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一起走进现当代音乐(3) 世界大战的影响 ——德国和俄罗斯

2019-4-4 17:27| 发布者: ywen| 查看: 1742| 评论: 0

简介:1920年的柏林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战之后,整个欧洲,甚至是整个世界都被打碎重组,无一幸免。在硝烟散去之后,曾经的亭台楼阁、花园廊柱成为残砖败瓦;昔日的辉煌荣光早已褪去,蒙 ...

1920年的柏林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战之后,整个欧洲,甚至是整个世界都被打碎重组,无一幸免。在硝烟散去之后,曾经的亭台楼阁、花园廊柱成为残砖败瓦;昔日的辉煌荣光早已褪去,蒙上烟尘;而新的高楼大厦,即将拔地而起。这个世界,与1914年前相比,已经截然不同。短短四年之间,数百年来积聚的一切,就已经烟消云散,这是从来没有人想到的。

德国
1918年,德国的战败宣告了旧帝国的瓦解和全新政权的建立,尽管《巴黎和约》在新政权中埋下了一颗15年的定时炸弹,但在当时,这却促进了德国社会和文化积极从旧有模式中摆脱出来的强烈意识的产生。在战后的十年,德国享受了一段令人瞩目的艺术和思想重返活力的时期。这个时代的人,拒绝过去,支持一切新颖和前沿的事物。在艺术中,这种推动力呈现出一种强烈反对多愁善感的浪漫主义的倾向,更加简单、精炼、客观甚至是实际的艺术类型,成为当时生活的主流,譬如著名的“包豪斯风格”。

战后德国最重要的文化中心无疑是柏林,它在1920年代成为艺术世界中所有新颖和实验性创作的庇护所,获得了和巴黎抗衡的地位。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们都在柏林任教,如布索尼、勋伯格和欣德米特等。以柏林为中心,新的音乐语言从这里辐射到全德国,这是隔壁巴黎和维也纳没有办法相比的。

上:勋伯格;左:布索尼;右:欣德米特

然而在1933年国家社会党上台执政,以及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领导人之后,这短短十数年的繁荣戛然而止。这些繁荣出现衰败,实际上要更早,拜“大萧条”所致的失业和疯狂通货膨胀所赐,针对先锋艺术家和音乐家们的负面声音就已经开始出现。而在希特勒上台之后,所有艺术中的新事物被国家强制力量以“颓废”的罪名加以禁止。这个政权反理性和反艺术的态度,连同他们对犹太人残酷的镇压,都对这个曾经的艺术繁荣地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许多重要的艺术家纷纷逃离,在经历过这种打击之后,德国,这个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欧洲音乐重要发展前沿阵地的国家,尽管在“政治上可接受的领域”中,依然出现了超越政治存在的艺术之光,但是在艺术创新上,这里已经成为了一潭死水。

俄罗斯
对于俄罗斯在一战之后音乐艺术的发展,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尤其需要去理解其背后的社会和政治背景。1917年的十月革命彻底改变了俄罗斯的政治制度,并立即对音乐在内的文化生活的各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部分艺术家在政治体制转变的初期就离开了俄国,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无疑是拉赫玛尼诺夫和斯特拉文斯基。至于那些留下来的人,革命的后果将深深地在他们的骨髓中打下无法磨灭的刻印。


普罗科菲耶夫

肖斯塔科维奇

革命的总设计师列宁一针见血地阐明了新政府的艺术观点——那就是“艺术属于人民。它必须深深地根植于他们的情感、观念和期望,并与之一起成长。”

列宁并没有因为提出这样的方针而简单逼迫所有人接受粗俗的大众文化,相反,他强调改进俄罗斯民众普及教育和文化接受力的重要性,并且鼓励俄罗斯音乐和其他艺术发展的开放甚至实验的气氛,社会主义的艺术家们能够与欧洲大陆的艺术家们相互接触、相互影响,这在当时是被允许甚至是鼓励的,当时一些作品如亚历山大•摩洛索夫的《翻砂厂》居然能够在美国获得上演,在尤其注重意识形态的政府来说,这算是难以置信。


列宁

但这样的光景并没有持续太久。约瑟夫•斯大林的上台使得苏维埃的文化方针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音乐和艺术的创作只能作为政治武器而存在。因此在他看来,艺术应当是直接的,尤其应该是传统的,具有植根于民歌和大众传统中的语汇。这基本上剥夺了音乐艺术的创新源泉,“何为令人满意的音乐”这一问题的决断权,交到了新成立的苏联作曲家联盟手中。这个联盟代表苏联官方对音乐的态度:音乐必须反映新社会积极和健康的高尚道德,必须有社会美学。任何被裁定为不合体制的作品,都会马上被打上“形式主义”的烙印,然后统统打入冷宫。这与当时纳粹德国的文化政策和观念相类似而显得引人注目。在这种情况下,政治的压抑氛围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所有的音乐创作,无论哪一位作曲家打算创作些什么,其政治上的接受性问题永远存在,“艺术自由”在这里是完全陌生的。考虑到这样的基本事实,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这两位作曲家能够在长时间内创作具有吸引力的作品,并且还能够将反叛精神根植其中,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