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音乐:秋色音画 ——雨果唱片中与“秋”有关的民乐

2016-9-30 14:05| 发布者: moyo仔| 查看: 2512| 评论: 0 |原作者: ohno

简介:在中国的传统文学里,秋天可能是被描写最多的季节了。以诗词为例,秋天可以是成熟(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收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金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代表着思念(今夜月明人 ...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里,秋天可能是被描写最多的季节了。以诗词为例,秋天可以是成熟(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收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金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代表着思念(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离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还有寂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甚至肃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为什么古时候的文人骚客,那么喜欢以秋入诗呢?我想最大的可能,辛弃疾已经说清楚了:“为赋新词强说愁……却道天凉好个秋”!

中国的艺术作品,包括文学、音乐和绘画,很多哲学思想都是一脉相承、互为借鉴的,既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乐中也会留给听者有画面感的想象空间,这和讲究逻辑、结构的西方古典音乐大异其趣,可以说各有各的玩法。那么,和秋有关的民乐作品以及唱片专辑,又都有哪些呢?笔者以自己收集的雨果唱片为例,选出了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和大家共享。

一、《秋鸿》(古琴曲,选自《秋鸿》)


《秋鸿》是传世古曲,有说作于南宋,有说作于明朝,而曲谱最早刊见于明朝的《神奇秘谱》中。全曲三十六段,每段都有标题和歌词,作者避世远地,却又寄意鸿雁展翅高飞,搏出长空,因此节奏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由于此曲足有23分钟多长,可充分体现抚琴者的技术功底、体力和艺术掌控力,因而足本录音非常少见。雨果唱片2015年出版的古琴唱片《秋鸿》,就是一个“演录俱佳”的版本:李明忠老师拥有制琴大师、古琴家、琴曲打谱者等多个身份,此曲《秋鸿》也是由他打谱,并以他自制的百纳琴配以丝弦来演奏。

二、《洞庭秋思》(古琴曲,选自《秋月清霜》)


《洞庭秋思》也是古琴名曲,初见于明嘉靖年间,但马上流行开来,先后被收录到20多部古琴曲谱中。此曲以清新淡雅、平和温婉的曲调,主要描绘洞庭湖面和周围环境的多变,时有时无的雾气,时隐时现的天空,时缓时急的水声,时近时远的钟楼,加上低沉悠远的钟声,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愁。正是这首古曲营造了无穷意境,因而深得琴家和文人的喜爱。雨果唱片录有多个版本的《洞庭秋思》,如《蜀中琴韵(一)王华德》、《蜀中琴韵(四)喻绍泽》、《纪侯钟》、《秋月清霜》和《太古声》等。

《秋月清霜》由退休医生、琴家谢俊仁先生演绎,其中有三首与“秋”有关的古琴曲,分别是《洞庭秋思》、《汉宫秋》和《秋日游:诗三首》,而《洞庭秋思》是用南宋古琴“万壑松风”演奏。

此外,古琴曲中表达秋意的曲子,还有《梧叶舞秋风》、《秋夜读易》、《秋江夜泊》、《秋塞吟》等。

三、《汉宫秋月》(古琴曲,选自《汉宫秋月》;古筝曲,选自《陈蕾士》;广东音乐,选自《惊涛》;二胡与乐队,选自《渔舟唱晚》)

   


《汉宫秋月》曾被好事者评为“汉族十大古曲”之一,但其历史并不长,原为琵琶曲,表现的是宫女们冷清孤寂的生活与无法排解的悲怨。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后,现在流行的演奏形式包括二胡曲、琵琶曲、古筝曲、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雨果录制的“筝的世界”系列古筝专辑中,就有多个版本的古筝《汉宫秋月》(包括潮州筝、客家筝、浙派和山东筝等,这首曲都是常演常录的);而古琴曲却几近失传,直到近年由吴钊先生重新打谱,曲子才重见天日。

近年,华夏民族乐团在关乃忠先生的指挥下,录制了一盘非常棒的中乐大型协奏曲唱片,关乃忠先生在原乐谱的基础上进行了编配,使得这些古曲在传统的旋律线上变得更加厚重,同时每个曲目都保留了一段华彩,供独奏者尽可能的发挥。专辑第一首就是二胡与乐队演绎《汉宫秋月》。不得不说,二胡黯哑回转的音色,配上乐队荡气回肠的衬托,表现汉朝宫女的愁绪实在太到位了(据记载,汉朝宫女并不纤弱幽怜,相反因为要经常陪侍皇帝骑马射猎,所以不仅身材健硕,还很有气概呢!)

四、《秋夕》(合唱,选自《唐诗合唱》)


《秋夕》是唐朝大诗人杜牧的七绝名作,同样写失意宫女的清冷寂寞,但这首诗读来就细腻婉约得多了。2015年香港某学院推出“唐诗新曲原创合唱系列计划”,选取20首最具代表性的唐诗,交由20位香港作曲家谱曲,并请8个香港不同学校的合唱团演绎并录音出版,全部费用由邝启涛博士出资。《秋夕》就是其中一首,由陈锦标作曲,协恩中学合唱团演唱。值得留意的是,这是专辑中唯一一首以粤语演唱的歌曲,既合古韵又存文化保育,弥足珍贵。

五、《妆台秋思》(低音大笛独奏,选自《幽兰逢春》;古筝独奏,选自《粤乐筝曲集》)


《妆台秋思》也是古曲,是琵琶文曲套曲《塞上曲》的第四首,讲述的是昭君出塞后,在梳妆台前顾影自怜,引发的淡淡乡愁。后来有人发现这首单独抽出来,也很适合箫演奏;也有人改编成了古筝曲,流传到现在。低音大笛的音高和洞箫相同,音色又比洞箫明亮一些,加上箜篌的轻盈伴奏,使得这种惆怅更加恬淡了,因而也适合昭君出塞时的年龄。

但对于粤剧爱好者来说,《妆台秋思》却是另一种出名——粤剧戏宝《帝女花》,就是唐涤生先生于上世纪50年代根据此曲改编而成,最后《香夭》一段配上唱词,国仇家恨与缱绻爱情和着毒酒一杯,就表现得极其悲壮激烈了。

六、《平湖秋月》(广东音乐,选自《昭君怨》;钢琴独奏,选自《牧童短笛》)


上世纪30年代,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在中秋时节畅游杭州西湖,为朗月清辉下幽静迷人的美景打动,遂创作了这首《平湖秋月》,以描述晚风轻拂、波光闪烁的平和景象,并抒发作者淡泊悠远的情怀。这首曲旋律明媚流畅,音调婉转、格调清新,是广东音乐中的名作,亦广泛流传在粤剧音乐中,成为最常用的曲牌之一,有名的唱段如《刁蛮公主憨驸马》、《游龙戏凤》等都用该曲填词而成。

1975 年,作曲家陈培勋将其改编成钢琴独奏曲,但高洁、润美、细腻、和谐的传统美学原则,以及“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中国文人胸怀都得以完整的再现,使得这首富有中国特色的乐曲更加广为人知,是很多中外钢琴家经常表演的返场曲目。

七、《客途秋恨》与《吟尽楚江秋》(地水南音,选自《南音精选》)


地水南音,即广东南音,是流行于珠三角与港澳一带的说唱曲种,演唱者和伴奏乐手多为失明人士(称为瞽师、瞽姬或师娘)。“地水”本是卦名,由于以前唱南音的盲人多数从事占卜的工作,故将这个卦名作为盲人的别称。

二十世纪初,地水南音的主要演出场所为私人寓所、酒楼茶楼、妓院烟馆等,常用的伴奏乐器包括筝、箫、椰胡、秦琴、洋琴与拍板,但数量通常不多于五件。由于盲人不能阅读曲本,因而伴奏的配合全仗灵敏的听觉,或者能以乐器为自己伴奏,比如右手弹筝(比普通古筝短小,适合携带和单手弹奏),左手打拍板(多以两块竹制,可让演唱者以单手甚至以脚踏方式演奏)。

地水南音题材多以国破家亡才子佳人恩怨情长为主,声调低沉悲凉,情感细腻,是一种“怨曲”。由于弹奏较单调,所以必须以高超的唱腔技巧和琅琅上口的歌词取悦听众,著名曲目包括《客途秋恨》、《男烧衣》、《吟尽楚江秋》等。雨果录制的著名南音唱片《南音精选》中收录两位南音唱家区君祥、甘明超的佳作,单录制过程就能单独成书,且听两位名家的演绎,或荡气回肠或低回浅唱,风格迥异,各有各精彩!

《客途秋恨》起句:“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的情绪,好比度日如年。”

《吟尽楚江秋》起句:“借酒消愁,添愁,一江秋。”

八、《秋》(新民乐作品,选自《春夏秋冬》)


以“四季”为题材的作品,世界上最出名的莫过于维瓦尔第作曲的小提琴与管弦乐团作品《四季》了。但其实中国也有类似题材的大型作品,那就是时任香港中乐团全职乐团作曲家的卢亮辉交出的《春夏秋冬》。这部民乐作品始于1979年完成的《春》,到1984年《冬》写就,历时约6年,每个季节以单乐章结构写成,作者抒发的情感没有明显的地域性,以《秋》为例,听者很容易在那种惆怅、无奈等种种复杂情绪中找到共鸣。

雨果录制的这个民乐版本,指挥胡炳旭将高雄市立国乐团展露出一个大规模乐团的宏大音色层次和气派,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让笔者印象深刻,并深感惊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