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中关于经典音乐的呼吁

2014-8-4 14:08| 发布者: 小路| 查看: 1577| 评论: 0 |原作者: 王以真

简介:每年两会,大家都关注会议的进展。人们看到了今年会风的新变化,国家发展的新进步。尽管中国现在问题很多,但我一直抱着一种乐观态度。比如说现在取消企业年检,真是对企业的一大福音。什么是“年检”?就是每年“光 ...


每年两会,大家都关注会议的进展。人们看到了今年会风的新变化,国家发展的新进步。尽管中国现在问题很多,但我一直抱着一种乐观态度。比如说现在取消企业年检,真是对企业的一大福音。什么是“年检”?就是每年“光明正大”的寻租,对那些工商税务管理人员,是吃不完的饭、喝不完的酒、拿不完的红包。我的一位企业家朋友说,还要陪他们打牌,故意输给他们。另一位企业家朋友说,还要为他们某些特殊服务买单。取消企业年检说明本届政府对这些是明白、懂得的。

作为音响界的一员,我们同时关心两会中有关音响、音乐方面的信息。音响是一个小行业,也没有听说那位音响界人士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当然有一批音响技术人员为两会扩声服务。如果我能提议案,建议两会全部扩声设备改为国产器材。 

全国政协委员中有一批音乐界、文艺界人士,他们发出呼吁:“请给经典音乐一点空间。”


作曲家雷蕾在政协小组会上说:“打开电视,几乎每个频道都是选秀、娱乐节目。我还是建议大家欣赏一点经典音乐,现在电视上太少这类内容了”。
“何止是少了,几乎是没有!”歌唱家郁钧剑委员这样说。

达人秀、好声音、好歌曲……电视上流行音乐节目当道。央视音乐频道上,“指挥棒”淡出,“麦克风”上位;而且拿麦的,可能是一个跑调的歌手。

女作家张抗抗委员也是一位古典音乐的爱好者,她说:“流行与经典,应该比例适当。世界上有那么多优秀的古典音乐曲目,怎么就不能播一播呢?”

这三位政协委员都是文艺界,音乐界有影响的知名人物。雷蕾是著名作曲家雷振邦之女,电影《四世同堂》、《渴望》等节目的作曲。我们知道他们讲的都是事实。

电视里确实很多很多都是些选秀、娱乐节目,要么就是一些连篇累牍的肥皂剧,经典音乐类的节目几乎没有。

那么为什么不给经典音乐一点空间呢?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讲:世界在音乐中得到完整的再现和表达,它是各种艺术中第一位的、帝王式的艺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讲: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给在黑暗中的流浪汉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中国学者资中筠讲:音乐可以忘忧、忘俗、忘年。

这样的评价我们可以找出一大批,经典音乐是一件好东西,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为什么不要呢?

对于政协常委、委员们的质询,央视和其他电视台都没有回答。我们只好猜一下。

电视台看重的是收视率。收视率是与利益挂钩的。我们查到一个2010年的电视台与市场占有率的表格。


从表中不难看出,十分明显,收视率愈高,市场份额就愈高,那些电视台的相关人员的收入就高。至于哪一类节目收视率高,还是拿事实说话。电视台最喜欢播送的节目,收视率一定高。达人秀、肥皂剧……自然播送得多。

最近公布原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李东生被撤职查办,这样一个贪污腐化、无恶不作的人,将电视台的风气搞得乌烟瘴气,他怎么会去传播经典音乐?就像让薛嬏来讲艺术,算是找错人了。

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讲话也很有道理,他说:媒体,尤其是荧屏上,更多播出一点古典音乐,现代年轻人的听觉被弄坏了,已经不知道什么是音乐了。音乐的本质是一种心灵的语言,它是安静的,可现在的音乐完全是娱乐,把其他美好的功能淡化了,我们去演出,我常常要求撤掉麦克风。工作人员很奇怪,说撤了之后怎么能听到呢?我就告诉他们,只要你们安静下来,就一定能听到。

我们有时也看到报道政协委员的一些雷语。如有委员建议禁播水浒,以维护社会稳定。还有的人穿着名牌、享受着特权,提议建立全国道德档案。有人对这些委员很有看法。我根据多年的观察,不论是古今中外,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群体,对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同一事物看法都会是不一致的。有人要抗日,有人要当汉奸;有人要改革,有人不想改革;有人高明,有人糊涂;有人高尚,有人卑鄙。聪明与白痴共存,真实与谎言并列。在某种意义讲,正义和罪恶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我们再看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的呼吁:“现代年轻人的听觉被弄坏了,已经不知道什么是音乐了”。音乐学院院长的讲话应该是有份量的。
现在的年轻人听觉被弄坏了,一个是文化上、精神上的,年轻人总是被一大堆流行音乐包围着,以为音乐就只是这个样子,没有机会听过好的经典音乐,更没有接受一些音乐的启蒙和熏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闻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了解音乐是需要学习、训练与积累。另一个是从听觉、生理角度讲,目前在中国存在严重的噪声污染,形成一种声暴力,在城市中各种噪声强烈,在很多演唱会,在KTV、迪厅里,听到的更是声嘶力竭、震耳欲聋的东西,再加上长时间插上耳内式耳机大音量听音乐,使年青人在审美观点方面不知不觉地被“污染”,以为流行音乐就是音乐的全部或最重要的部分,而且听力也在不知不觉中衰退。

著名学者资中筠在评论中国存有的问题、弊端时指出,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会导致中国人种的退化。对此我没有研究,无权置疑。但对人的听力,结合王院长的看法,可以初步推断,中国人听力在退化;此外,现代中国人的音乐修养也是在退化的。

王院长讲话还提出一个观点,有些演出是不需要扩声设备的。但现在形成一种定式,演出一定要有扩声设备,而且要很大音量的扩声。 

政协委员、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许舒亚讲: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躁动的、喧闹的音乐。很多人还是希望有一些更加沉静的,可以让人坐下来思考的古典音乐。

政协委员、音乐教育家金铁霖亦讲:古典音乐标志着音乐历史的高度。

记得文革前的70年代早期,虽然那个时期电视机还只是国外先进的东西,但是电台和收音机还是很普遍的。那个时代,电台会在很多时间安排一些古典音乐节目。不单是播放,而且还会对音乐的背景、作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或意境做出较详细的介绍。同时也会不时对乐器的特性和乐曲的基本知识(如旋律、乐章等等)结合演奏的乐曲的一段来进行介绍。介绍完了,再重新全部播放一次。

很多人也许就是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逐步有了一些音乐修养,也慢慢地爱上经典音乐了的。

现在要在电视台里有这样的节目,可能是一个奢望了。

各位政协委员讲话都很有道理,我们完全拥护。我们希望各媒体也有所改进。

能不能改进,还是一个问号。
18

路过
13

雷人
11

握手
13

鲜花
16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71 人)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握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握手

    匿名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