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入“黑社会”也不易

2015-11-19 16:37| 发布者: ywen| 查看: 19472| 评论: 0 |原作者: 郭全刚

简介:先提请各位读者不要被“黑社会”三字所迷惑。正像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话,在音乐发烧圈把音源选择从CD又听回到黑胶唱机称作入“黑社会”了。回想自己的发烧旅程,虽然米少玩不起高帅富的器材,但音源的选择也从卡带 ...


先提请各位读者不要被“黑社会”三字所迷惑。正像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话,在音乐发烧圈把音源选择从CD又听回到黑胶唱机称作入“黑社会”了。回想自己的发烧旅程,虽然米少玩不起高帅富的器材,但音源的选择也从卡带玩到CD机,再玩到PC- HiFi,再到数字转盘,也算是尝过各种梨子的滋味了。唯独对黑胶唱机的印象停留在遥远的幼时。那时也听过电唱机甚至手摇唱机,还记得在我母亲单位里听手摇唱机,得不时更换唱头上的钢针。

近年来从杂志上看到南方的音响展往往选择黑胶唱盘做信源开声,特别是今年初再读《构筑家中的音乐厅》一书中对不同信源的描述,认为与数码系统相比,调整的好,黑胶系统在感染力上应更胜一筹。理由就是模拟录音比数码录音更精确地记录了乐曲的演绎。道理是对的,因为无论如何,再高规格的数码录音也还是对音乐演奏的近似描述。所以春节一过就开始动起黑胶的念头。实际上自己想玩黑胶还是早就埋着伏笔的,1994年我在县里工作时,我们的科技副市长是中科院下派的氟化工专家,也是国际氟化工协会的常务理事,每年都要出去开会。有次去德国开会前我和他随便说了一句,方便的话请他给我带张唱片回来。没想到他带回一盒莫扎特的黑胶,里面装有七张唱片。那时已经是CD开始大行其道,根本找不到像样的黑胶机来试听。于是这盒黑胶也放在我的书柜里沉睡了20多年。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想要玩黑胶,事前的功课还是得好好做。于是翻书,上网,看音响杂志,凡是与黑胶相关的内容都好好浏览了一番。终于搞清楚现在要玩黑胶必须具备的硬件条件,基本条件是要有转盘、唱臂和唱头、唱放。辅助条件是要有水平仪(调整转盘是否安放平整)、测速盘(类似黑胶唱片样的一张圆盘,用来精确调整转盘的转速)、黑胶唱片刷子(清扫唱片用)、唱针清洁器等。在构筑自己的黑胶系统过程中,长了知识,破除了过去那种觉得黑胶的调整非常有难度的“恐黑”症和神秘感。遑论水平高低,至少是可以去碰的。于是终于在4月下旬动手,将构筑一套黑胶系统所需的器材和配件一一购齐。在唱盘和唱臂的选择中,结合过去音响杂志上的介绍,自己选择了北京某公司的以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人物命名的转盘,之所以选择新转盘,主要也考虑到电源线和信号线玩线的便利。如果选择上世纪70-80年代的旧黑胶机,一是机器状态如何很难到现场试听和验收,二是过去的机器多使用专门的信号线和电源线,如果要玩线,则还需作相应改造。通过杭州代理商的帮助,自己很快收到了这款黑胶转盘。唱头的选择也是征求了杭州巴洛克音响公司周先生的意见建议,选择了天龙103R动圈唱头。唱放的选择更是费了一番周折,先是拍了英国 Cambridge Audio剑桥 Azur 651P MM/MC 唱头放大器 ,可第二天店家就告知没有现货发不了。于是在网上所有销售英国Cambridge Audio剑桥 Azur 651P MM/MC 唱头放大器的店家基本都被我问遍了,居然无一家有现货。这也许反过来可以说明,说“玩发烧是小众的玩意,玩黑胶则是小众中的小众。”此言非虚。最终我选择了杰士铭 Jasmine LP2.5DU MM/MC 唱头放大器 ,这个唱放有点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意思,得到过国外烧友的好评。

 


前段时间由于工作忙耽搁了自己黑胶转盘的装配调试。最近自己下决心抓紧做成这事。其实装配的过程比想象的要简单很多,比如往底座转盘轴承孔加润滑油,高度1mm。这个如果直接拿油瓶往孔里倒,不好控制。于是找来一支注射器,这就很顺利地完成了润滑油的加注。还有唱头的安装,对初哥而言最要紧的是在没有完成安装前千万别把唱头的保护罩取下,以免损坏娇贵的唱头。自己按照唱头的说明书接好蓝绿红白四色的连线。调好水平、针压,以及侧向力配置后就开声了。也许是好事多磨。开声虽然比较顺,可问题马上出来了。就是这台转盘没唱几句,唱头就老在同一音轨打转,唱臂就走不过去。于是又开始折腾,除了对照说明书反复检查,对唱头的针压以及侧向力配置在允许的范围内多次调试。周末还请玩黑胶的烧友带上几张完好的黑胶来家试音,但故障依然如故。互联网是个好东西,自己还在淘宝上请教与黑胶相关的店家,就有高手第一时间指出是唱臂不流畅了。之后,我用手机拍摄了机器的故障视频,传过去给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研究。最终公司方面也确认应该是唱臂有问题。第一时间重新给我发了一支新唱臂,问题终于迎刃而解。


为什么音乐的数字处理方式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如此高的阶段,人们又会对黑胶重新着迷?几天来自己一边听黑胶,一边在思考。实际上,黑胶播放的底噪还是大于CD,这点很明显。而且时不时可能会冒出一两下炒豆子的声音。那干嘛我们还要将CD和数字转盘先放到一边,舍简就繁又去玩黑胶呢。其实理由有两条,一是好玩。开声前通过您自己动手,调整好机子的平衡,针压,唱头的水平及垂直寻迹角,放上自己心仪的黑胶,随着唱盘的旋转,美妙的音乐自然地流淌出来,这个时候您油然而生的成就感足以抵消先前调教行为所带来的身心疲惫。二是好听,前面有提到,用数字方式处理音乐,再高规格也是对真实音乐的近似表达。而黑胶作为模拟录音的成熟载体,系统调好了,回放出来的音乐确实比数字音乐更真实自然,因而也更有感染力。自己的这套系统调试正常时间还很短,但即使如此,已有两点感触。一是对乐器质感的还原很真实,比如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中单簧管的音色,那种类似鼻音似的共鸣,非常浓郁迷人。又比如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与数字系统比较,小提琴变得不那么犀利,咄咄逼人。琴腔共鸣更加真实,就象风和日丽中的羸弱美女,让人更生怜爱之心。二是感觉上用黑胶作信源后音响系统的频宽是有变化的,尤其是低频的还原,在蓬松和结实的结合上明显超越CD和数字转盘,让人不由地觉得这才是更真实的低音。每天下班回家,当我打开机器,真空管的光点若隐若现,唱放面板上蓝色的Jasmine标示熠熠生辉。放上一张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从第二乐章开始听,这是一段充满惆怅感的抒情之作,也是很多电影中用来配乐过的名曲,如《走出非洲》就用过这段乐曲。回想这段时间的折腾,归结到一句话,就是没想到要混入“黑社会”也不易。可是能享用到更让自己感动的音乐,这一切都非常值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