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又五年, 新人又如何?

2018-2-28 10:50| 发布者: moyo仔| 查看: 18623| 评论: 0 |原作者: 陆羽

简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新一代古典音乐艺术家的出现,都已经沦为体育竞技之下的结果。很多音乐人为外界所熟知、被商业机构发掘,都是通过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比赛。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对于现在古典音乐业界来说,比赛是 ...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新一代古典音乐艺术家的出现,都已经沦为体育竞技之下的结果。很多音乐人为外界所熟知、被商业机构发掘,都是通过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比赛。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对于现在古典音乐业界来说,比赛是最公平以及最直观地反映参赛者在压力之下是如何展示自己长年习得的艺术成就和养成的艺术见解的。很多人对音乐比赛嗤之以鼻横加指责,但我觉得倒还好,不过必须承认的是,音乐比赛的胜者并不一定是他日能够在艺术领域中取得非凡成就的人,比赛中的失败者也并不一定会因为这样的失利而失去在艺术史中发光发热的机会。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状况了:1955年肖邦国际钢琴大赛金奖哈拉谢维茨在获奖之后几乎消失在了公众视野中,只给世人留下几张耐人寻味的唱片;2000年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冠军如今似乎对电视综艺节目更感兴趣;1980年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中,阿格里奇因为波哥莱里奇被淘汰,一怒只下辞去评委职务,让后者名声大噪。

但无论如何,一个又一个五年,我们总翘首以盼年轻艺术家们的一鸣惊人。


上面提及的三个例子,都是跟肖邦国际钢琴大赛有关,作为全世界最令人瞩目的钢琴比赛之一,每一届比赛中都会汇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钢琴好手们。这个五年才举办的一次的钢琴大赛总能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最热烈的话题之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苏联和波兰为了争得这个钢琴大赛的桂冠位置可谓是煞费心机。在首届比赛举办的时候,波兰人以为自己志在必得,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列夫·奥柏林。当时是康斯坦丁·伊贡诺夫为奥柏林报的名,后者全不知情,直到前者把乐谱摆在他面前并告诉他你只有三个月拿下这一套曲子,奥柏林当时都快要炸了。不过他还是和同胞格里高利·格林兹堡(Grigory Ginzburg)杀入了决赛,并最后夺得了冠军,据说当时奥柏林弹完之后,波兰人欢呼声雷动,大为折服。基辅音乐学院院长乌姆林斯基靠抛硬币压过波兰选手夺冠。第三届比赛中,雅科夫·扎克和罗莎·塔马金娜这对金童玉女携手夺冠。明明罗莎·塔马金娜是吉列尔斯的妻子,为什么说他和雅科夫·扎克是“金童玉女”呢?据说,雅科夫·扎克和吉列尔斯同时追求塔马金娜,塔马金娜提出了一个挑战,胜者可以娶她为妻。结果吉列尔斯获胜,不过其实塔马金娜真正所爱的人是扎克。塔马金娜在30岁时因为癌症去世,据说她死在了扎克的怀里。


波兰人在第四届的时候极力争取,终于勉强让斯特凡尼斯卡和贝拉·大维多维奇并列第一——她们两位确实是旗鼓相当,不相伯仲。第四届之后,获奖者的国籍呈现多元化,傅聪在1955年获得第三名,成为第一位在国际钢琴大赛上取得名次的中国人。2015年,韩国青年钢琴家赵成珍则在全球关注的瞩目下,夺得2015年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桂冠。夺冠之后马上和DG签约,推出了自己在比赛中的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录音,赵成珍的演奏非常老成,着重挖掘音乐中忧郁一面的肖邦。很快又推出自己的首张录音室专辑,与诺色达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录制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以及独奏的肖邦叙事曲。


在他早前在上海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前,赵成珍用了四个词来描述他心中的肖邦:Noble(高贵的)、Dramatic(戏剧性的)、Poetic(诗意的)、Nostalgic(怀旧的)。为什么呢?“关于怀旧,肖邦二十一岁就离开波兰,去了巴黎,从此再未回去。在创作波罗乃兹舞曲和玛祖卡舞曲时,他总是想到自己的祖国,那些音乐带有一种怀旧的情怀。四首叙事曲在某种程度上也跟这四种情绪有关,你能听到赵成珍对这四种情绪的抒发是非常贴题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图文推荐

广告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