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文学(上)

2019-9-14 16:58| 发布者: ywen| 查看: 1008| 评论: 0 |原作者: 文 / 张维国

简介:纵观东西方音乐史,一个杰出的音乐家,除具有非凡的音乐天赋,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广泛的修养以及创新的思想,丰富的知识外,文学才能,文学修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 1. 中国古代文学与音乐 在“兴于诗, ...

纵观东西方音乐史,一个杰出的音乐家,除具有非凡的音乐天赋,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广泛的修养以及创新的思想,丰富的知识外,文学才能,文学修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

1.  中国古代文学与音乐
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国文人传统的熏陶下,历代出现了很多诗乐才能兼而有之的知识分子。阮籍以“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咏怀诗》扬名文坛,还是古琴曲《酒狂》的作者。魏晋名士嵇康的诗,清逸脱俗,琴曲《稽士四弄》韵味无穷,《琴赋》《声无哀乐论》,也是他的杰作。

唐朝诗人白居易、王维不仅是诗界名家,还是乐坛知音。白居易善操琴,乐理思想在当时颇有影响。两宋大词家柳永、周邦彦音乐造诣也很高。柳永“变旧声作新声”,大量创制长词慢调。周邦彦歌词创作既讲究意境,又注重声律,词乐高度和谐。王国维称之为“两宋之间,一人而已”,元朝大戏剧家关汉卿“会弹丝会品竹”,“会唱鹧鸪舞垂手”,他运用的戏剧音乐,灵活多变,丰富多彩,尽显他的音乐高造诣。

2.  音乐与文学的异
音乐与文学均属文化范畴,具体一点,广义的说,它们都属于艺术,但细分起来也可说,文学不属于艺术。这有上至国家下至省市县均设有文学与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为证。尽管如此,它们之间又有着共同特点,这就是它们的存在和传播,都需要共同的媒体——声音。音乐在时间内以声音形式流动。

文学由语言构成,而声音是语言存在的必要条件。纵观人类历史,音乐与文学之间从古至今互相融合借鉴,又各自按自身规律发展。

音乐是在时间中展现的声音动态结构,它的本质是运动。它以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等因素表达事物与情感。而文学是在时间中呈现的语言结构,文学语言是艺术化的语言,以、字、词、成语、句子表达事物和人物。

音乐与文学都可以叙事、抒情,但是音乐更善于抒情,而文学叙事更具优势。音乐中的抒情常常只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至于引起这些情感的原因,则无唯一性(标题音乐除外)即只知“果"而不说“因“,或者不知“因”。这“因”随听众不同而异。而文学中描述的都是一些具体事物,有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比如《红楼梦》写了两大家族的事情,也兼有些家外事。而《金瓶梅》以西门庆及三位女人为线索,叙写了社会中各种关系,但叙写的范围更为广泛,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写了社会上各种类型的人物,社会影响远大于红楼梦,只是因为“黄”而不被推崇而已。

音乐与文学实现审美价值的关键是二次创作,就是说,把创作者创作的以乐谱形式和文字符号保存的音乐和文学作品必须经过第二次创作者,把这些符号转化成可感的形象,填在五线谱的线和间上的音符由作曲家完成,为第一次创作。而实现审美价值,就需要演奏(唱)者在一定的时间中以声音形态而进行,是为第二次创作。这第二次创作大有学问,在同一作品不同演奏(唱)者有不同的演奏(演唱)效果,效果甚至相差很大,比如本人学生时代演奏刘文金的二胡独奏曲《三门峡畅想曲》自得其乐,但稍有音乐修养的人似有刺耳之感,他们愿听西安音乐学院鲁日融教授的演奏。即使同一作品同一人演奏,在不同时间、地点也会不同。这也许是音乐极具魅力的一个原因。

著名的小提琴大师梅纽因

至于听众的感受,也因人而异。著名的小提琴大师梅纽因曾说:“演奏家的任务是什么?他处在作曲家和听众之间,把写在谱表上干巴巴的音符中的活的因素,把他们的生活脉动恢复起来。”可见表演是使音乐作品从生命的静态形式转化为有生命力的动态形式的关键。

文学作品是写在纸上的文字符号,需要读者在阅读想象,在创作中完成、发展与丰富。读者对文学作品“形”的感知,到“神”的把握,再到“意”的领悟都离不开想象的再创作。比如泪水伴终生的林黛玉,面对死神的微笑,这是“形”,我们再想像她悲惨的身世和对爱情追求的执着的感情,从而想像出这微笑中有多少悲痛和哀伤,这就转化为“意”。

有些文学作品,特别是诗,对其再创作具有较为充分的自由和广阔的空间。黑格尔曾指出:“尽管诗用语言的表达方式,诗却最不受其他各门艺术所必受的特殊材料所带来的局限和约束……”对于诗的欣赏似乎可以类比如对纯粹音乐欣赏。当然,有的诗只是局限于描述某一具体事物,而将你的想象空间给予一定的范围或空间。


黑格尔

3.  音乐与诗的关系
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很多音乐作品创作素材来自于文学作品,这在优秀作曲家和杰出文学家之间显得更为紧密。最著名的例子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各种音乐形式在舞台上久演不衰:音乐厅舞台上的柏辽兹的同名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同名幻想曲;歌剧厅的普罗科菲耶夫的同名舞剧等,使莎翁塑造的一代多情的青年男女的光辉形象,不仅在文学上熠熠发光,在音乐歌剧舞台上也大放异彩。取材于莎翁戏剧的有门德尔松的序曲《仲夏夜之梦》,布里顿的歌剧《仲夏夜之梦》,威尔第的歌剧《麦克白斯》《奥赛罗》,《法尔斯塔夫》,李斯特的交响诗《哈姆雷特》等。莎翁的这部戏剧在音乐版本中,还有柏辽兹献给帕格尼尼的清唱剧,柴可夫斯基的交响诗《序曲——幻想曲》古诺的五幕歌剧等,都是优秀的音乐名著。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 EMI CDC 7 47163 2)

伯辽兹幻想交响曲 (PHIJIPS 411 425-2)

写到这里,想到大学毕业时,有位同学承受着5倍原书价的罚款而将莎翁全集假称丢失不还,可真算得上莎翁迷了。须知,我们是学工科的,60多年前的学生都是很穷的。一位同学,5年里,全靠15元的一等助学金度过的(含13元伙食费),5年未回老家一次,尽管只有黄河一水之隔。

哥德积60年的心血写成的名著《浮士德》吸引着柏辽兹写成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沉沦》,李斯特创造交响曲《浮士德》,古诺则以同名歌剧献演于舞台。还有包依托的歌剧《梅菲斯特费勒斯》,普梭的歌剧《你的浮士德》,都离不开歌德。

托尔斯泰的名作之影响出乎常人的设想,据前苏联1978年第16期《音乐生活》介绍,“音乐史上有著名歌剧近30部,舞剧6部,管弦乐及管管弦乐伴奏的声乐作品7部,器乐曲14部以及30余首歌曲及浪漫曲,是取材于托尔斯泰的小说及其他作品”。比如以《安娜·卡列尼娜》为题材创作的多部舞剧,以《战争与和平》为据创造的交响曲,交响序曲,歌剧等。

柴可夫斯基为但丁《神曲》增色的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值得一听。柴氏的歌剧佳作《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马捷帕》的内容均来自普希金的作品。著名作家小仲马曾说:“50年以后,也许谁都不记得我的小说《茶花女》,可是威尔第却使它成了不朽。”这提示我们可以从歌剧《茶花女》获得更高的审美价值。可喜的是40年前,笔者有幸在青岛观赏过中央歌剧院演出的该剧,印象之深,至今不忘。肖邦逝世半世纪之后,俄国“新芭蕾之父”米哈伊尔·福金采用肖邦的钢琴曲《肖邦集锦》的音乐创造了舞剧《仙女们》。


但丁故居(弗洛伦萨)

提到音乐与文学,我们不得不提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尼采。他虽然没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但他却创作了几十首钢琴、五重奏、合唱及艺术歌曲等。尼采在音乐史上的成就,不仅表现在音乐作品创作上,更重要的是他的哲学及诗歌创作对19世纪后叶及20世纪初的欧洲音乐带来的巨大影响。理查·施特劳斯谱写了与尼采一本著作同名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交响诗。美国学者米克洛维茨曾统计过,大致有19个国家的174位作曲家,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理查·施特劳斯、马勒、奥尔夫、勋伯格、威伯恩、欣德米特、戴留斯等都采用尼采的脚本进行创作,作品包含了十几种题材。

即使我们回忆到公元前5世纪,也有很多文学名著被改编为各种音乐体裁。例如,斯特拉文斯基根据古希腊“悲剧三大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题材创作成同名歌剧----清唱剧。埃涅斯库的歌剧《俄浦狄斯》,奥尔夫的同名歌剧等都来自于这部悲剧。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安提戈涅》也被里查·施特劳斯改编成同名歌剧。把这部悲剧写成歌剧的,还有萨契尼和辛格瑞里,他们都是意大利人。

现在我们从欧洲飞到北美洲,看看这里有什么精彩的音乐作品,来自文学家的笔下。仅举两例:格什文的歌剧《波吉与贝斯》剧情取自美国作家海沃德的小说《波吉》。卡彭特的交响诗《海之漂流》则以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篇《海》为意境。

至于中国作曲家取自文学著作的音乐作品则更是举不胜举。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何占豪教授。他与陈刚合创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后还改编为高胡、二胡、琵琶、古筝等多种体裁)以及独作的二胡协奏曲《别亦难》、二胡与乐队《莫愁女幻想曲》、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临安遗恨》、《西楚霸王》、笛子协奏曲《此恨绵绵》等音乐作品都与中国文学作品或历史传说有关。

除上面提到的王维、白居易、柳永、周邦彦、关汉卿等名家外,今有陈培勋的第二交响乐《清明祭>的内容则取材于天安门诗抄。崔新和朱昌耀根据唐代诗人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创作了二胡随想曲。张晓峰以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为依据创作了同名琵琶协奏曲。马思聪即使在逃亡美国期间,也不忘祖国,根据维吾尔情诗《热那亚》写成歌剧《冰山下的恋歌》,还有取材于聊斋志异的故事创作的舞剧《晚霞》。马思聪在费城还写了李白诗六首、唐诗八首等音乐作品。施光南根据鲁迅的小说《伤逝》创作了同名歌剧。提到施光南,让我想起了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笑话:他创作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只得了15元的稿费,可是人家在舞台上一唱就能得上千元。香港中文大学陈永华受小说《三国演义》的首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启发,并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中、港、台、澳原本是一个国家,却有着不同的政治社会制度。随着香港1997年的回归,一统的局面迈进一步,创作了《第五交响曲·三国志》,以赞美期待祖国的统一。

近年来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世界级作曲家谭盾,吸取《诗经》的精华,创作了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在大诗人屈原的诗歌《离骚》启发下写成了同名的单乐章交响曲等等。朱光庆的《九歌》第一组曲的灵感来源于楚辞的《九歌》。舞剧《阳光下的石头--红楼梦》,交响芭蕾舞《红楼梦幻想曲》,现代舞剧《红楼梦》、《家》、《白蛇传》、《雷和雨》与《阿Q正传》等,不言而喻,大家都知道它们来自于哪部文学名著。

《红高粱》剧照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红高粱》被青岛歌舞剧院改编为同名民族舞剧。最近,他的《檀香刑》也由作者本人与山东艺术学院李云涛教授改编为同名歌剧在青岛首演,此剧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入选项目,第11届山东省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

以上简介的音乐中的文学作品仅是个例,其实此类作品多之又多。(未完待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