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飞利浦

2016-8-12 11:17| 发布者: moyo仔| 查看: 6152| 评论: 0 |原作者: 谢胤杰

简介:说起飞利浦这个品牌基本上和很多人的个人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细微如电灯泡,还是日常如显示设备、电动牙刷,抑或是精确如医疗器械,都能见到上有“飞利浦”的字样。我甚至还拥有过一台飞利浦的手机,这台手机是谁买 ...

说起飞利浦这个品牌基本上和很多人的个人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细微如电灯泡,还是日常如显示设备、电动牙刷,抑或是精确如医疗器械,都能见到上有“飞利浦”的字样。我甚至还拥有过一台飞利浦的手机,这台手机是谁买给我的我已经记不清楚,只记得它还是彩屏的按键手机,不能静音,这台手机的最终归宿,是我妈发现我躲在被窝里用手机看欧冠决赛的文字直播之后,被扔出了窗外。

在开始掉进音乐这个“大坑”中才知道,飞利浦涉足的范围并不止灯泡、家电和医疗器械,还有唱片制作和影音器材。然而飞利浦唱片公司的历史跟欧美著名的大型唱片公司,如德意志留声机公司(DGG)、迪卡唱片公司(Decca)、美国广播唱片公司(RCA)、水星唱片公司(Mercury)和百代唱片公司(EMI)等相比,也只能算是晚辈。可是,就是这个“晚辈”,在二十世纪中的唱片公司争夺市场的竞赛中,让不少老牌唱片公司望而兴叹。

不过可惜,飞利浦这个唱片品牌,最终还是敌不过被收购重组的命运。公司“回归”到了英国Decca厂牌(为什么是回归,请看下文)。飞利浦这个品牌消失,意味着之前飞利浦的大量经典录音,以后只能以其他品牌现身。当然,可以预料到的是,大多数飞利浦的录音以后都会面临绝版,虽然近年来已有一些飞利浦的录音以Eloquence品牌和Decca品牌出版。专业从事SACD出版的荷兰唱片厂牌Pentatone也是飞利浦公司消亡时的一个附属产物——它是由以前的飞利浦公司人员自行组建的,业务内容之一就是把以前飞利浦资料库里的一些录音重新处理,以SACD形式出版。

飞利浦唱片公司是怎样诞生的

飞利浦唱片公司的前身,是Decca在荷兰的分销公司(HDD),这间公司是身在英国本土的Decca唱片公司授权给荷兰人亨克·凡·左伦,让后者在荷兰发售Decca的唱片。亨克·凡·左伦在荷兰本土搭建了唱片制作工厂,并配备模具和印制唱片的机器,同时还构想加入新型唱片材料的研发。为了这个目标,他在1939年与飞利浦的技术部门取得联系。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HDD和飞利浦“相濡以沫”,度过了三年艰难的岁月。

当时飞利浦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就是生产播放78转唱片的唱机,负责这一业务的是飞利浦商业总监哈同。他想,“当人们已经拥有了飞利浦唱机或其他产品,如果他们也能买到飞利浦品牌的唱片,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于是他说服董事会收购HDD,这样,飞利浦便有了自行生产唱片的能力。但哈同的愿景并非止步于此,他认为:飞利浦应该出品自己的唱片录音。他的最终理想是让公司控制从录音到唱片成品的生产全过程,通过崭新的唱机、唱片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飞利浦品牌。

飞利浦的黑胶唱片盘芯

哈同开始为这项任务招兵买马。迪克斯特胡伊斯被任命为技术经理,他最初在荷兰城市希尔弗苏为唱片部门寻找合适的经营场所,这座城市从那时起直到今天仍是荷兰的广播重镇,但他却一无所获,随后他在附近的村庄巴恩找到了合适的地方,并于1950年7月14日买下了一座名为胡戈·沃尔德的庄园。1950年9月28日,飞利浦唱片部门(PPI)正式成立。

飞利浦唱片公司的流行音乐部门是HDD旗下厂牌的延续,而打造古典音乐部门则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尤其是这个厂牌的建立伊始便立志打造最高质量的产品。飞利浦合唱团和管弦乐团以及荷兰语歌剧的指挥奥拓·格拉斯特拉·范·龙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很快,他就成立了节目部,负责选择曲目、艺术家及录音的地点。

范·龙非常谨慎,并四处找寻任何有可能的机会。他一开始的重心是寻找荷兰本土的天才艺术家,如指挥家范·奥特鲁和海牙爱乐乐团、钢琴家格鲁特、女高音歌唱家斯布恒伯格和钢琴家及指挥家诺贝尔,他们大多数签署了数年合约。曲目部门同时放眼海外寻找优秀艺术家,这期间签下的大牌包括两位钢琴家克拉拉·哈斯姬尔、亚历山大·乌宁斯基以及柏林爱乐乐团。

哈斯姬尔在飞利浦出版的唱片合集

范·龙指派了两名制作人来制作古典唱片录音:金肯和莫伊伦,前者是室内广播乐团的指挥,同时也是一名电台制作人,而莫伊伦则是一名录音界的先锋,他是飞利浦-米勒光学录音系统的“内测玩家”。两位制作人在1950年负责第一次在著名的皇家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录音,但录音的对象不是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而是由范·奥特鲁指挥的海牙爱乐乐团,乐团成员以及他们的乐器不得不长途跋涉运至阿姆斯特丹,这在当时已经算是一项成就!在1950年下半年,全新的飞利浦唱片与范·奥特鲁、海牙爱乐乐团、诺贝儿和斯布恒伯格等合作,录制了4套唱片。

在1951年,飞利浦公司发行了37张唱片。几乎从一开始便服务于飞利浦的录音师劳特施拉格在《飞利浦50年,一份记录古典曲目发展的回顾》中提到:1952年,飞利浦出版了38张LP唱片,1953年增长为107张,而这个数字在1957年已经飞跃至680张,这不仅包括巴恩的飞利浦唱片部门出品的唱片,还包括飞利浦在维也纳和巴黎录制的唱片。此外飞利浦还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签约,在美国本土外以飞利浦的厂牌发行CBS的古典唱片,这一举动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极大丰富了飞利浦的唱片目录。

飞利浦的唱片是如何录音的
国内很多烧友对飞利浦唱片出色的质量赞不绝口,可是飞利浦的录音流程到底是如何的呢?飞利浦录音师弗朗茨·范·东根告诉你他们在1970年代是怎么样录音的:

“在正式录音前,大量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首先艺术家和曲目部门就录制的曲目和录音地点等一系列细节已经协商完毕,如需要分开多少次录音、选择哪位制作人等等。通常来说这些决策都会写进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产品管理部门会被告知新的录音曲目,他们会据此设计营销策略,以求达到最大销量。

一般来说,一支录音团队包括一位负责音乐质量的制作人,一位负责平衡各个声部的工程师,一位确保所有录音设备正常运作的录音师,还有一位负责剪辑母带以及后期制作的母带编辑师。在录音期间,一个人同时担任多项角色并不罕见。

在即将开始一次录音前,录音师和母带编辑师会将所有录音设备带回巴恩的工作室,这样能确保彻底检查所有器材是否正常工作。监听设备也会一并带上,以检查音箱和功放。在模拟录音的年代,我们必须将两个模拟磁带录音机并排放在一起——录音时我们总是同时使用两台机器。磁带本身也许是工厂不同批次的产品,每个批次都有其特性,这意味着我们要根据每个批次来调整录音设备,以达到最佳质量。当所有检查工作完毕,器材将被打包并由卡车运送至录音地点,有可能在阿姆斯特丹,也有可能在柏林、伦敦、巴黎或莱比锡。

抵达录音地点后,录音器材要拆卸包装与安装。监听设备将会安装在控制室或者艺术家休息室里,下一步的安装重点是在音乐厅里。话筒与支架要放在合适的地方,线缆要接入录音台,然后逐一测试话筒。

在第一个步骤开始时,无论是为独奏乐器、室内乐团还是管弦乐团录音,录音团队要调控声音的平衡,这是必经的步骤。第一遍录音后会重播给艺术家听,如果所有人都满意,我们便不会改变话筒或平衡装置。否则,我们必须做出调整,直到所有人都满意,此时录音才算是正式开始。

飞利浦出版的一套《二十世纪百大钢琴家》系列唱片,这实在是一套瑰宝

在这个时候,母带编辑师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确保所有录音器材同步运作。在制作人向音乐厅里的艺术家亮绿灯示意开始演奏前,磁带就已经要开始运行。每一次录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会被记录在工作簿上,而录音片段的时长也会被记下,甚至会在乐谱上标记,这是为了确保演奏速度保持一致。若每次录音的速度差异太大,会导致后期无法进行编辑。

在这部分结束后,制作人一有时间就会聆听各次录音,有时候与艺术家一起,有时候独自听。他会选出最好的录音并在乐谱上标记,此时编辑师就会开始将这些录音合成。编辑合成是一门艺术,在标记的乐谱上找到最合适的编辑点并不总是那么容易。

如果合作愉快,飞利浦旗下长期签约的艺术家总选择与同一个制作人合作,这很常见,而制作人也有他心仪的工程师,如此一来艺术家的录音团队就会很固定。然而这种稳定性并不能常常保证,因为每个人的档期都很满,但艺术家与一个长期稳定的团队保持良好合作关系能促进彼此间的相互信任,对于保证录音质量具有正面意义。”

飞利浦命运的转变
1962年,飞利浦与西门子达成协议,飞利浦唱片公司将和德意志留声机公司合并,这项合作被称为留声机飞利浦集团(GPG),而在荷兰它被称为飞利浦留声机集团(PGG)。两个古典厂牌依然维持其独立性,即使技术上得到更多合作机会,但它们依然互为竞争对手。

到了1972年,同拥有留声机飞利浦集团的飞利浦和西门子集团,决定成立一间新公司,命名为宝丽金(PolyGram),将所有的录音都集中在这个集团下。宝丽金在接下来的几年大幅扩张,1979年宝丽金买下旧东家Decca,这意味着它拥有了3个古典厂牌,但是这三个厂牌仍然互为独立。它们在20世纪剩余的时间里几乎垄断了整个世界的古典音乐唱片市场,基本上没有一个听古典音乐的人可以无视这三个唱片的存在。然而,飞利浦电子却于1998年5月21日宣布有意将宝丽金75%的股份售予Seagram 有限公司, Seagram 则通过旗下的娱乐业子公司环球完成了价值104亿美元的交易,全新的环球音乐集团整合了环球及宝丽金,从此确立了焕然一新的全球版图。作为协议的一部分,Seagram按规定只能对飞利浦的名字和品牌沿用十年,于是在2008年,飞利浦唱片公司寿终正寝。

飞利浦曾经最著名的DUO系列,如今褪去了代表飞利浦的红色,改成代表Decca的蓝色

Decca录音中心及飞利浦录音中心分别于1997年和1998年关闭并重组为新的古典录音中心,除此之外,管理层还决定把飞利浦唱片迁至伦敦,由Decca负责日后飞利浦曲目的发行。幸得Decca团队对音乐的热爱,飞利浦唱片留下的丰富录音资料得以妥善保存。最近发行的唱片套装《飞利浦立体声时代录音精选》,就是Decca团队保存下来的飞利浦唱片公司的遗产。这一套唱片,精选了飞利浦唱片公司数个著名系列中的精品唱片,不要抱怨买不到这些唱片,也不要以为飞利浦的标签被Decca代替就是“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搞个大新闻把人批判一番,宣传上出了差错,你们是要负责任的。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