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佩乔尼”知多少

2014-6-9 16:18| 发布者: arrow| 查看: 2166| 评论: 0 |原作者: 范登堡

简介:如果不是舒伯特,谁还能想起一件19世纪20年代昙花一现的乐器“阿佩乔尼”呢?这是一种介于大提琴和吉它之间的乐器,用弓演奏,六根弦,像吉它一样,也有指板上定音的档子。据说,这种乐器音域更广,音色变化也更丰富 ...


如果不是舒伯特,谁还能想起一件19世纪20年代昙花一现的乐器“阿佩乔尼”呢?这是一种介于大提琴和吉它之间的乐器,用弓演奏,六根弦,像吉它一样,也有指板上定音的档子。据说,这种乐器音域更广,音色变化也更丰富。还有音乐学者认为,这个怪琴名字的由来在于它特别适合弹奏琶音(Arpeggios)。不过现在没多少人去探究这种典故了,因为“阿佩乔尼”琴不久之后就退出演奏舞台,人们只能在音乐博物馆中看到它的身影了。


就好像海顿和低音维奥尔琴一样,现在人们能想到阿佩乔尼,就是因为舒伯特写的那首《阿佩乔尼奏鸣曲》。不过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用现代大提琴演奏了。全曲如歌的舒缓旋律之中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有摄人心魄的魅力。这并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的那种矫饰,也不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的那种悲怆,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忧郁气质, 爱与忧伤的交集,是夏夜中飘渺的幽香,是穿透乌云的月光,是幸福与痛楚交错的少年情怀。


用“过江之鲫”来形容这首曲目的录音之盛,可能稍有夸张,但的确是绝大多数大提琴家都录制了这首曲子。在所有的“阿佩乔尼”之中,最知名、也是录音效果最好的,公认为罗斯特罗波维奇和布里顿在DECCA唱片公司的录音(图1),唱片编号SXL 6426。由于这张唱片的头版发行还正处在宽标年代(是指写有Full Frequency Stereophonic Sound四个字的白底横贯整个盘标,后期发行的DECCA,这个白底只在圈内,叫窄标),从版本上也有很多增值。但最终还是两位大师精湛的合作,以及DECCA高超的录音,才成就了这张传奇唱片。罗斯特罗波维奇不待多言,是20世纪几位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之一。伴奏钢琴的布里顿,本来是本世纪下半叶英国最知名的作曲家,以《战争安魂曲》、《青少年管弦乐指南》、歌剧《彼得·克莱姆》等作品闻名于世。钢琴伴奏,是他并不为世人熟知的本领。傅聪在一次访谈之中,曾经盛赞布里顿钢琴伴奏的功力。这张唱片充分表明,傅聪的美誉并非是空乏的客套。布里顿的钢琴,并不抢眼,在不知不觉之间,烘托出大提琴的意境,并时时有画龙点睛之妙。特别在第二乐章,慢版一段,更把那种独上西楼的踌躇表达得淋漓尽致。罗斯特罗波维奇的大提琴独奏,也充分体现了他大师的功力,情绪与速度的对比,都把握得很好。这张唱片最受乐友欢迎的,可能还是超级发烧的录音效果。大提琴的声音醇厚、音域宽广,拨弦和揉弦的声音清晰锐利,宛在耳边。钢琴与大提琴的位置感,也几乎触手可及。把这张唱片作为录音最佳的大提琴黑胶唱片,我认为也不为过。(另一张北星公司的“鹅仔”,录音当然好,但是选曲以小品为主,没有这首“阿佩乔尼”厚重。)这种唱片,好曲目、好录音、大师演绎,再加上DECCA大品牌,头版又是身世高贵,不成为最抢手唱片都难。现在这张唱片,宽标头版、英国压片、品相完美的,价格高达几千块还不一定找得到。好在再版片数量较多,而且窄标的再版和头版之间的时间差距也不大, 压片质量大致相同。如果能求得一张品相好的再版,所付代价不高,也能得到极大的聆听乐趣。另外还有LONDON品牌的可以选择,这张唱片只有最后的银灰盘标,效果才稍逊,但如果性价比强,也未尝不可考虑。

其它几种为广大乐友熟知的录音是麦斯基和阿格里奇在PHILIPS的数码录音(图2),还有斯塔克在天龙的录音等,这些唱片,虽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录音,由于存世量少,收集的人又多,价格都攀升得很高。但是也不一定贵的才好。Soundstarton是德国一家不知名的小唱片公司,以发烧录音而知名的。他们出版的阿佩乔尼奏鸣曲(图3),是由以色列两位艺术家担岗,大提琴是Zvi Harrel,钢琴是来自苏联的女钢琴家Marina Bondarenko。这应该是性价比最高的“阿佩乔尼”,两位不知名的演奏家,充分表达了曲目所蕴涵的复杂情绪,速度不疾不徐,配合水乳交融,是令人惊喜的好演绎。

说起这首曲子最经典的演绎,我个人认为还是意大利老一辈大提琴大师麦纳迪在DG唱片公司留下的单声道历史录音(图4)。麦纳迪的演奏生涯正好终止于上世纪50年代末,正好错过了古典音乐录音的黄金年代,因此CD年代开始听音乐的乐友们并不熟悉他,但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他当年在音乐界的崇高地位:他与费舍尔与库伦肯普夫一起组成了钢琴三重奏团,在库伦肯普夫逝世之后,接替的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小提琴家施耐德汉。他具有威严凝重的演绎风格,并不用花哨的技巧去讨好听众,但是他总能精确地体会到作品的内在精神,并以一种极为有力的方式传达给观众,这是他真正的音乐功力。这首“阿佩乔尼”奏鸣曲是他的代表作,听惯了罗斯特罗波维奇和麦斯基版本的乐友,初听他的诠释,可能会诧异他相对缓慢的速度,然而过一会之后,就会折服于他强烈的音乐表达,醉心于他奇妙的速度对比。老大师的魅力在于,他能一板一眼地演奏,同时让你感觉到乐思扑面而来、迅急如风,这样巧妙的速度对比,是我在任何其它录音之中没能得到的。而且听他的演奏,能真正感觉到乐思对心灵的激荡。罗斯特罗波维奇那张,相比还是太精巧、太圆润了。与我同样欣赏麦纳迪的乐友,在世界上应该不算少数,否则不能解释,为什么他这张唱片如此之抢手,无论是33转唱片,还是78转唱片,即使是后期的再版,也是一片难求。33转7寸头版唱片,简直就是只存在于传奇之中。我认识一位德国朋友,收碟30多年,家里有名片无数,但是他告诉我,这张唱片的头版,他一次也没见过。好在他还有一张第三版,一张第四版,现在都成为我的宝贵收藏。

但并不是每一首大提琴家都适合这首曲子。傅尼埃是当之无愧的巴赫大家,也很好地演绎了相当多的浪漫派作品,但是他和他儿子(艺名Jean Fonda)合作的这首作品(图5),我个人认为倒是认为并不与他的盛名相符。可能是我过于习惯麦纳迪式的风格,对于傅尼埃处处运弓如飞的演奏难以接受。相比而言,前苏联与罗斯特罗波维奇齐名的大提琴家沙弗兰,同样是速度偏快,但是也很好地体现了作品的风韵。好在傅尼埃这张唱片的封面很吸引人,有“云破月来花弄影”般的东方韵味,而且是大禾花盘标,还是可以作为收藏的好目标。菲利浦唱片公司出版的,大提琴家根得隆演奏的这首作品,也是上了企鹅唱片评鉴的,他的速度比傅尼埃还要夸张,也是需要慢慢适应的演奏。

有些专家认为阿佩乔尼奏鸣曲只是舒伯特的一部二流作品,特别是和作于同一年a小调和d小调四重奏相比。我只不过是个不通乐理的爱乐者,搞不清优美旋律和思想境界之间的对立关系,因此还是毫无保留地喜爱她,追捧她,收集她的录音。这个世界上简单而又经典的事物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为什么要对这么好的一部作品如此苛求呢?在一个晴朗有风的下午,也找一张“阿佩乔尼”的黑胶唱片听一下吧,琴声响起时,生活会更美好一点。
(本专栏部分唱片图片由“犀牛唱片”特别提供,特此鸣谢!)
5

路过
3

雷人
4

握手
4

鲜花
5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1 人)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 握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