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海的香港缘和「四重金三角」 ——怀念刘德海大师逝世一周年

2021-7-25 10:00| 发布者: ywen| 查看: 878| 评论: 0 |原作者: 文 / 周凡夫

简介:去年4月11日疫情下传来琵琶大师刘德海逝世的噩耗,郁结之情仍未全散又已一周年,中国音乐学院4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办“刘德海音乐艺术周”系列活动以作纪念。活动邀请全国艺术高校和艺术院团的琵琶界同仁、室内乐团 ...
刘德海的香港缘和「四重金三角」 ——怀念刘德海大师逝世一周年_视听前线

去年4月11日疫情下传来琵琶大师刘德海逝世的噩耗,郁结之情仍未全散又已一周年,中国音乐学院4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办“刘德海音乐艺术周”系列活动以作纪念。活动邀请全国艺术高校和艺术院团的琵琶界同仁、室内乐团组、民族民间乐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构与音乐人、亲受过刘德海教诲影响的历届校友代表,以及与刘德海携手为中国音乐学院中国器乐教育教学做出贡献的同仁,联合举办三场不同形式的音乐会和一场学术研讨会。

历史录音扬名国际
刘德海在1937年出生,中学参加电台的业余民族乐团,1957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接受欧洲系统音乐教育,专攻琵琶,拜师林石诚、曹安和、孙裕德、杨大钧。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同时以演奏《狼牙山五壮士》崭露头角。1970年调任中央乐团独奏演员。后出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

让刘德海名扬国际的名碟是扬威国际的唱片,和小泽征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吴祖强、王燕樵和刘德海创作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于1979年出版,当年刘德海42岁,正是演奏家的黄金岁月。该张唱片中还有刘诗昆独奏的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乐队演奏苏沙的《星条旗永远》。《草原英雄小姐妹》1973年3月创作完成,1976年首演。小泽1978年6月访北京,指挥中央乐团排演过这首作品,翌年带领波士顿交响乐团历史性访华,3月17日在北京红塔剧院,3月19日在首都体育馆的两场公演,都安排有由刘德海担任琵琶独奏的《草原英雄小姐妹》。

这张由荷兰菲利浦唱片公司灌录制作的唱片,录音场地是波士顿,不是北京或上海。唱中片推出后畅销世界,列为金唱片,一致公认的琵琶代表作,后来除了出版CD版,还出版过多个不同版本。笔者手边藏有的24K珍藏版金碟,编号是Philips 470 353 2G。由于这张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唱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亦是成为很多乐迷醉心刘德海琵琶技艺的开始。这张唱片面世两年后的1981年,刘德海在西柏林与柏林爱乐乐团演出《草原英雄小姐妹》,当地报章更以“2000—6000”为题,赞赏他以“具有两千年历史的琵琶征服6000位乐迷。”自此《草原英雄小姐妹》成为刘德海的“招牌曲”便紧扣在一起了。

刘德海的香港缘和「四重金三角」 ——怀念刘德海大师逝世一周年_视听前线刘德海和小泽征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草原小姐妹》的唱片封底
刘德海的香港缘和「四重金三角」 ——怀念刘德海大师逝世一周年_视听前线刘德海和小泽征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草原小姐妹》的唱片封面

刘德海一生遍历世界三十多个国家演奏,除借鉴西方乐器技巧改革琵琶,创出人工泛音、假泛音、共鸣泛音、打泛音、反弹等等技巧……更从与别国文化交流比较中,反思到自身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继而选择了一条既非国粹保守的,也非新潮前卫的第三条艺术道路,根植于传统的又有所创新的音乐之路。他创作于1984—1985年间的系列性作品《人生篇》中的琵琶曲《秦俑》、《童年》、《天鹅》、《老童》、《春蚕》,题材新颖富有哲理性,并运用“正反弹”的新技术,大大丰富了琵琶的艺术表现力。其中的《天鹅》一曲的录音还获得1989年中国唱片公司第一届金唱片奖。

香港结缘提琴合作
笔者第一次听刘德海演奏,是1982年4月与香港中乐团演奏《草原英雄小姐妹》、《昭君怨》、《霸王卸甲》和《月儿高》,在笔者的节目单上他除了签名还题字:“艺术是有丰富感情的科学”。那时但觉他的演奏表情、台风、音乐表现都很渲染夸张,两年后他重访香港参加音统处的青年音乐营,1986年初香港艺术节他还带来中国弹拨乐合奏团,年底又带来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团,在登台演奏方面似乎已开始淡出。

刘德海的香港缘和「四重金三角」 ——怀念刘德海大师逝世一周年_视听前线1988年12月刘德海与西崎崇子在香港举行「琵琶与小提琴合奏音乐会」的场刊封面(上有刘德海的亲笔签名)_作者提供
刘德海的香港缘和「四重金三角」 ——怀念刘德海大师逝世一周年_视听前线1982年刘德海访港时给笔者的签名及题字_作者提供

笔者和刘德海结缘自八十年代末期,他每次到访香港总会因缘际会,除欣赏他的音乐会,还总有机会畅谈。其中好几场音乐会至今印象犹新。其中于1988年11月和以香港作为发展基地的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携手以琵琶、小提琴二重奏的形式演出,在乐器上,一中一洋,具有尝试探索的精神。音乐会所奏的琵琶与小提琴合作的乐曲都是刘德海所选,由北京作曲家黄晓飞改编,连同“安歌”两首,合共奏了十三首乐曲,绝大部分是中国各省的民歌,都是旋律优美,动听的作品,如《在那遥远的地方》、《都达尔和玛丽亚》、《梅花盛开时》等,因此较能发挥小提琴演奏旋律的甜润特性,而作曲家在改编时,也着意地运用了各种不同技法,如对位法,小提琴拨弦,琵琶轮指弹奏出分散和弦效果。从两者“合奏”来说,他更几乎放下了“琵琶大师”身份,以求达到与小提琴“相融”的效果,但最受用的还是他的两首琵琶独奏《十面埋伏》与《昭君出塞》,已没有过去的夸张、炫耀和火燥了,刘德海确实变了。

刘德海的香港缘和「四重金三角」 ——怀念刘德海大师逝世一周年_视听前线1989年初出版的刘德海与西崎崇子「琵琶与小提琴合奏曲选」CD(CD编号HK.8.242130) _作者提供
刘德海的香港缘和「四重金三角」 ——怀念刘德海大师逝世一周年_视听前线1989年初出版的「刘德海琵琶独奏曲选」CD(CD编号HK.8.242131) _作者提供

这场音乐会仍未举行,刘德海和西崎崇子两人更已将音乐会的合奏曲目灌成唱片,于1989年初以《琵琶与小提琴合奏选曲》为名推出市面(CD编号HK.8.242130)。同期还推出了另一张CD《刘德海琵琶独奏曲选》(CD编号HK.8.242131),确实是使人喜出望外,这款录音收录了刘德海九首琵琶乐曲,包括五首非常流行的传统古曲,如曲调典雅清优的《飞花点翠》,带有深秋怀人韵味的《平沙落雁》,演奏技法细腻感人的《汉宫秋月》,和两首北派武曲代表作《十面埋伏》及《霸王卸甲》,此外还有潮州音乐《出水莲》、《过江龙》,广东音乐《昭君出塞》,和刘德海自己根据道教法事音乐《谨奉礼》改编的琵琶新曲《怀念》。

刘德海的香港缘和「四重金三角」 ——怀念刘德海大师逝世一周年_视听前线1988年12月刘德海与西崎崇子在香港携手举行「琵琶与小提琴合奏音乐会」的宣传造型照片_作者提供

刘德海过去有不少录音,但因录音年代和环境的关系,回放出来的琵琶音质,多是过尖、过硬,不然便是过于松、蒙,细腻的音色更多“无法捉摸”,但这款新录音,却使人听得很舒畅,琵琶音色自然,《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的音乐效果尤为传神,堪称为刘德海足以传世的录音范本。

王见王与扶掖后进
1990年的《中国琵琶王见王》音乐会,是另一场让人怀念的演出。这是台湾许博允的“新象”主办,两个“王”是刘德海和台湾的王正平(1948-2013)。在音乐会中刘德海的琵琶技艺仍是挥洒自如。王正平是在台湾留学的香港“侨生”,可以说是香港的音乐家,当晚他的表现较十一年前笔者在香港艺术中心所听更成熟、更有韵味。不过,与较他年长的前辈刘德海同台演奏,显然仍存有一些负担,以当晚的演出来说,刘德海与王正平两人,在演奏气质上很不相同,王正平自然平和,具有传统文人淡雅的气质,刘德海的演奏,则显得很实在,很专业的演奏风格,但相同的是,两人都在保留了传统的手法之余,融入了不少新的技巧,特别是在他们各自创作的作品中。

刘德海的香港缘和「四重金三角」 ——怀念刘德海大师逝世一周年_视听前线1990年12月刘德海与王正平在香港携手举行「中国琵琶王见王」音乐会的宣传单张_作者提供

当年两人很显然地都已经过了在技巧上追求炫耀的阶段,因此,无论是听他们两人先后演奏的《十面埋伏》,还是刘德海的《霸王卸甲》,都可以发觉,艰难的技术未有给他们两人阻碍;就演奏效果而言,两人均未有刻意去模仿音响效果,也没有加以过分的渲染和戏剧性。更直接一点来说,王、刘二人的《十面埋伏》,描写曲中的情绪气势较景物情节多了,磅礡的气势,和绘声绘影的效果也减弱了,震撼性少了。

刘德海的香港缘和「四重金三角」 ——怀念刘德海大师逝世一周年_视听前线1990年12月刘德海与王正平在香港携手登台举行「中国琵琶王见王」音乐会留影_作者提供

不过,听众看来仍是喜欢他们两人的《十面埋伏》,多于他们自己创作的作品,虽然当晚每一首乐曲演奏之后,都赢得很热烈的掌声,但讲究效果的大套武曲,始终都较讨好。刘德海当晚并未有演奏原先公布的《大浪淘沙》,看来是因为当晚安排的曲目太多了,奏完十二首乐曲已十时十五分。但他创作的《天鹅》,写得很有感情,秀美清幽,轻松幽默,发挥了琵琶乐器一向被人忽略的另一面。今日回想这场已不可能出现的“琵琶龙门阵”,“搞手”许博允在台湾已退隐艺坛,王正平则在这场演出后出任台北市立国乐团团长、音乐总监(1991-2005),现已成古人了。

香港回归后,刘德海在香港的演出印象中还应有两次,第一次是2001年《刘德海从艺五十周年音乐会》,于11月17日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举行,音乐会前11月15日及16日还在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楼四楼二号会议室,主讲了两场音乐会前讲座,题目分别是《刘德海艺术道路五十年回顾》及《琵琶美学新思想》。在音乐会中他联同弟子杨靖、董楠及李佳携手登台,他特别演奏了两首自己的作品《滴水观音》和《秦俑》,还有古曲《十面埋伏》。三位新晋琵琶演奏家杨靖、董楠及李佳则演奏了刘德海的名曲《童年》《天鹅》、《天池》、《喜庆罗汉》等。

第二次是2002年12月6及7日在荃湾大会堂及香港大会堂演出了两场,刘德海带领新成立的中国民乐精英团演奏多首乐曲,计有《胡笳十八拍》、《塞外情思》、《黄河魂》、《大姑娘美》等。这个精英团成员集合了北京的优秀民族音乐演奏家及作曲家,刘德海是团长,他已将精力放在扶掖后进,当日的团员有刘长福(高胡/胡琴)、王中山(古筝)、候艳秋(唢吶)、黄梅(古琴)、赵承伟(三弦)、胡志厚(管子)等,其中好几位今日都已成名家了。

我已不喜欢弹琵琶
香港回归后刘德海的重点已放到教育工作上。听他演出和他聚谈最多的年代是他五、六十岁,正是演奏技巧成熟,艺术思想日益深刻的黄金时间。听他的琵琶演奏,更不存在任何问题,而听他说话的语气,则变得认真和深思熟虑。1988年11月他和西崎崇子的琵琶小提琴二重奏音乐会结束后,与他宵夜,便曾畅谈他年来在艺术反思下,从自我深化的层面去分享了他找寻自我位置所提出的人生、思想、艺术观的“三角工程”,兴致正浓之时,他更郑而重之地说﹕“现在我已不喜欢弹琵琶了,你可以为我明明白白地写下来,原因是弹琵琶已不再为我带来满足、感动,我的琵琶演奏已到了顶峰。”

刘德海说来颇有点曾经沧海之感,他说﹕“在琵琶演奏技巧上,我的顶峰期大概在85、86年,而现在我最喜欢的工作不是在技巧上追寻,也不是在演奏,而是去多看书、多思想;即使是演奏,要表达的东西也和以前大大不同了。”他更举当晚在音乐会的表演为例﹕“五十岁的人应该有五十岁的东西,好像刚才我弹《昭君出塞》,已不是描写王昭君的感情,而是人生的探索,是一种无限的追求,没有固定目标,本质是虚的,我只是借题发挥,同样地,奏《十面埋伏》,可以更激动,这首乐曲我奏了三十多年,反复琢磨、提炼,删节,至今每次演奏还是有点即兴处理成份在内。”

“金三角”与精神家园
当晚刘德海表示,他目前的工作是完成《正反弹系统》这本书,并将之出版,这将是他发展琵琶演奏技巧的重要著作。同时还要完成计划中的十三首琵琶独奏曲《人生篇》,当日已写好的有《天鹅》、《老童》、《春蚕》、《秦俑》和《童年》五首,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寻找他自己的“精神家园”。

刘德海的“精神家园”也是他在艺术反思下所揭示的“三角工程”理论,他的人生、思想、艺术观。1986年时,他已泄漏了他的四重“金三角”理论,第一重是哲学、艺术、科学鼎足而立的关系。他认为兼有这三者才能产生真、善、美的艺术,而哲学正是他的“精神”与“家园”。

第二重“金三角”是“燃烧、纯青、凝固”,艺术家年青时燃烧,越烧越旺,中年趋向炉火纯青,始有可能进入艺术上的“凝固”境界,“凝炼”出结晶来。

第三重“金三角”是“技巧与音响、音响与音乐、音乐与理念”的三层承递结构的关系,还阐释了技巧的作用,音乐的理想,艺术的趣味,都在于“思考”。

第四重“金三角”“洋、古、今”,指的是艺术创造所涉及的美学观和思想意识,既要洋的,也要古的,但必须要立足于今日,立足于民族文化,要中华的“根”,民族的“魂”,才能从“燃烧”进入“纯青”。

刘德海的“金三角”理论从这四重关系可延伸到各个更深刻、更广阔的层面去,解释东西方哲学的“模糊”与“明晰”观念,“唯心”与“唯物”,“伦理、精神与意识”、“规范、秩序、法律与气理”……都可以一一代入他的“金三角理论”中去。显然刘德海不满足于琵琶的演奏,已从新技巧追求,变为以更宏观的角度,以宇宙观的层面去肯定自己的演奏,尝试从“纯青”走向“凝固”的境界,以求达到一个兼有哲学、艺术、科学的“完我金三角”。

刘德海的香港缘和「四重金三角」 ——怀念刘德海大师逝世一周年_视听前线刘德海生前演奏琵琶的遗照

琵琶打出国际困难
除了四重“金三角”理论,刘德海访问香港时,更曾再三强调他要致力的人生大目标,将琵琶打出世界,让琵琶成为国际乐器,使中国音乐走向世界。每次谈来大家都兴高采烈,豪情万丈。及后艺术上更上一层楼时再问他,是否仍坚持此一目标呢?他的看法该有了很大的改变了吧?

刘德海的答案,显然对此问题看得较过往透彻和深入得多了,他说﹕“将琵琶加以推广成为一种世界性乐器,始终是我致力的目标之一,但要达到,正如过去我们所预料的,有乐器购买、维修、乐谱、师资等不少困难,其实问题的关键更在于中国能否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介入世界潮流的大循环中去,也就是要看中国整个文化世界上的投资有多少。”

此话怎说?刘德海的理解是这样的,他说﹕“要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推广、介绍,是要投资很多的,西德要推广他们的文化,在世界各地办文化协会、办学校,推广德语,办旅游。日本也是这样。前年到奥地利访问一个国际音乐节,很多国家都派出音乐团体去交流演出,因要自费前去,中国被邀请,但没有人去,这牵涉到经济问题,经济不成,也就没办法在文化上投资了。”

那么,是否要搞好经济才有文化呢?刘德海否定了这种想法,他说﹕“中国现在有多问题,表面看来都是经济问题,经济搞不好,实际上文化才是大问题,就是如何去教育新一代的精神、科技、民主的问题。”

刘德海更以他的“金三角”理论来说明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他一边在纸上绘画,一边说﹕“这个三角关系是『非义的财利、近和远』。今日世界的难题是文化商品化,追求的是急功『近』利,是不文明的商品经济、低层次的文化,『远』就像『凝固』,高层次的文化,从『远』也可得到利,高层次的音乐能提高人的修养素质,创造财富,这样子经济才能上去。没有文化、经济不可能上去,所以今日的经济问题,都是文化问题、教育问题,现在我们如果不在这方面投资,21世纪便会受到『报复』,中国音乐国际化也就谈不上了。”这番话显示刘德海想得深,说得也深,刘德海已非只是弹琵琶的了!三十多后的今日回想他这番说话,确是具有远见之言。

期待结集出版补憾
这次北京举办《刘德海音乐艺术周》的三场音乐会,4月9日开幕首场音乐会《琵琶行-刘德海琵琶音乐巡礼》曲目设计选取刘德海不同时期、不同内容形式、影响及流传广泛的经典之作,是一次共有83位老、中、青、少琵琶演奏者齐聚一堂的琵琶盛事。4月10日第二场《传统的翘望-民间音乐的回响》的曲目设计兼具民间乐种及创作作品,不仅重现历史经典,又创时代之新篇,呈现现代室内乐蓬勃发展的景象。4月11日第三场《和美颂-丝竹相和之国乐交响》,则邀请曾是中国少年民族乐的团成员参演,是一次带着对母校的敬仰、对大师的缅怀的历史情感之旅。

刘德海的香港缘和「四重金三角」 ——怀念刘德海大师逝世一周年_视听前线刘德海逝世一周年北京「刘德海音乐艺术周」(2021年4月9日至12日)的网页页面_网络截图

4月12日上午九时举行,作为压轴活动的《刘德海音乐艺术研讨会》,则邀请海内外的作曲家、理论家和业界专家,围绕刘德海诸方面的杰出成就与贡献,及其对中国器乐艺术继承和发展的深刻思考与多维度实践展开深入研讨。这当会是在刘德海仙逝一年后,对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加以肯定的重要活动,可未知日后会否将研讨内容结集出版,能让我等即使获得北京的乐友邀请亦因疫情难以出席的“海迷”得以补憾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 总之这款Musical Fidelity A1复刻版合并功放,继续发扬了经典A1的优良品质,其温润醇厚的声音风格令人心旷神怡,强大精准的驱动...

  • 由于我也是西电的狂热研究者,十多年前开始到日本韩国拜访当地西电烧友与商家,其中当然也与日韩的西电修理人员探讨西电音响的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