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之美:波希米亚

2015-10-9 15:49| 发布者: ywen| 查看: 1574| 评论: 0 |原作者: 谢胤杰

简介:塞缪尔·亨廷顿对于“东欧”的划分,并不适用于地理学上对“东欧”的划分。亨廷顿的“东欧”更大,同时也引出二级区域的划分,包括“天主教文化圈”、“巴尔干半岛东正教文化圈”、“东斯拉夫文化圈”和“混合文化圈 ...


塞缪尔·亨廷顿对于“东欧”的划分,并不适用于地理学上对“东欧”的划分。亨廷顿的“东欧”更大,同时也引出二级区域的划分,包括“天主教文化圈”、“巴尔干半岛东正教文化圈”、“东斯拉夫文化圈”和“混合文化圈”。而本文所提到的这一篇区域,就是“天主教文化圈”,只不过在这些文化圈当中,不少国家在宗教和政治运动中改信了新教,这里便称为“天主教和新教东欧”,包括现在的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

这一块地方,在历史上总是兵家必争之地,不管是战争、缔约还是势力范围划分,这一块地区总是一块大肥肉,不过也因此获得了很多与西方“亲近”的机会。在1848年几乎席卷整个欧洲的民族革命发生之前,这一块地方的音乐语汇除了本国民歌、吉普赛音乐以外,就是与德国、奥地利关系的紧密的“正统音乐语汇”。

这个文化圈的中心是一块叫做“波希米亚”的地区,位置在现时的捷克共和国境内。由于长期受到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17世纪时,德意志和波希米亚的混合风格已经出现,实际上当时很多德国的音乐家都来自波希米亚,因此把波希米亚音乐看成德奥音乐的一个支系也未尝不可。古典主义时期时,两者的交流达到顶峰,波希米亚作曲家和维也纳的作曲家们在当时的地位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保罗·亨利·朗就说过,当时布拉格和维也纳的音乐生活几乎是同步的。


布拉格


然而在1848年席卷欧洲的革命浪潮中,维也纳也不能幸免。波希米亚人首先点燃了奥匈帝国内乱的导火索,轰轰烈烈的民族革命开始在帝国的东部蔓延,下一个爆炸的是匈牙利。皇帝的军队当然很快地把这场叛乱镇压下去,但这一切并没有什么用,民族的感情通过艺术得以延伸,且不讨论它在政治上的作用,然而必须承认的是,一种融合了德意志音乐语汇和当地民间音乐素材的新型音乐语汇在这个时候诞生在这片土地上。

斯美塔那

波希米亚,乃至整个东欧的天主教和新教文明圈的新型民族音乐,都是从斯美塔那开始的。然而和当时为数不少的作曲家一样,早期的斯美塔那受到了李斯特相当大的影响,这从他的作品名称中可以很好地看出来。尽管这些看上去对我们所熟知的斯美塔那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实际上,这些早期作品中显示出的优秀技巧为他日后的蜕变打下了相当坚实的基础。


斯美塔拉


与所有的波希米亚作曲家一样,斯美塔那的教育也是德奥式的,他的钢琴和作曲技艺都是自德意志风格而来。他本人也有与李斯特交往,譬如斯美塔那曾将自己写的钢琴作品寄给李斯特并请后者帮他出版,随信中甚至还“很大口气”地要求李斯特本人给予斯美塔那资助。李斯特收到信件之后倒是很好心地帮斯美塔那找了出版商,不过对于资助的事则是选择性失明。然而,这份信件算是建立了斯美塔那与李斯特本人的友谊。斯美塔那在1857年夏天拜访了李斯特,并听了后者的《浮士德》和《理想》之后恍然大悟,解决了他在作曲上的很多问题。

斯美塔那的独特性在于,他是真正把波希米亚的民族音乐元素和新德意志主义音乐融合的第一位作曲家。我们目前不知道斯美塔那的老师和朋友们:约翰·腓特烈·杰涛、约瑟夫·博施、音乐史家奥古斯特·威廉·安玻斯和斯美塔那的布拉格音乐学院爱国音乐小组对他在音乐道路上的升华产生了什么影响,毕竟他的前辈和斯堪的纳维亚的作曲家们一样,只是单纯地将民族的自然环境融入到音乐之中。而斯美塔那却并不止于此,在他的歌剧创作中,他把目光移向了波希米亚民族的英雄民间传说和祖国生活,并让这些因素在音乐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斯美塔那弦乐四重奏作品》


斯美塔那本人也参加了1848年革命,并在1856年离开捷克到瑞典,并在那里担任了几年指挥。1861年回到布拉格,随后便不知疲倦地投入到捷克音乐的发展中去。1861年,他主导的爱国歌唱协会Hlahol成立,1862年布拉格捷克临时剧院开幕(这家剧院上演了一些斯美塔那的早期歌剧作品),1863年还成立了艺术家协会“艺术讨论”。1874年,斯美塔那的病情加重,并逐渐失聪,他只能辞去捷克临时剧院的乐队长一职并逐渐淡出公众。这对一个作曲家的打击是巨大的,但是这并没有击倒斯美塔那。他开始构思一部具有宏大规模、前所未有的作品,最终在1879年,斯美塔那完成了一部由六个部分构成、具有史诗性质的交响诗《我的祖国》。这部交响诗包含了波希米亚乡村的六个侧面:作为君王寝陵的古堡、具有生命意义的大河、充满革命热血的女战士、波希米亚的森林和草原、宗教改革和民族自觉的象征地点和具有守护意义的圣山。这部作品真切地融汇了捷克的民族历史、英雄传说、山川平原,其中的象征意义当然与民族独立和抵抗外敌不无关系,但是刨除这些,人们依然能感受到斯美塔那笔下波希米亚壮丽的景色。我在16岁时第一次听《富尔塔瓦河》,直到现在也不曾忘记这部伟大的作品。


德沃夏克的铜像


德沃夏克

与斯美塔那相比,德沃夏克走得更远一些,这并不是仅仅是指德沃夏克远行的距离,还有一些更加深刻的东西。德沃夏克的作品有很多,而且无不呈现出捷克民族音乐特性。斯美塔那将自己国家的民族面貌和民歌引入捷克音乐创作。德沃夏克将此传统发扬光大,并带到高峰。他赞美当时乃是音乐界主流的瓦格纳、勃拉姆斯的音乐,但却不为其意识所影响,仍自己走自己的路。


《第九交响曲“新世界”》


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中基本上能听出德意志音乐体系的发展历程:第一和第二交响曲走的是贝多芬和舒伯特的路线;从《第三交响曲》到《第五交响曲》开始受到瓦格纳和李斯特的新德意志主义音乐的影响;《第六交响曲》则走向了勃拉姆斯,剩下的三部交响曲更多的是德沃夏克自己的东西。
而我们说德沃夏克“走得更远”的原因,归结于三个方面。首先他的音乐风格更具捷克特征。他比斯美塔那更优秀的地方在于,即便是他在瓦格纳和勃拉姆斯的风格中行走,但是却并没有丢掉捷克的民族音乐传统。要知道斯美塔那学习捷克语是成年之后的事,而捷克语对于德沃夏克则是母语,德沃夏克自己的风格经常被描述为“吸收了民歌的影响并找到有效的方式利用它们,用交响乐的传统最完满的再现了一个民族的特色”。


《弦乐四重奏“美国”》


其次,德沃夏克的超越性在于他不仅仅吸收波希米亚的民族音乐素材,其他民族(指美国)的音乐素材也能信手拈来。他在《第九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美国”》中对例如五声音阶,美国民歌的应用都非常透彻。这应该归功于他在美国的黑人学生哈里·布雷——最早的美国黑人作曲家之一,他向德沃夏克介绍了美国黑人的传统灵歌。德沃夏克深深认同美国黑人和印第安人音乐应该是美国音乐的发展基石,认为通过它们将会找到美国音乐自己的风格。德沃夏克成功地打破了地理和人种的限制,然而需要打破这种限制需要从内心而来的真挚情感,听听《第九交响曲》次乐章的木管主题,你还需要什么反驳的理由吗?


《我的祖国》


第三是出色的管弦乐作曲技巧。杰拉德·亚伯拉罕的《简明牛津音乐史》中对德沃夏克有这样的评价:“德沃夏克似乎‘从内部’为管弦乐队写作,这是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都没有做到的……他的管弦乐感觉是与生俱来的,这保证了他的总谱的自然效果。”这让德沃夏克的管弦乐作品听起来非常舒服,就《第九交响曲》而言,大量的五声音阶和接近五声音阶的运用让这部交响曲获得了非凡了的效果:某些地方五声音阶的变形使得旋律获得了异国风情的效果,而引用的美国民歌“漂亮的马车,轻轻飘过来”则是接近五声音阶的旋律。五声音阶的运用不但很好地展现出民族特色,而且能让旋律更为丰富和更具表现力。

雅纳切克

他是一个可怜的人。

雅纳切克在捷克布尔诺生活了很长的时间,这里同时也是作家米兰·昆德拉的故乡。实际上,米兰·昆德拉的父亲也是雅纳切克的学生。布尔诺的在捷克文化中的地位有点类似于上海之于中国。这里有捷克的第二所大学,也是门德尔发现遗传学规律的地方。


雅纳切克


雅纳切克的生活并不能说平坦,他一生中经历了很多苦难,譬如丧女之痛,婚姻破裂;音乐正典也对他不甚重视,前有德沃夏克,后有巴托克,他便很无奈地夹在两位名家之中,被所谓的正典压得喘不过气来。实际上雅纳切克的贡献断不可能让他在音乐史上获得这样的地位,他的音乐尽管有些相当个人化的东西在里面,这来源于他不幸的感情生活。实际上他的音乐可能是这几位民族乐派作曲家中最个人化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的艺术成就。

作为斯美塔那衣钵的继承者,雅纳切克自然也一头扎到民族音乐素材之中。雅那切克常年来采集故乡的民歌,观察民间的语言和自然声响,这些研究被包含到他的作品里,所谓的“语调”影响了他的风格,而不仅仅见于其声乐作品之中。他发展出一套语调理论。因此雅那切克从他同时代欧洲音乐主流分化了出来,而成为二十世纪的音乐风格创新者与重要的音乐家之一。


《小交响曲》


他最重要的作品是《小交响曲》,这是个独具匠心的管弦乐精品,音响辉煌不凡。首乐章中小号、大管和鼓交织在一段豪放而宽广的森林狩猎景象的曲调里,造成鼓角相闻之势,令我们感觉上的视野十分开阔。我敢说铜管乐器在这里的辉煌表现是空前绝后的。此后的慢乐章稍长,抒情中又夹带着诙谐的成分。第三乐章的一段长笛极为激烈、短促的吹奏给人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接着是一个乡村舞蹈的场面,那优美而活泼的情调又被带入了末乐章的开头。在逛够了这么一大圈之后,乐曲的结尾又再度出现首乐章那金鼓齐鸣的壮丽景象。这部作品既是民族的,又是个人的,《小交响曲》里面那个有名的小号,也是作曲家在恋人卡米拉的老家皮塞克经常听到的。所以有人说雅纳切克的音乐“几乎是无处不见卡米拉”。


钢琴家法斯库尼演奏的雅纳切克钢琴作品独步天下

2

路过
2

雷人
2

握手
3

鲜花
3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2 人)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 握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握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