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 勃艮第和弗兰德乐派

2017-1-24 10:59| 发布者: moyo仔| 查看: 4265| 评论: 0

简介:到了十三世纪,随着教会音乐体系的逐渐完善,以及世俗音乐的迅速发展,音乐去到了一个新的境地,这时出现了一些新的音乐风格,我们叫做“新艺术”(Art Nova)。 “新艺术”这个名字,来源于法国作曲家及诗人维特 ...
到了十三世纪,随着教会音乐体系的逐渐完善,以及世俗音乐的迅速发展,音乐去到了一个新的境地,这时出现了一些新的音乐风格,我们叫做“新艺术”(Art Nova)。

“新艺术”这个名字,来源于法国作曲家及诗人维特利的菲利普写的一篇同名论文。这篇论文阐述了这种风格的原理:素歌是“无量”音乐,与素歌相比的“有量”音乐在十三世纪的时候一直是三拍子,这叫做“完美节拍”,因为在教会知识体系中,“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代表“三位一体”——也就是代表神以及完满;然而在十四世纪初,二拍子音乐已经变得可以接受了。另外,他还明晰并扩大了当时的节奏系统,并创作了一系列三声部的复调经文歌。

纪尧姆·德·马肖

不过讲到三声部的复调经文歌,他可能写不过纪尧姆·德·马肖。纪尧姆·德·马肖的音乐作品涉猎到14世纪几乎所有重要的音乐体裁,其中有经文歌、弥撒,以及大量世俗歌曲。马肖共写了23首经文歌,主要也是三声部,持续声部常由器乐担任,上方两声部人声歌唱。马肖的经文歌继承和发展了前期经文歌创作的传统,但更多地以法文作为歌词。在创作技巧方面,他非常重视等节奏技术的运用,并将等节奏扩展运用到上面各个声部,更自由灵活地探索更复杂的节奏技巧。马肖晚年最后三首拉丁经文歌写于百年战争期间,内容是乞求和平,这些经文歌继承了14世纪早期经文歌的成果,附加了一个新的“对应持续声部”,以四声部取代了通常的三声部织体。


古乐团体Graindelavoix在一所教堂中录制纪尧姆·德·马肖的音乐

纪尧姆·德·马肖的音乐

马肖的宗教作品在他的整个作品中只占很少部分,大量的是世俗作品,其中世俗歌曲是他创作的重要部分,最有影响的是世俗复调歌曲。他的复调歌曲中体现出许多新艺术时期的特征,如突出二拍的地位,和声上更重视三度、六度音响,旋律精细而灵活多变。马肖在创作中特别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力和发掘,他认为音乐和诗歌只能发自内心才具有感染力,音乐家应该特别注意高声部旋律的表现作用。

纪尧姆·德·马肖是法国新艺术音乐最重要的人物。他总结了法国晚期中世纪音乐的一系列成果,成为一个时代的音乐家典范。而他又不仅仅是一位音乐家,同时还以诗人着称,在文学史中享有盛名。马肖在诗歌和音乐创作方面的资料都保存地十分完备,在西方音乐史上他是作品得到完整保存的第一位音乐家。

随着百年战争的进行,勃艮第公爵们通过政治联姻和外交途径,趁机占据了大片领土,包括现荷兰、比利时、法国东北部、卢森堡,加上他们原来的封邑,即法国中部偏东的中世纪勃艮第公爵领地和伯爵领地,他们事实上作为独立的君主统治着这整片地方直到1477年。15世纪大多数北方作曲家都来自这一片地区,其中许多人与勃艮第宫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史上将这个作曲家群体称为勃艮第乐派或者勃艮第作曲家。

纪尧姆·迪费

勃艮第乐派最著名的作曲家,是纪尧姆·迪费。迪费是一名教士的私生子。幼时曾在康布雷的大教堂当唱诗歌童,后来到在意大利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迪费在经文歌和世俗音乐中都有所建树,在世俗音乐领域,他用当时非常流行的“香颂”创作。这个“香颂”跟我们现在听到的香颂还是有些区别的,它是14世纪至16世纪以法文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

迪费的香颂依然以传统的形式进行创作,但从1430 年起,受英国音乐的影响,迪费的香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音乐中三和弦因素增加,旋律更加流畅。迪费的尚松抒情、细腻、典雅,是典型中世纪文化的艺术写照。

勃艮第重镇:法国第戎

勃艮第乐派的音乐风格,标志着音乐史从中世纪晚期向文艺复兴时代的过渡。1477年,南锡之战勃艮第公国败于法兰西王国,此后勃艮第公爵的继承人玛丽嫁给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这是维也纳成为音乐之都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这一年是纪尧姆·迪费死后的第三年,也意味着音乐史上勃艮第乐派的结束。此后活跃于欧洲音乐舞台的一大批作曲家,构成了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音乐流派,这就是法兰克—弗兰德乐派。

弗兰德乐派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时间持续较久的乐派,涌现了较为众多的作曲家。从15世纪早期到16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北部低地地区经济贸易繁荣,城市文化发达,绘画与音乐艺术获得了发展,出自这个地区的音乐家形成了对欧洲文艺复兴音乐有重要影响的音乐流派。

弗兰德乐派大师们很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一种新的复调风格。它的特征是:在音乐观念中,所有声部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随着勃艮第乐派的有伴奏的复调歌曲渐渐消失,无伴奏的复调合唱作品开始出现。这种无伴奏合唱不对任何一个声部有所偏爱,每个声部同等重要。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风格变化。从此以后,每个声部都是同一音乐作品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新的复调音乐摆脱了老式哥特经文歌的严格的节奏结构。随着音乐织体的丰满,音响也从勃艮第乐派的柔弱变得富有阳刚之气。


奥克冈
 

古乐团体泰利斯合唱团录制的奥克冈作品

奥克冈是弗兰德乐派第一代作曲家,其创作风格对若斯坎、奥布雷赫特等都有较大影响。他深受勃艮第乐派影响,在弥撒创作中表现出精湛的技,精通各种卡农手法 。他的创作特点是运用重叠的长乐句而很少予以收束,各声部独立而不用模仿,从而形成一种连绵不断的流动风格。


迪费的弥撒曲

若斯坎是弗兰德乐派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显露出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他创作有18首弥撒曲、87首经文歌和72首世俗歌谣曲,其歌词选择范围广泛,更具有创造和表现自由的经文歌成为他主要探索的体裁。马丁·路德称:“他是音符的主人。他能随心所欲地运用音符,而别的作曲家只能听凭音符指使。”若斯坎的前辈们多关批注决对位法的技巧问题,而若斯坎探讨以音乐表达词意,表现情感。他以一种自由的连续不断的主题模仿的手法,使乐思得到富于想象力的发展。在他的复调音乐作品中,主调和声意识明显成熟,音乐终止清晰,结构和谐匀称。他被认为是“在迷蒙的历史中显现出来的第一位个性完满的作曲家”。


若斯坎的一幅画像,你能看到管风琴
 

拉絮

16世纪的拉絮把弗兰德乐派的传统发展至顶峰。拉絮是一位多产而且涉猎广泛的作曲家,他的两千多首作品包括了文艺复兴西欧各国的几乎全部的音乐体裁。在宗教作品中,有七首《忏悔诗篇》等名作,但是更能显示出他的光彩的是他的一千二百首经文歌,在这种介乎宗教与世俗之间的体裁中,他以形象和戏剧性的音乐表现了歌词。他大量运用主调风格,和声多变,多用半音,和声意识已经接近近代。拉絮的世俗音乐作品有的轻快、活泼,有的表现出生活的激情。他创作的法国歌谣、意大利牧歌和德国歌曲为各国音乐家所叹服。

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合唱团录制的拉絮作品

由于佛莱芒乐派的作曲家很少留在本国,而是移居他国,并在那里享有很高的地位,所以佛莱芒乐派影响了除法国、荷兰、比利时之外的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英格兰、西班牙、波兰和匈牙利的整个欧洲范围,是一个真正的国际乐派。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