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能听到一场称心满意的现场音乐会,在现今之世,是越来越可遇不可求之事。音乐会讲求配搭,只有每一环节都能相互配合,才能成就一场完美或接近完美的音乐会。今年澳门国际音乐节中,来自瑞士,以举世公认的世界提琴大师之名(亦可说是以大师之琴为名)来命名的斯特拉迪瓦里四重奏的演出,正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例子。 四位成员欠知名度 这个以瑞士苏黎世为基地的弦乐四重奏敢于以意大利“音乐国宝”的提琴制作大师斯特拉迪瓦里来命名,前提当然是四位弦乐成员所用的都是斯特拉迪瓦里名琴,而且更是自信能拥有与名琴匹配的技巧。为此,尽管今年澳门国际音乐节的宣传数据中,对这支弦乐四重奏的介绍资料不多,笔者亦因为这“名琴配牛人”的逻辑,选听了这个名琴四重奏两场音乐会中的首场演出。 根据场刊中四位成员的背景介绍,可以找出各人所用的斯特拉迪瓦里提琴,果然是各有来头。四位成员中,担任第一小提琴的是华裔小提琴家王晓明,这位80后的提琴天才,在一些国际性比赛获奖的消息中,早已听过他的名字,印象中似乎还应听过他的演奏,但说实话,已全无印象。至于其余三位,不要说港澳地区欠缺知名度,在亚洲区亦很陌生,各人的介绍中亦只能找到在欧洲的演出数据,唱片似亦不见,这对市场推广很重要的知名度,自然欠缺。为此,相信不少乐迷错过了该四重奏的两场演出了。 四把名琴各有来头 然而各人这次带到澳门来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却真的是把把来历清楚。王晓明的1715年所制,至今刚三百年的古董了,据说琴身的f孔位置大小是按黄金分割比例计算,用以求取最佳音质;为此,这把琴亦被名为“Aurea”,此一拉丁文之意便是指“黄金”。 至于1987年在瑞士出生的第二小提琴手塞巴斯蒂安·波恩,他所用的小提琴更古董和传奇。这把琴制于1710年,曾由英王乔治三世拥有,为此便有“King George”乔治王之名;1800年国王将此琴馈赠给一位热衷于斯特拉迪瓦里名琴的一位苏格兰军官,后来又辗转传到惠灵顿麾下一位骑士。这位骑士不幸于1815年滑铁卢之役战死沙场,幸好这把随军出征的名琴仍能完整无损地藏于马鞍袋中,得以辗转传到波恩手上。 在意大利出生而于瑞士成长的中提琴手莱希·安东尼奥·尤斯基,今年二十九岁,较王晓明小四岁,较波恩大一岁,他所的中提琴是四把琴中最年轻的一把,但亦已是1734年的产品,距今已经超过二百八十年,是大师斯特拉迪瓦里于九十高龄时所制,据说亦是大师制作最后的一把中音中提琴,规格较他的次中音中提琴细小,这把中提琴因纪念英国皇家学院的小提琴教授乔治·吉森伯而命名为“吉森伯“。提琴粉丝都会听过吉森伯的大名,他是在音乐史上名气超卓,以小提琴大师约阿希姆为名的约阿希姆弦乐四重奏的中提琴手,当年他所用的正是这把名琴,真是意想不到,今日已落在还未够三十岁的尤斯基之手! 至于大提琴手马夏·韦伯所用的大提琴制作于1717年,亦已有三百年的历史,当初便以拥有者英国学者杜白瑞之名命名,几经易手后,流传到葡萄牙著名大提琴家苏吉雅之手,后人为纪念她,亦将她的姓氏加为琴名,称为“杜白瑞-苏吉雅”。 突显艺确名琴相配 四位演奏家以马夏·韦伯年纪最长,她于1974年生于瑞士。这四位提琴手共通点除了拥有价值不菲的意大利名琴以外,便是是童年时期就能奏得一手好琴,除有机缘师从名师,更在不少国际性音乐比赛中获奖。马夏·韦伯更是很年轻便受到著名的奥地利阿班具尔格四重奏影响。为此,她不仅很年轻就开始演奏四重奏,还与其姐妹组成亚玛四重奏。不仅如此,她更是斯特拉迪瓦里四重奏的创办人呢。 正所谓宝剑配英雄,这四把名琴当晚的演奏确能让人有此感受,或许具体一点来说,当晚能突显名琴名不虚传,又能让人获得共鸣。认同四位演奏家琴艺确能与名琴相配,是在于四把名琴全奏时,能让人既可听出有层次分明,又有融成一体,色彩无比和谐的乐段。另一方面,所奏三首曲目亦不乏让四把名琴担任独奏或领奏的主题旋律,可以说,每一把名琴应有的暖和音质与光彩音色,都能明晰地传递到在座每一位听众的耳中。 选曲发挥名琴优点 当晚在座听众,得以深深感受到这种名琴风采,还有三个很重要的原因。首先是所选三首四重奏作品,虽并非全部诞生于维也纳,但三位作曲家都生活在维也纳,一生与维也纳结缘,中欧维也纳音乐的和谐圆润色彩,正好能发挥这四把名琴的音色优点。 同时,这三首作品虽然都具有维也纳风情,但却又有着不同风格特点,上半场莫扎特的《降B大调第二十二弦乐四重奏》,于莫扎特逝世前一两年间所写就,是技巧感情均极为圆熟的乐曲。四个乐章的情感变化丰富,首尾两个快板乐章富有动力和热情,终章更多点幽默,次乐章小柔板,则展现出优美柔和的迷人音乐。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则将优雅与活泼作出对比。下半场用作结束音乐会的勃拉姆斯五十二岁在德国渡假时所写的《降B大调第三弦乐四重奏》,却是一首带有浪漫色彩的作品。这两首弦乐四重奏都不时会出现在音乐会的节目单中,相对来说,作为上半场结束所奏的韦伯恩为弦乐四重奏而写的慢板乐章则冷门得多。 韦伯恩是新维也纳乐派的中坚人物,亦是二十世纪无调性音乐及表现主义的大将,但他这首于1905年所写的早期单乐章作品,却是一首继承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语言与色彩的乐曲,尽管其中已有些二十世纪前卫派的手法,但长约十分钟的音乐,却是充满深情的调性旋律,除了展现出四件弦乐器强力合奏时发出的厚重饱满音色,四件乐器亦有独自发挥的片段;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作曲家生命中的一个印记,这除了纪录了年仅二十二岁,正是青春年华的韦伯恩对生命的美好憧憬,更是他与未来的伉俪墨尔托处于热恋、流连于奥地利乡间田园之时。然而,这首堪称动听的作品,于作曲家在生时,却一直没有演出过,一直到他死后十七年才面世,于1962年5月27日由华盛顿大学弦乐四重奏在西雅图首演。 这三首四重奏虽带有戏剧性,但更多的是抒情性,强调色彩上的变化,这对发挥名琴圆润饱满音色提供很好的材料。 场地知音缺一不成 另一原因便是音乐会安排在澳门旧城区内,已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岗顶剧院。此剧院原名伯多禄五世剧院,是中华大地上首家西式剧场,剧院座位不多,只有二百七十六个,分为两层,剧院内的天花空间很足够,能让声音充分扩散,无论堂座还是楼座的座位与舞台上的演出者距离都很接近。也就是说,剧院内每一位观众都能直接听得到舞台上每一把琴的直接声音。 第三个原因亦是很难得的更重要原因,当晚所奏莫扎特与布拉姆斯的两首四重奏,都是四个乐章的多乐章作品,乐章间竟然完全没有拍错的掌声出现!在现今样样“快餐”,不求甚解的社会,这确是难能可贵的事,由此亦可见当晚出席观众应全是“知音人”。 由此,可以见出,能成就这晚近乎完美的音乐会,名琴名家外,曲目和演出场地环境同样重要,同样要达标,还要有知音者才能带来一个让人愉快的音乐之夜。 且作补遗琴价亿万 最后且作补遗的是,这场音乐会的场刊内容,四位提琴家及各人所拥有的名琴都有所介绍,但作为演出团体的背景却找不到片言只字的介绍,这确是有违常理,很是奇怪的事。 就笔者手头数据可作补遗的,就是该四重奏由大提琴手马夏·韦伯在其家乡苏黎世成立,时为2007年,但当年的成员现时已只余她一人,其他三人都是后来接替的新成员。最新加入的成员应是近一两年才加盟的第二小提琴手塞巴斯蒂安·波恩,亦是现时四人中最年轻的一位。 最后要解答的是,很多人都会好奇,这个名琴四重奏所用的四把名琴,现时价值会是多少的问题。据打听回来的消息,估价应在1300万至1600百万欧元之间(约合人民币1.3亿到1.6亿),也就是说是亿万人民币的组合! |
19年前,一场酣畅淋漓的不插电演唱会彻底改变了我对内地摇滚音乐的看法,在笔者看来,那是一场非摇滚乐迷都无法抗拒的演唱会。彼...
这两款产品搭配使用,超出了预期效果。JBL SPINNER BT与JBL AUTHENTICS 500音乐世家500相辅相成,形成了平衡和谐的听音体验,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