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起肖邦前奏曲的时候, 我们在谈论什么?

2015-11-13 11:42| 发布者: ywen| 查看: 1781| 评论: 0 |原作者: 谢胤杰

简介:这真是个非常严肃正经的问题。 所谓“前奏曲”,顾名思义就是放在某些作品前面的一段小曲目。它最初是作为宗教作品的前奏旋律出现,然后被印到乐谱封面上作为广告。如上,作为一项本来在音乐界中没有什么地位的乐曲 ...


这真是个非常严肃正经的问题。

所谓“前奏曲”,顾名思义就是放在某些作品前面的一段小曲目。它最初是作为宗教作品的前奏旋律出现,然后被印到乐谱封面上作为广告。如上,作为一项本来在音乐界中没有什么地位的乐曲体系,前奏曲在自诞生以后的近300年的时间内饱受冷落,直到北德管风琴学派诸位大师的手中,键盘前奏曲才焕发出一些光彩。作为北德管风琴学派的继承和集大成者,伟大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将键盘前奏曲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他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直到现在一直是钢琴作曲和演奏艺术的标杆式作品,在这部作品的影响下,不少作曲家都以12或24这个数目来成批量地创作键盘前奏曲,不同的是,这里的前奏曲并不再主要担当作品“前奏”,更多地独立出来成为独立或者自成体系的作品。在巴赫之后,在键盘前奏曲的创作领域具有深远成就的作曲家有很多位,譬如肖邦、德彪西、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肖邦的影响和启发。

肖邦一共写了二十六首前奏曲,包括作品号第28号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作品号第45号的《升c小调前奏曲》以及无编号《降A大调前奏曲》。《二十四首前奏曲》写作于1836至1839年间,这二十四首前奏曲包含了各种不同长度、织度、风格、与多种作曲技巧于其中,其音乐风格则可以归纳为练习曲、夜曲、玛祖卡、葬礼进行曲、谐谑曲、无穷动、歌谣体、幻想曲与即兴曲等类型。这二十四首前奏曲是以二十四种不同的调写成,由C大调开始,按五度循环进行排列,最后以b小调结束。这被认为是受到巴赫的《前奏曲》与赋格的影响,因此有人说,这二十四首前奏曲应视为组曲而连续演奏。

这些前奏曲“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要在短小的篇幅中,用洗炼的笔法表达出鲜明而富于个性的音乐语言和形象,这决非易事,肖邦的前奏曲摆脱了“引子”的桎梏,以独特而崭新的面貌出现,成为音乐会及钢琴教材中的常见曲目。对作曲家来说,前奏曲的创作是衡量一位作曲家钢琴写作的水准高低、技法的成熟与否的试金石;而对于钢琴家来说,演奏前奏曲,尤其是肖邦前奏曲的技艺如何,则考验钢琴家对于音乐的触感和技巧水平。肖邦前奏曲中的技巧自然不必说,然而让人头疼的是当中变化多端的内在情感,譬如第一首的《C大调前奏曲》,在8个小节之后便是各种转调,直到第二十五小节才回归主调并结束于安静的琶音,音乐评论家哈涅卡说:“这首曲子具有即兴曲的性格……当然不是巴赫的风格,但如不是对巴赫做过深入研究的人是写不出来的。他那憧憬的、热情的、激烈的、病态的、慌忙的性质,都是现代性的,瞬息万变的转调也是现代化的。”肖邦前奏曲的名演之多实在多如繁星,上古大神阿尔弗雷德·科尔托、在10月份来华的普列特涅夫、以及科尔托本人的嫡传佛罗伦斯·狄拉格等等,都有令人感怀的演出和录音。而最近李云迪发行的新录音,则令人疑惑,在两张贝多芬专辑之后,为什么又回到肖邦?


我们姑且相信这是钢琴家的个人喜好问题,所以过分探求也没有什么意思。从总体上来说,李云迪的演奏实在也并没有太多技术瑕疵可以挑出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演奏中显现出柔弱的诗人气质,倒也很像肖邦。但唯一且又是最大的问题,便是太过浅尝辄止,如蜻蜓点水一般了无痕迹,这大概是他个人生活太忙,没有更深刻地研究乐谱。想起来,普列特涅夫当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现场演奏的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的《G大调前奏曲》中,第三小节那段用断奏奏出的黯淡旋律让笔者足足回味了七天。不过这也实在不能够责怪李云迪,毕竟他与普列特涅夫在年龄上的差距,决定了有些事情太暂时还没能看到。不过我们还是对他寄予厚望,下一张专辑会是肖邦的《叙事曲》吗?那可不是一般的作品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