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沈洋与他的《中国艺术歌曲集》

2017-6-6 17:16| 发布者: LZA| 查看: 41264| 评论: 1

简介:沈洋的身材高大,是个面容憨憨的北方小伙;一位睿智敦厚、若愚若朴的天津男孩;沈洋健谈,不仅爱说,且说得幽默有趣,而他的艺术修养又使得和他的谈话成为让人愉悦的经历。沈洋喜欢摄影,喜欢早期录音唱片。不过,和 ...

 

 

沈洋的身材高大,是个面容憨憨的北方小伙;一位睿智敦厚、若愚若朴的天津男孩;沈洋健谈,不仅爱说,且说得幽默有趣,而他的艺术修养又使得和他的谈话成为让人愉悦的经历。沈洋喜欢摄影,喜欢早期录音唱片。不过,和一般人不同的是,沈洋不管爱好什么,都会把他的爱好最大程度地深入--收藏莱卡相片10几部,收藏唱片超万张。沈洋在生活中是个实实在在、“不唱高调”的人,究其原因,除了老师的教导有方和本人的悟性、自觉,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家庭科学、合理培养人才的理念和做法。沈洋的父母都是天津专业音乐工作者,但从不强迫孩子学声乐。父亲沈玉华出差、演出到哪儿,就把孩子带到哪里,从小让他见多识广,什么样的话题都能接茬,什么样的问题都能应对,父子关系就像是朋友关系和“铁哥们”关系;母亲边敬贞循循善诱,从小灌输孩子:要学会思考、学会感恩,任何人的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培养孩子爱别人的胸怀,帮助他人得到胜过自己得到,以至于沈洋长大后出门远行到上海音乐学院求学,大学二年级献血有他,演出结束后搬钢琴、打扫卫生有他,而谢幕合影时他却常站在最边上。也许声部天然是男低音的缘故,他不爱唱高调,也不会唱高调。不管以后的历程会有多大的变化,始终不变的是一个稳健的让人心里觉得特别踏实的“低调的沈洋”,因为他宽广的心胸“无欲则刚”,因为他“低调”的襟怀“有容乃大”,他将属于世界、他会有亮丽的未来。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才华,沈洋已经叩开了欧美声乐殿堂的大门。

 

 

20076月,年仅23岁的沈洋作为最年轻的参赛者,在全球最高级别声乐比赛之一的英国BBC卡迪夫世界歌唱家大赛中获得金奖。20094月沈洋作为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首演的最年轻的华人歌唱家,参加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首演,演出莫扎特歌剧《唐•乔瓦尼》中马赛托一角。2010 2月沈洋再次登上大都会歌剧院舞台与俄罗斯著名女高音安娜•奈特雷布科等人合作出演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哲学家科林一角。以及与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芮内•弗莱明合作演出亨德尔歌剧《罗德琳达》已由DECCA公司录制发行蓝光和DVD。他还在中国国家大剧院、苏黎世歌剧院、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英国格莱登博恩歌剧院、维罗纳歌剧院、华盛顿歌剧院、西雅图歌剧院等歌剧院登台。

 

 

今年4月,沈洋与达人艺典联手推出了一张新唱片--《沈洋、杨立青中国艺术歌曲集》,其中收录得歌曲全部为经典的中国艺术歌曲。谈起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上海老歌,人们似乎只知道陈蝶衣、陈歌辛等人的流行歌曲,而另一脉更有艺术价值的歌曲却不为人知,此次唱片上精选的这些歌曲的艺术价值自不待言,其历史上的来龙去脉更是充分说明了海派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发挥的独特作用。中国近代歌曲中,学院派歌曲的流传更为困难,如专辑中《天伦歌》的作曲者黄自,一生有50首左右的艺术歌曲,但自1937年之后,商业发行录音不超过10个。沈洋说:“我想在音乐会中展现的中国近代歌曲在当时都是不以娱乐为第一目的的歌曲,它们代表的是文化的传承、社会的变革。”

 

沈洋在唱片的序言中写道:

 

这是一张本不存在的唱片。

一场极具挑战的音乐会,只需一名歌者,与一架钢琴。您欣然应许担任伴奏,本已经是不可能中的可能。

我将排练挪到了上海广播电台录音棚,原本只是更好的监听排练效果,不经意的试录居然仍旧存在。这一末作出过多剪辑的录音,却是我和您的第一次合作的真实记录。

 

沈洋

 

 

从唱片的曲目选择上可以发现,有许多作词和作曲者在当时都不仅仅是音乐家,比如《山中》的作词者徐志摩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诗人等等。这些在各自领域都有非凡成就的大师创作的歌曲除了引进西方音乐理念,推动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以外,更多的是对社会变革的记录,甚至是改变了历史进程。比如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是中国第一次在书面上出现代表女性的“她”,或许在如今看来,这只是一个字面上小小的变动,但在当时“五四”运动过后,全国女子学校的大量创办,女性获得了解放,破除了封建思想,渐渐与男性站在了同一地位这一大背景之下,这首歌无疑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这些歌曲的作者在作品中寄托了自己对时局的愤慨、对故乡的思念、对祖国的希望,这也使得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中国作曲家1919-1945年经典重现这两个主题在沈洋独唱音乐会上有了完美地结合。

 

中国近代音乐家的作品如此集中地在唱片出版被演唱尚属首次,打破了中国近代优秀歌曲乏人问津的尴尬局面,重现了萧友梅、贺绿汀、赵元任等一批近代音乐家的风采。这些音乐家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许多人都曾留学欧美,将当时先进的西方音乐理论带入中国,与中国传统音乐模式相结合,这些作品集中在一起,代表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中最辉煌的篇章。

 

 

在今年4月达人艺典新专辑的媒体见面会上,沈洋与在场媒体分享这张唱片的点点滴滴,这张《沈洋、杨立青中国艺术歌曲集》的每首歌曲实质是一场现场音乐会的曲目,录音其实是沈洋与杨立青排练过程中不经意的录音,这是两位音乐家的第一次碰撞,同时也最后一次碰撞,这种音乐家之间的碰撞火花非常珍贵。当沈洋谈及对中国作品未来的发展时,提出了一个大家都忽略掉的要点,我们做这张《沈洋、杨立青中国艺术歌曲集》其实就是为了保存中国早期作曲的文献资料。好比在欧美音乐行业,有不少唱片公司在做音乐的时候就很有这种文献概念,他们会录一些很冷门的作曲家的全集作品,他们并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商业市场上,而是为了保留人类的音乐。中国作品何去何从的问题本质应该是中国音乐行业缺陷在于缺少文献意识,要先有文献材料才能去评价它,如果我们连作品都没听过的话,如何去评价作品的成就?中国作品的未来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首先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做基础性工作,音乐家用心做音乐,音乐媒体则需要引导和培养中国爱乐者的群体。

 

和当时音乐会的初衷一样,达人艺典此次制作发行的这张尘封已久的录音专辑,是想让更多人听到中国近代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致敬为中国音乐发展而不断努力的音乐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1 人参与

会员评论

  • 引用 赵建人 2017-7-7 14:43
    说得很好啊:“为了保存中国早期作曲的文献资料。好比在欧美音乐行业,有不少唱片公司在做音乐的时候就很有这种文献概念,”本着这种精神,就应该把我们的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等重新录制成高质量的唱片,当然还有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歌曲。

查看全部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