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古琴,就没有雨果!” 雨果唱片三十年系列纪念活动

2016-12-9 16:51| 发布者: moyo仔| 查看: 2731| 评论: 0 |原作者: Ohno

简介:“可以这么说,没有古琴,就没有雨果!” 这是雨果唱片掌门人、著名录音师、制作人老易在一个讲座上的原话,简短但掷地有声。原来,1986年,当时还是“小伙子”的老易录了三盘古琴磁带,但没有任何一家唱片公司愿意 ...

“可以这么说,没有古琴,就没有雨果!”

这是雨果唱片掌门人、著名录音师、制作人老易在一个讲座上的原话,简短但掷地有声。原来,1986年,当时还是“小伙子”的老易录了三盘古琴磁带,但没有任何一家唱片公司愿意出版,沟通的信件有的石沉大海,有的得到礼貌的婉拒:“录音很棒,但市场的机会不大……”坚定持有不同看法的老易于是自己掏钱出版,在注册公司时,因为自己名字Aik Yew-goh(新加坡语)发音与Hugo相近,拼写又简单,于是就用了后者作为公司名。

三十年过去,雨果唱片已经出版了35张不同种类的古琴专辑,既有基于派别、门类的品种(如《广陵琴韵》、《吴门琴韵》、《姚门琴韵》、《蜀中琴韵》等),也有基于某张“传世名琴”的录音(如《纪侯钟》、《梅梢月》、《太古声》等),高标准的录音要求与高格调的艺术品质,使得这批专辑成为既有文化历史档案意义又有足够音响性以吸引发烧友关注的瑰宝!因此,从去年年底开始的“雨果唱片三十年”系列纪念活动,就安排了众多古琴录音、演出、讲座等,以回馈喜欢雨果古琴录音的乐迷们。其中刚过去的11月,就有三个有纪念意义的活动:

李明忠、李村《传世古琴断代与修复讲座+音乐会》
11月初,古琴演奏家、斫琴泰斗、传世古琴修复专家古琴李明忠先生携女儿,同是著名古琴家的李村,来到位于广州的雨果录音棚,为一张经过修复的元代传世古琴制作录音(关于他俩的介绍,可参阅《视听前线》2015年3月号拙文《不深不浅,琴道也》)。这是一张博物馆藏的古琴,是该馆的镇馆之宝,经过李氏父女近2年的修复,重现了远古的声韵;于是博物馆方决定制作一张他俩亲自演奏的专辑,让这张琴的声音得以传播人间。于是,博物馆长亲自押送这张琴从浙江而来,录完音第二天马上启程返回。而李氏父女,则在雨果唱片的安排下,在广州CVTE创意产业园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音乐会!

音乐会采用雨果的“微扩音”系统,极大的保留了古琴音韵的原味


讲座由西安音乐学院古琴教授、硕士生导师李村主讲,海量的图片加上有条不紊的解说,全面展示了李明忠老师在古琴断代、修复的成果以及根据古法研制“百衲琴”的实践。李明忠老师则以四首古琴曲穿插其中,特别是由其改编的《二泉映月》,令在场400余观众如痴如醉,一曲既毕,全场鸦雀无声几秒钟,接着是久久不愿停下的掌声!

老易也再一次通过不扩音与“微扩音”的古琴声音对比,引导大家如何正确的欣赏古琴音乐;会后CVTE的孙总很感慨地说,这是他听过的“干货最多”的讲座。

《雨果发烧天碟欣赏会》走进家具博览广场
自2014年8月起,雨果唱片已经五次在佛山罗浮宫家居博览广场举办《雨果发烧天碟欣赏会》啦!11月12日的欣赏会有两大亮点,一是老易第一次将“开盘机”搬上讲台,现场比较CD唱片与开盘带在重放同一首歌的不同音质特点;二是在5200平方米,没有任何声学设计的星座广场中做古琴音乐、琴歌的现场扩声。

在5000平米的大厅中做古琴扩音,难度非常高!

由于古琴发音的特殊性,能在三百平米建声良好的空间内做好扩声已经相当不容易,何况这样的超大空间?李村教授事后一再强调,如果不是老易亲自调校,是断断不会在这样的环境下表演古琴、琴歌的!而现场几百名观众,则纷纷举起自己的手机、相机,记录下这个珍贵而难忘的瞬间。

开盘机被第一次搬上罗浮宫的雨果天碟欣赏会

出版《吴门琴韵》红色限量版LP
如果要问老易,30多张古琴录音里哪张是他个人的最爱,听得最多的,那一定非《吴门琴韵》莫属。1987年他为吴兆基先生录音、出版唱片,还曾招来非议——“老易你为什么要找一位业余的来录音呢?还给他开宗立派……”然而,30年过去,这张专辑依然长卖不衰,并成为雨果第一张出LP的古琴专辑。关于吴兆基先生的琴音特点,老易认为“不算很浪漫,很感情深入的那种,但是他很理智,很优美典雅。”而限量1000张的“红色版”LP,在我试听的时候,实在是惊艳,那种宽松、宽厚、温暖的质感带来的感动,是CD唱片无法比拟的。

吴门琴韵-LP封面

当问到30多张之后,雨果对于古琴音乐的挖掘是否暂停、休整时,老易微笑回答:“12月初,又有大师来番禺录古琴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