逐渐确立它的权威地位,再到最近发现《企鹅唱片指南》的三星带花最高评价。1980年代末,我是第一次到欧洲,去面对欧洲的音乐世界。那是无边无际、像海洋一般的艺术世界,虽然不是门外汉,但我完全不知道如何着手。不得不承认:那时候,古典音乐作品,甚至是那些位于中心地位的许多主要作品,我也不够熟悉,更不用说重要的指挥和乐队了。所以,这张CD当时只是作为我的音乐收藏中的一张而收入囊中(是因为那不可抗拒的大减价),一开始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不幸的是,这和我的那张波利尼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CD有着同样的命运。

即便如此,这些减价CD在我都是无价之宝,是金不换的!三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仍然可以记得,这张CD盒子外面的密封塑料薄膜当时是有些破损的(大概是减价处理的原因吧,否则这样新的录音不会降价)。这样深的记忆是因为,在英国的那一年时间里没有地方能播放。我只能是无数次的、翻来覆去地看,带着望眼欲穿的期盼:一张张依次仔细地看过正面,再依次翻过、仔细去读背面的文字,以此来享受这些天价的珍宝(当时我在国内的工资也就是一张CD钱)!当然,也不止是价钱问题。CD的低失真,即所有物理参数都要优于任何其它介质,如:黑胶,磁带,录像带,或者是压缩了的MD,DCC以及后来的MP3等等,并且,永不磨损这一点就是任何其它介质都不能比的!

在这样多年的时间里,爱乐版《未完成交响曲》我是反反复复地细听了上百遍。那是一句一句地品味,几乎完全熟记了西诺波利的处理,并为此而心悦诚服。后来又收集了德国和日本压片的DG黑胶唱片,如获至宝(如图)。但是,这里会不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问题?即:并不是因为它的艺术价值或权威性,而只是因为它在先,经过反复聆听、加深印象,就认为它是经典?这一可能性当然存在。不过还好,三十几年来我是经过反复比较的,比如卡拉扬,克伦佩勒,瓦尔特的录音等等。西诺波利的爱乐版一直是最让我最信服的。听了他的,其他的版本都要放到一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琢磨,这个版本在我心目中逐渐确立了他的威望和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可以肯定地说,这完全是我“闭门修行”的结果。另外,这个版本也是挚友,上海的音乐发烧友韩先生,最推崇的。去他家拜访,至少有两次看到他正在播放这张黑胶唱片,并诚心向我推荐!

大喇叭听音乐 | 我听西诺波利的两个 《未完成交响曲》_视听前线■ 西诺波利的“未完成”,德国压片
大喇叭听音乐 | 我听西诺波利的两个 《未完成交响曲》_视听前线■ 西诺波利的“未完成”,日本压片

2019年听到了西诺波利的德版CD。因为我已经熟记了他的爱乐版的处理,于是就很容易把他的两个版本加以比较。下面就把它们的区别介绍如下。

1984至1994年的10年期间,西诺波利是英国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他录制的爱乐版《未完成交响曲》比较沉稳而大度,节奏和力度的起伏小一些,但是张力和高潮处理得更强烈。我想,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爱乐乐团压抑、持重的音色所致。西诺波利在爱乐版中,对语句、以及那些重要音符有周密的思考,对它们的雕琢十分的考究和投入。所以总体感觉是比较深沉、宏大,也更加超脱,似乎是出自一种更高层次的理解。

1991-2001年,西诺波利是德国德累斯顿国立乐团Staatskapelle Dresden的首席指挥。他们在1992年又在DG录制了同一作品,即“德版”。相比之下,这个德版录音的节奏和力度起伏较大,尤其是第一乐章。总体感觉是更冲动,对比更加强烈。尽管“年轻气盛”这个词在这里贴切,可我不大敢用,毕竟他们颤颤巍巍的,都是些“500岁”的老头子了(德累斯顿国立乐团成立于1548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团)。而爱乐乐团是二战后1945年建立的,只有75年的历史。令人意外,这个德版录音非但没有沧桑之感,反而是让人觉得更年轻!这样看起来似乎是有些不可思议:德版强烈的对比和冲突,反而没有看起来沉稳一些的爱乐版达到的更高的意境?答案在这里:那是因为爱乐的气势和压抑的音色占据了主导地位,进而产生出更加强劲的张力,显得更具权威性。

九十年代,西诺波利带领德累斯顿国立乐团访问北京,他们的曲目中有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我有幸去音乐会现场倾听了大师的演出。记得西诺波利个子不算高,属于那种结实体型。当进行到激动的乐段,他会数次挥动着双臂,双脚离地而跳起来。在我的记忆里,那天他的演绎和这个1992年的录音如出一辙:速度稍快,尤其是第一乐章。对比爱乐版,他们节奏的起伏和强弱的对比要大一些。

德累斯顿国立乐团是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他们现有乐手151名,这是十分庞大的乐队了,但是台上80人左右,应该是双管编制。他们在DG录音中的声音略显单薄一些(应该是录音技术所致)。而爱乐乐团是伦敦5个世界一流乐团之一。他们也是双管编制(今天查了一下,有80名固定队员,但不了解1983年录音时期的情况)。录音中,爱乐版的声音要坚实、厚重许多。爱乐乐团成立之初只为高水平录音制作,并不演出;并有克伦佩勒、卡拉扬等执棒。自摇篮中即有如此显赫的大师们来培育,这标明了他们的起点和地位。

随便说一下:伦敦的那些乐团之间有相互“借调”的习惯。1989年初,我在巴比肯中心The Barbican Centre -——伦敦的两个演出中心之一,听了伦敦交响乐团的《春之祭》。当时,巴比肯的音响效果比皇家节日音乐厅好得多,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更多地关注前者。为《春之祭》的演出,乐团的编制扩充到了惊人的地步:圆号从4支增加到9支,另有2人演奏一种叫不出名字的大号——此后再没有看到过的,2套定音鼓外加大军鼓(共3人),以下通常都是双管的临时增加到了:长笛/低音长笛4支(2人兼奏短笛),双簧管5支(2人兼英国管),单簧管/低音单簧管5支,巴松/低音巴松5支(2人兼瓦格纳大号),小号4支,另有长号/低音长号4支,大号2个等等,都应该是来自这种临时借调的乐手。我还记得他们之中还有中年男乐手留有小辫子——不是乐队的标准容貌。超级规模的乐团在音响效果上产生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春之祭》一曲终了,我已经是吓得蜷缩成一团,简直是魂飞天外(所幸的是,最终还是收了回来)!

此外,尽管是稍显单薄,德版的录音质量明显更好一些,是DG公司的“4D”录音。

如果要把它们的区别量化来进行比较,我给这两个版本的总体评分是:爱乐版100分,德版92分。

大喇叭听音乐 | 我听西诺波利的两个 《未完成交响曲》_视听前线■ 西诺波利的未完成,“爱乐版”
大喇叭听音乐 | 我听西诺波利的两个 《未完成交响曲》_视听前线■ 西诺波利的未完成,“德版”

《企鹅唱片指南》给西诺波利的“爱乐版”三星带花的最高评级,并评论到(1996年版译文):“西诺波利指挥爱乐乐团的《未完成交响曲》堪称是奢华的精致和完美的结合。管弦乐的融合,特别是木管乐器和圆号,简直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这个“未完成”的演绎极具凝聚力,每个语句都以无缝连接呈现出自发性,并且带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细节。在西诺波利看来,对比是存在于黑暗和阳光之间,即第一乐章悲剧性的黑暗——但从未表现出虚伪,而动人的第二主题只是部分地缓解了一些——与第二乐章的阳光:它给人一种难以忘怀的、温柔的光芒。呈示部的重复没有忽略,这增加了量感和质感。这个录音无疑是一部经典之作!金斯威大厅颇具温暖气息的录音制作令人印象深刻。”

“西诺波利指挥英国爱乐乐团录制过《未完成交响曲》(见上文),那是一个呈现出超级宏伟的气魄和具有强烈情感的录音。相比之下,1992年德累斯顿的“未完成”不仅速度明显更快,速度更灵活,而且西诺波利对动态标记的解释也更为自由。尽管如此,德累斯顿乐团光芒四射的演绎有助于使其令人信服。但是在C小调《第九交响曲》中(同一CD上的另一作品),节奏的不稳有损于乐曲整体的凝聚力,所以不像经典录音版本那样具备力量、或意味深长”。

《企鹅唱片指南》的评价几乎印证了我的感受。最后一部分尽管是在评述他们的舒伯特《第九交响曲》,但是和我对德版《未完成交响曲》的评价完全相同!
不怕大家笑话,大喇叭只是在三十几年之后的今天才读到这里。当然了,我们退休老工人的后知后觉也不止这些。只是为照顾面子,可以说是:“慢工出细活儿”(北京话),或是:“交关辰(音“曾”,三声)光。搞勿(音“蛙”,轻声)清爽”(我们大上海这样讲)之类的。

英国爱乐乐团
爱乐乐团Philharmonia,是战后为高质量音乐的录制由莱格建立。莱格Walter Legge是英国百代唱片公司EMI和哥伦比亚唱片公司Columbia的制作人—被誉为录音史上最为享誉盛名的古典音乐制作人。自成立以来,爱乐乐团作为一支音乐会演出和录音制作的乐团一直名列前茅,至少是在英国,占据首屈一指的地位。1945年10月27日,比琪姆爵士Sir Thomas Beecham指挥了爱乐乐团的开幕音乐会。但他和莱格在权力分享方面的分歧使得他们分道扬镳。对于莱格来说,这是获得与卡拉扬(1908-1989)合作的机会。自此以后,卡拉扬一直是实际上的首席指挥,指挥了许多爱乐音乐会、巡演和录音,直到1955年他被邀去了柏林爱乐乐团。

大喇叭听音乐 | 我听西诺波利的两个 《未完成交响曲》_视听前线■ 英国爱乐乐团

因为莱格的原因,爱乐乐团频繁地光顾录音室也就不足为奇了。通常都是在著名的艾比路Abbey Road Studios。他们的录音制作,开始是发行快转唱片SP,然后是黑胶唱片LP。今天,这些珍贵的文献,通过CD或流媒体,来纪念与富特温格勒Furtwängler、卡拉扬Karajan、克伦佩勒Klemperer、萨瓦利希Sawallisch、朱利尼Giulini和克列茨基Kletzki等大师的合作,以及后续的多纳尼Dohnányi、马泽尔Maazel、穆蒂Muti和西诺波利Sinopoli,还有麦凯拉斯爵士Sir Charles Mackerras和桑德林Kurt Sanderling等等。

爱乐乐团的成就以极为丰富的录音保存了下来,其中包括迎来年迈的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做指挥;在施特劳斯身后,乐团首演了他的《最后四首歌》(1950年,由富特文格勒指挥,克里斯汀·弗拉格斯塔德Kirsten Flagstad演唱)。时至2020年,华纳公司发行了一套24张CD专辑《爱乐乐团:一个传奇的诞生Philharmonia: Birth of a Legend》,这是为纪念该团75周年发行的一套爱乐乐团早期录音;该团又与英国广播公司BBC和克伦佩勒电影基金会合作,发行了一套蓝光碟:克伦佩勒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这些现场音乐会1970年拍摄于皇家节日音乐厅。

德国德累斯顿国立乐团
大喇叭听音乐 | 我听西诺波利的两个 《未完成交响曲》_视听前线■ 德国德累斯顿国立乐团

Staatskapelle Dresden成立于1548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管弦乐团,因而深受传统影响。在这样悠久的历史中,许多杰出的指挥家和国际知名的乐器演奏家在这个曾经的宫廷乐团里留下了他们的印记。昔日的指挥有:舒茨Heinrich Schütz、哈斯Johann Adolf Hasse、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和瓦格纳Richard Wagner,他称该乐团为他的“神奇竖琴”。过去150年,杰出指挥家的名单中包括了舒奇Ernst von Schuch、莱纳Fritz Reiner、布什Fritz Busch、博姆Karl Böhm、凯尔伯思Joseph Keilberth、坎普Rudolf Kempe、苏特纳Otmar Suitner、桑德林Kurt Sanderling、布隆斯特德Herbert Blomstedt和西诺波利Giuseppe Sinopoli等等。该乐团由海廷克Bernard Haitink于2002-2004年担任指挥;路易斯Fabio Luisi于2007-2010年指挥。自2012/2013音乐季以来,首席指挥一直是蒂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自2012/2013音乐季以来,郑明焕Myung-Whun Chung担任首席客座指挥。2007年,在布鲁塞尔的颁奖仪式上,德累斯顿国立乐团成为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乐团获得了“保护世界音乐遗产欧洲大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