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P送给我的生日礼物真是爽爆了!
曲目:1-3:李斯特:梅菲斯特圆舞曲
4:莫索尔斯基:荒山之夜
5:里亚多夫:巴巴.亚加
6:佛兰克:可诅咒的猎人
7:杜卡:小巫师
8:圣桑:骷髅之舞
9:阿诺德:汤姆.奥桑特
10:斯特劳斯:恶魔波尔卡 这张进口贩售《Mephisto & Co.》在国内被俗称为“红魔鬼”,荟萃了8部由不同作曲家写作的交响乐名曲名作。担任指挥和演奏的是RR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大值英次和明尼苏达管弦乐团。明尼苏达管弦乐团在美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前身是著名的明尼波立斯乐团,如及依然跻身于全美十大乐团之列。著名日籍指挥家小泽征而的学生大值英次,在接管乐团之后赋予了乐团全新的风格,与RR公司的录音合同也让他与乐团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当然专业乐评价对大值英次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不过在这张《红魔鬼》唱片中,无论是指挥、乐团还是录音公司,都表现是非常高超的水准,所以这张唱片成为RR最畅销的HDCD唱片之一。第一轨《李斯特-魔鬼圆舞曲》演绎的惊心动魄,而且在第二、第三轨包含了曲目的两个不同版本的结尾。第四轨则是唱片中的精彩段落,即俄罗斯著名的五人强力集团成员之一的穆索尔斯基所写的传世之作《荒山之夜》。RR的这个版本无疑是我听过的最具特色的演绎之一,尤其是曲目紧张激烈的前半部分,在强力的铜管和打击乐支持下,在优秀的录音技术和HDCD辅助下,给人石破天惊的超凡感觉。
《荒山之夜》幻想曲原名为“荒山上的圣约翰节之夜”,由作者题献斯塔索夫。这部作品构思的时间很长,早在1860年,莫索尔斯基已经表示将从一部叫做《女巫》的剧本先写一段众女巫在荒山上度安息日的场面,但是直到1866年当他听了法国作曲家圣一桑的交响诗《骷髅之舞》后才开始动笔,而这首长期酝酿的作品实际上是在几乎又过一年之后才脱稿,后来,又由作者几次修改,并用入他的歌舞剧《姆拉达》和《索罗钦市集》中,现在一般演奏的是经过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修订和配器的第四稿本。《荒山之夜》幻想曲是单乐章的标题性乐曲,有叙事和描绘的特点,结构自由,接近于音画或散漫的变奏曲。整个作品的内容可以用总谱上的一段文字说明来做解释:“从地底下传出的神秘声响。??黑夜的精灵出现,接踵而至的还有撒旦王。??颂赞撒旦王,魔鬼做弥撒。??安息日的狂宴。??在宴饮的高潮,传来了远处乡村教堂的钟声,黑夜的精灵四散。??破晓”。从这段说明中可以看出,这里有各种不同的角色出场,还有各种不同的场面转换,有形象,有情节,而且都表现得相当鲜明、生动。乐曲开始时小提琴的一些上下回旋的音型结合着木管乐器的滑奏式动机,提供了一个狂风劲吹、阴森可怖的背景,这就是从地底下涌出来的那种像漩涡般翻滚的声响和那些精灵的怪声怪叫,而在这粗暴的喧嚣声中,撒旦王出场了??由三个长号和一个大号齐奏奏出的这个主题,具有一种威慑的强力,它两次在不同调上(第二次升高半音)呈现,更加强了它的威势和戏剧性效果。接下的两个主题都是舞蹈性的,都象征这安息日的宴饮,前者先由双簧管和单簧管奏出,它是全曲的核心,并贯串着全曲,后者先在定音鼓和低音提琴拨奏的强调之下,由单簧管和大管奏出。这两个主题和引子中的主题素材交替地反复、变化和发展着,间或还结合进个别新的动机,构成了一幅狂乱、纵欲的宴饮场面。而当掀起的一阵阵高潮过后,随着一段半音阶的急剧下降,出现了D音管钟的弱奏,这远处教堂钟声渐渐地刷新了音乐的色彩,天已破晓,原先的小调转为大调,单簧管和长笛轮流奏出一个悠缓明亮的旋律,众精灵全都逃之夭夭,天蒙蒙亮了。关于这首作品,作者本人在给他的一位朋友的信上曾经说过,他所关心的是正确再现人民的幻想,而且把它当作自己的音乐信念。可见莫索尔斯基的这首乐曲所要表现的,并非纯粹是精灵和撒旦王的嬉戏宴乐,他用人间的钟声作为结束,分明有着光明战胜黑暗的比喻,这也就是这首乐曲的社会意义所在。没有这张CD的烧友们赶紧买来听吧! |
-
-
|