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感受波兰爵士魅力: “2016相约波兰”

2016-12-12 17:41| 发布者: ywen| 查看: 1197| 评论: 0 |原作者: 何任远

简介:2016年广州爵士音乐节在10月21日正式开幕,本年主宾国是中欧国家波兰。24日-25日在星海音乐厅的两场音乐会成为了广州观众们了解波兰爵士乐的难得机会;这两场音乐会同时也为波兰文化部主导下的“爵色波兰”(Jazz Po ...
2016年广州爵士音乐节在10月21日正式开幕,本年主宾国是中欧国家波兰。24日-25日在星海音乐厅的两场音乐会成为了广州观众们了解波兰爵士乐的难得机会;这两场音乐会同时也为波兰文化部主导下的“爵色波兰”(Jazz Po Polsku)2016中国年度巡演拉下了帷幕。在往年感受过马佐列夫斯基,Jazzpospolita和Imagination Quartet等高水平波兰爵士乐队现场演出后,笔者今年又有幸看到了另外几位波兰杰出爵士音乐家的现场演绎。


语言学家玩转爵士舞台
24日晚上演出的是波兰爵士怪杰卡纳斯人声四重奏,主唱Grzegorz Karnas出生于波兰南部的西里西亚省份,在那里人们说着与波兰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方言,语言凝聚的身份认同感让他们在其他波兰人中与别不同。卡纳斯说他自己对语言特别敏感,如果不是从事音乐的话,也许就是一个语言学家了。


卡纳斯人声四重奏由人声,钢琴,爵士鼓和贝斯组成,主唱卡纳斯口中发出不同的声音(有时是一些叙事的小片段),与其他三位玩乐器的成员即兴发挥表演。卡纳斯四重奏演绎的并非是一首首歌曲,而是卡纳斯用支离破碎的叙事片段组成的一连串人声与乐器互动。卡纳斯果然那是一个语言天才,尽管来中国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完,却已经能够在台上用中文进行艺术演绎。说来也巧合,一位波兰留学生曾经跟我说过,汉语拼音的zhi chi shi跟波兰语的dz cz sz的发音是一样的,不知道是否这个原因很多波兰人讲普通话的时候这几个音总是比其他外国人准?


向波兰爵士乐历史致敬
25日晚上以Rafal Sarnecki为首的“波兰爵士七重奏”纠集了中国和波兰以及在美洲长期演奏的三大洲音乐家,成为爵士音乐节的一大亮点。Sarnecki是波兰爵士乐圈赫赫有名的大佬,除了自己演奏吉他之外,还专门为本次音乐会编曲。


这场音乐会可以说是对过去80多年波兰爵士乐历史的致敬。从二战前的Bronislaw Kaper出发,我们得以从波兰爵士创作的强大自发性,看出这个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在中欧地区一个长期被德奥俄列强统治的地方,作为弱势方的波兰人从大西洋彼岸来的新音乐文化中看到了与统治者强加给他们截然不同的新血液。不过说来也巧和,Bronislaw Kaper在二战爆发之际就移居美国,美国好莱坞的爵士音乐自50年代以来就有了他的影子;到了现在,Rafal Sarnecki也把美国纽约当作他的事业基地,前后几乎三代人的跨越在演出的晚上有了心有灵犀的契合。

除了与美国的纽带之外,波兰爵士乐的民谣元素也成为了这次音乐会的一大亮点。演奏爵士小提琴的帅哥Adam Baldych是波兰民谣与爵士小提琴一代宗师Michal Urbaniak的嫡传弟子,Urbaniak作品在音乐会中自然也少不了。小提琴在中欧地区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民间自由艺人的即兴风格,成为了波兰的音乐灵魂与爵士乐自由精神连接的桥梁。就好像Adam Baldych在音乐会后说的那样,只要敢于即兴演奏,敢于表达自我,小提琴还是一种很好的爵士乐乐器。

当然,波兰爵士七重奏并非只是波兰爵士音乐家自己玩的事情,而是中国与波兰音乐家互动创作的成果。还记得波兰著名导演波兰斯基吗?音乐会里的其中一首作品就是波兰60年代爵士乐泰斗Krzysztof Komeda写给波兰斯基电影的歌曲《罗丝玛丽的摇篮曲》,这首作品由中国爵士乐音乐家陈宣羽首次用中文演唱,成为了中波文化交流非常有趣的一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