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崔护有名诗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不知道巴伦博伊姆拿起指挥棒时,会不会也有当年崔护的慨叹:乐团不是当年的那支费城交响乐团,而是柏林国立歌剧院乐团;大提琴不是戴维杜夫(Davidoff Stradivarius),而是威廉·佛洛斯特( William Forster);坐在他旁边的,不是杰奎琳·杜普雷(Jacqueline du Pre),而是爱莉萨·维勒斯坦(Alisa Weilerstein)。 爱莉萨·维勒斯坦,1982年出生于纽约的罗切斯特。她在4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大提琴,并且在13岁的时候就与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演出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维勒斯坦家是一个音乐世家——父亲唐纳德是克利夫兰四重奏组的第一小提琴,母亲薇薇安则是钢琴家,而哥哥乔舒亚则是指挥家。真可谓是一门四杰。当然,维勒斯坦也十分争气,除去与父母组成维勒斯坦三重奏(The Weilerstein Trio)以外,她在2006年就获得了伯恩斯坦大奖(Leonard Bernstein Prize),并在2011年获得了麦克阿瑟基金会的“天才奖”(Genius Grant of The MacArthur Foundation)。 与巴伦博伊姆演绎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就难免被世人拿来与杜普雷的版本相比较,不过维勒斯坦却不是第一次与巴伦博伊姆合作演绎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早在2010年在牛津大学谢尔顿尼亚剧院(The Sheldonian Theatre in Oxford University)举办的柏林爱乐乐团欧洲音乐会的时候,巴伦博伊姆就已经跟维勒斯坦有过一次合作。而三年之后再次与巴伦博伊姆合作,曲目除去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以外,还有艾略特·卡特的大提琴协奏曲。老实说在这张专辑里,尽管杜普雷的影子依旧隐约潜藏在维勒斯坦的演奏之中,但是她依旧让自己的演奏充满着个人特色,几处灵光一闪也十分令人惊喜。 在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的各种版本中,除去杜普雷的版本,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罗斯特罗波维奇和卡里格尔(Maria Kliegel)的录音,一个沉炼老辣,另一个则欲语还休。在这张专辑中,维勒斯坦演绎的速度偏快,但结构清晰,琴音醇厚,并不会像杜普雷的那种柔和中带点尖锐琴音,这多少与琴有些关系。当然,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揉弦,如果力度不够,根本没办法拉出这种音色。不过对于曲目的理解,维勒斯坦还是略逊前辈们一筹,用四个字概括就是“不留余地”——感情倾泻得过于强烈,反倒让人觉得有些粗暴。 柏林国立歌剧院乐团几乎被巴伦博伊姆变成了第二支伦敦爱乐乐团,整体的线条跟音效都令人有时光倒流回到当年的感觉。这就不同于2010年的柏林爱乐了,当年的演出中柏林爱乐并没有体现出这种“旧日时光”的感觉,尽管整体演出效果多少有点不尽人意,但能听到柏林爱乐“自己”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这已经十分不错了。 在我眼中,现代作曲家的作品总是检验演奏家技术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比如这张专辑中的艾略特·卡特(Elliot Carter)大提琴协奏曲。值得一提的就是本专辑录制的时间是2012年9月,而两个月之后,作曲家本人逝世,这应该是作曲家在生时录制的最后一批作品了。 在艾略特·卡特大提琴协奏曲开头那几个小节,维勒斯坦再次施展她强大的揉弦指力。但这种力度听上去却不像卡萨尔斯(Pablo Casals)那种坚实的揉弦,而是一种略带粗暴的揉弦,这种揉弦用来演奏这类作品简直就是一绝。乐队表现得很不错,演奏紧密,结构清晰,并且会令人感觉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紧张感,这也是要点名赞一下的。 安可曲选用了布鲁赫(Max Bruch)的《晚祷》(Kol Nidrel op.47),在我看来这里有向杜普雷致敬的意味,毕竟她之前也和巴伦博伊姆录制过这首曲子。虽然维勒斯坦依然保持一贯具有清晰结构的演绎,揉弦也显得没有之前那么粗暴,不过我想线条稍长一些会更好;另外巴伦博伊姆在某些细节的处理上,细腻程度还是让我吃了一惊,像极了切利比达克。 杜普雷逝世已经26年,这是巴伦博伊姆在她逝世之后第一次录制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非演出,演出是上文提到的2010年柏林爱乐欧洲音乐会)的唱片,这在古典音乐界是一件大事。著名古典音乐评论家诺曼·莱布里希特(Norman Lebrecht)对此事甚为关注,在听完这张唱片后也给予了好评。但是在我看来,在这首曲子里,无论其中蕴藏了他和杜普雷多少记忆都好,维勒斯坦终究变不成杜普雷——她在艾略特·卡特大提琴协奏曲和布鲁赫的《晚祷》中就证明了这一点,但至于她能否超越杜普雷?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好了。 |
80后的我成长在80、90年代那个慢板抒情流行音乐盛行的大时代中,所以一开始听到陶喆、...
Read More80后的我成长在80、90年代那个慢板抒情流行音乐盛行的大时代中,所以一开始听到陶喆、周杰伦这种当时对于我来说有点“新新人类”...
有人认为,如果玩音响随随便便就能出靓声,那可能就没有多少人继续玩了,正是难玩出靓声,才吸引那么多不服输的音响发烧友死心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